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分析

時間:2022-07-03 10:20:10

導語: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分析

教育管理在創新過程中不僅是對方式進行創新,也是對管理理念進行創新。教育管理理念通常情況下是在教育管理和理念想結合的情況下產生的,對大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是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使大學生能夠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識,在發展的過程中做到自我監督,成為新中國的棟梁之才。而人作為教育管理過程中的主體,一定要在管理理念的更新與創新上不斷進行提高,以一些特殊的教育管理為參考,尋求更先進的教育管理方式以使教育管理取得更好的進展。

一、大學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學校自治能力差,過于依賴行政權力。與西方國家的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的存在時間比較短,內部結構也都不一樣。西方傳統高校有些是在自由學者自發下建立的,有些是由社會團體創辦的;而我國的高校大多是由政府設立的,所以從建立開始就由“政府主導”,雖然經歷了上百年的變革,西方高校對我國的高校在自治思想方面上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在蔡元培任職北京大學校長期間曾大力推廣自治改革,使學術的力量能夠在高校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為高校自治改革的推進提供幫助,然而在當時的國情與學校的一些特殊因素的影響下,這些改革沒能繼續得到推廣。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知識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校在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所以,高校的掌控權一直握在政府手里。倘若高校缺乏應有的自治能力,失去了本身特有的性質,變成了整治下的行尸走肉,那么也就無法做到人性化、自由化及科學化的管理大學生學習、生活、思想以及學術了。(二)學術失范現象日漸嚴重。在大學中,老師不應該僅只是教學生科學知識,更應該經常和學生進行學識上的探討。很多的科研成就都是來自于高校中。因此,高校不但要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傳授知識的環境,還要以學術的自由平等問原則,為其提供良好的研究平臺。然而在實際情況下,學術權利的主導地位通常只掌握在單位或個體人的手中,在進行學術的管理與學術資源的分配時存在偏袒的現象。對一些有高成就的教授和高職位的老師,學術資源提供就比較多,而對普通的教師就愛搭不理,更不要說是大學生了。學術失范現象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也形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使學校教師在學術水平上無法提高,導致其掌握的知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有就是對學生在學術上的品行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在我國的高學校中,同一篇論文被反復的抄襲借用,很多大學生的畢業論文都是從別處拿來的,完全沒有創造性的含義,欠缺能力和創新意識,辜負了高校對其多年的培養,達不到國家所需人才的要求標準。

二、在法治理念下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創新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一)樹立學生的權利本位意識。之前,我國一直把規范及維護高等學校教育管理秩序作為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點,而忽視了對大學生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戰略決策和對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使大學生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是重中之重。所謂權力本位意識指的是高等學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中,通過制定校紀校規而對大學生的義務進行設定時,第一就是一定要讓學生充分享有其權利。比如: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是不是能夠對外公開以及大學生在知情和隱私上的權利等。高等學校必須要加大對自治方面能力的重視,避免用行政權力管理學生。高等學校在對學生施行教育管理權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其施行后產生的結果以及行使相關權利是不是真的達到了最初的目的,重視大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人性化、合法化的對學生進行管理。(二)高等學校要不斷強化學習法治理念。思想與政治制度的傳統化對我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人治”高過“法治”的現象產生。有些高等學校的管理人員以及輔導員和教師本身就欠缺法律意識,法治思想較低,很容易導致一些管理不合法的事情發生。因此,學校的管理人員以及教師人員都要不斷的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使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的完善。(三)要逐步提升大學生本身的行為能力。要逐步提升大學生本身的行為能力,提升民主和高等學校教育管理上的層次。具體包括:不參與、知情、提出建議或意見、參與監督和決定這幾個層次。這幾個層次和大學生本身的民主法治意識及行為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因此,無論是高等學校還是高校的大學生都要重視提高民主素質,民主素質的提高就會帶動民主的參與能力的加強,使參與的效果得到提升。

在國家實行法制管理的同時,在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上進行不斷創新勢在必行,這樣做不僅能使高等學校在教育制度上的改革進程得以推進,還能使法治理念得到更廣泛的普及,滿足相關的需求。只有對教學管理的方式與思想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有效的改善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此次達到真正的人才輩出效果。

作者:陳雙霜 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