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時間:2022-12-05 10:21:27
導語: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時代,大學教育模式已經逐步適應時代而發生了改變。處于新形勢下,大學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問題相繼出現,對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了保證大學的教育質量,就需要創新教育管理模式。本文針對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在新形勢下的創新展開研究。
關鍵詞:大學;教育管理模式;新形勢;創新
在網絡技術普及的今天,大學的教育管理也要適應時代的要求進行改革。應用網絡技術對大學生管理的同時,還要打破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據大學的發展不斷地創新,對于當前大學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以提高管理質量。
1大學教育管理中所獲得的成績
1.1大學教育管理得到了高度重視。大學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知識是提高學生社會能力,發揮自身潛在價值的重要元素。大學的教育中,不僅需要重視知識教育,還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大學的教育中,既要注重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還要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多數大學生畢業離校后要面向社會,在社會中謀求生存,就要對社會有較強的適應性,通過服務社會發揮自己的價值。大學生將來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與自己的人生態度有關,與自己的價值觀念有關。大學在對學生開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認識到學生哪些方面容易缺失,就要重點培養,并根據管理需求將適合于本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制定出來。當前的大學對于這些都已經給予了高度重視,而且教育管理模式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大學的院、系教育管理模式正在不斷地完善。大學連年擴招,規模不斷擴大,院、系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做出相應的改變,而且成為大學的重要管理部門,對學生的管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院、系兩級管理使學生工作處發揮著管理作用,對大學生實施管理,同時各個院系也設立了學生管理組織,不僅對學生進行管理,還為學生提供服務。在院、系教育管理中,除了日常的干部案例工作之外,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大學在對學生的管理中,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對學生進行管理,以達到大學的教育目標。在管理工作中,要按照相關的規范執行,對大學生實施標準化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程度,而且還要對管理模式不斷地健全。為了保證管理質量,在教育管理模式中還要實施質量管理,通過運行評價系統對學生從班級到宿舍的管理,更為注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1.3教育管理模式中應注重學生的需求。大學的教育管理重在對學生的管理,在管理中就要注重學生的需求。所以,在大學的教育管理模式中,實施理性管理的同時,還要更有人情味,一方面尊重學校的教育規律,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素質,并將后者作為教育的重點,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大學的教育工作中,以學生自身的發展為導向展開教育工作,可讓教育人性化,對學生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對學生的教育采用引導的方式,還要尊重學生個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教育管理模式不斷地創新,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讓學生在大學中接受教育沒有后顧之憂。
2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管理中需要面對的問題
2.1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管理中要把握好“度”。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管理需要更加嚴格一些,同時還要對學生實施人性化管理,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塑造寬容的環境,實施嚴格的管理,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和生活,在嚴格的管理下不會過于散漫。但是,處于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管理中并沒有把握住“度”,使得一些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在校園中沒有被約束,不僅學業受到了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受到了限制,學生的潛在能力也沒有得到發揮。2.2新形勢下大學教育與學生管理中要有效結合。新形勢下大學教育中更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各種學生活動深化學生對于教育內容的理解,但是并沒有真正意義地實現大學教育與學生管理的有效結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管理工作中沒有對學生發揮指導作用。2.3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缺乏實效性。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缺乏實效性,教師更為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忽視了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品質塑造沒有得到高度重視,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滲入到大學校園中,學生的價值觀成為大學教育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雖然大學對學生開展教育,但是由于教育管理模式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予以創新,導致教育沒有發揮實效性。特別是當前的大學生在備受家長呵護的環境中成長,沒有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這成為了大學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3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管理創新的有效策略
3.1促進大學的教育部門和管理機構深層次合作。大學對學生的管理中,包括教育部門和管理機構都在發揮著作用。由于各自的管理方向和管理內容不同,在開展管理工作中,往往相互之間沒有合作。當前的大學生頻繁接觸網絡,對于學校的管理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為了強化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就需要促進大學的教育部門和管理機構深層次合作,發揮教育部門的作用,對學生加強引導管理,發揮管理機構的作用,從行政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管理。大學對學生的管理是系統化工程,并不是單個的管理部門或者教師履行職責,而是所有的教職員工合作對學生實施管理,所有的部門之間都要合作,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大學對學生的教育中,長期以來都非常注重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但是都會有一個主管部門發揮帶頭作用,其他的部門發揮協助作用,協助的部門不承擔主要責任,在管理工作中通常是配合,所以,各個部門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表現較為松散,對于學生中的一些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所有的部門都處于平等的地位發揮管理作用,通過各個部門之間的深入合作,就可以讓部門之間優勢互補,提供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3.2大學采用學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學更為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當前很多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沒有樹立正確的目標,缺乏積極意識,甚至養成了不良習慣。大學的教育管理中,就要從大學生的特點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采用學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用學分衡量學生的素質標準,讓學生除了重視知識結構的完善之外,還要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在大學生的教育管理中,通過學分制教育和管理,將所有的教育管理內容都量化,確定學分,還要形成數據檔案,將學生的管理學分記入到檔案中。這樣在檔案中就包括兩種學分,一種是教育學分,體現了學生的知識素質;一種是管理學分,體現了學生在學校的綜合素質。通過采用學分制的管理模式,學生的學習更加規范,學生的生活也更加規律,學生在大學中不僅注重學習,更為注重提高素質,讓自己更加完美。在大學制定管理制度的時候,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遵守,還可以根據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需求對于制度作出相應的調整,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3.3大學要積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課,對于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深入理解,不會持有端正的態度學習。這就需要大學積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管理活動中,讓教育的內容在活動中更為突出,學生也能夠認識到積極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用活動的方式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主題鮮明,而且對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做好梳理工作。大學每個學期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每個學期教育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比如,對大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中,就要將行為道德作為教育的主題開展活動,提高學生對于行為的認知力,認識人在社會環境中行為是非常重要的,是個人素質的體現,甚至對于職業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大學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設定的主題雖然內容不同,但是要具有統一性,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同,但是都要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諸如開展案例教學、組織學生開展座談會針對教育主題進行討論等等,讓思想政治教育變得生動有趣。3.4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公寓管理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公寓管理相結合,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學生的自主能力增強了,將來在職業崗位上才能自主處理各種問題,在崗位上更好地展開工作,而且面對困難的時候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大學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注重教育,管理發揮輔助性的作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對于公寓實施管理,對學生也是一種鍛煉,還可以讓學生更加自律。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的教育管理中以引導教育為主,通過教育讓學生自主規范自己的行為,能夠做到自我管理。在推行大學教育管理模式中,要做到各個部門的合作,對大學生實施系統化管理,以達到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杜佳,禹文東.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在新形勢下的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8(5):142-143.
[2]蔡婕萍,范子杰,謝樹玉.高校對90后大學生管理創新途徑淺析[J].成功(教育),2015(1):146-147.
[3]劉馨元.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在新形勢下的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7(12):77-78、83.
[4]安世遨.馬丁•布伯.對話哲學與大學生管理模式創新[J].現代大學教育,2016(02):55-60.
[5]王莉莉.大學教育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5):83-85.
[6]姜麗紅,馬先明.“90后”大學生特點及教育對策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1):177-178.
[7]趙亮.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評《教育管理》[J].新聞與寫作,2016(10):127.
[8]毛愛菊.新形勢下高校院系教學管理工作的創新[J].國商界(上),2015(4):122-123.
作者:楊志強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后勤管理處
- 上一篇: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模式探析
- 下一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創新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