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中消極因素論文
時間:2022-07-19 05:14:00
導語:教育知識中消極因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2006年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會上,有不少課例明顯出現有違課程新理念的教學行為,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這些教學行為的性質、追尋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此類教學行為的土壤,是新課程“決戰課堂”取得勝利的關鍵。
一、現象例析
(一)有關學生主體性的迷失
【案例1】《旅行家樹》(人教版修訂教材第九冊)
師:告訴老師有哪些旅行家樹,用自己的話簡單說一說。(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導)
生:都讀好了。咱們來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話說。
生:旅行家樹是頑強的樹,它自力更生,不依靠別人。
師:你說的是它的生長環境,其他人還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補充一下,你說要學習它的頑強拼搏精神,課文中哪些地方說到它的頑強拼搏?
師:這個問題等會兒講,你還知道了哪些?
(老師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學生“告訴老師有哪些旅行家樹,用自己的話簡單說一說”,平等的師生關系在這里見不到影子。當學生真正用自己的話回答“旅行家樹是頑強的樹,它自力更生,不依靠別人”,老師不是順學而導,引導學生領會旅行家樹哪里頑強了,給了自己什么啟示,而是仍然牽著學生按自己的思路走。)
【案例2】《肖伯納和小女孩》(上海教材五冊)
師:肖伯納為什么喜歡小女孩?
生:聰明。
師:聰明靈活。
生:聰明伶俐。
師:是聰明靈活。
(老師追求的還是答案的唯一,沒有給學生一點兒發揮的余地。這樣的教學,只能窒息學生自由的學習和思維的活躍,學生主體自然也被消解于無形。)
(二)有關促進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的缺失
【案例3】《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修訂教材第九冊)
師:坐在威尼斯的小艇上,可以看到各種各式的石橋和大教堂,有說不完的情趣。請大家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同學們對威尼斯有了什么感覺?
生:威尼斯為什么那么多的水?
師:不是寫威尼斯的美嗎?為什么以小艇為題目?
生:威尼斯的美離不開小艇……
(顯然,案例里的學生連威尼斯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水都還沒有弄明白,老師卻要他們體會課文怎么表達威尼斯的美。不了解威尼斯為什么水多,又怎么能理解小艇對威尼斯的意義,從而理解威尼斯的美?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教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哪怕還不明白威尼斯為什么那么多水的學生只是個別的,老師也是有責任讓他明白的,在此基礎上,才引導他們領會課文怎么表達威尼斯的美。)
【案例4】《一路花香》(蘇版教材第七冊)
師:請同學們談談,你對三個事物有什么印象?
生:好水罐非常驕傲,是一種自豪的驕傲。
師:(板書驕傲,提示“傲”的寫法)對他的驕傲,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師:誰再說說其他角色?
生:破水罐很自卑。我認為他不應該自卑,他竟然不知道缺陷被利用了,讓路旁開滿了香花。我用一個詞表達我的感受:“塞翁失馬,焉知禍?!?。
師:他說到破水罐自卑,很慚愧。大家看“慚愧”兩個字是豎心旁,說明和什么有關?
(學生表現了驚人的語言悟性和感受能力,認為“破水罐不應該自卑,缺陷也可以利用,“塞翁失馬,焉知禍?!?,對此,老師不應該漠視,顧左右而言它。給學生一點贊賞,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假如能順勢而導,進一步引導學生體驗缺陷也是美,更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二、原因追尋
能參加全國閱讀教學觀摩會的老師,可以說是萬里挑一,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與實踐都是比較深入并轉化做得比較好的教師,否則他們不可能一步步走到最高級別的講壇。但遺憾的是在觀摩課教學中,卻仍然出現了新課程理念與教學行為明顯分離的現象,確實令人深思。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些教師中有的人也出現理念與行為的明顯分離?
根據緘默知識理論,我們認為,是教師緘默的傳統教育知識中的消極因素導致了新理念與課堂教學行為的分離。
據研究,教師的教育知識,不僅包含用言語表達的部分,如他們學習的教育理論,他們在生活經歷和教學工作中有意識總結積累起來的教育經驗,而且包括他們通過無意識地內隱學習所形成的關于教育的緘默知識。在崗教師大都是在傳統教育中長大和開始教學生涯的,在他們的的緘默的教育知識中,有傳統教育知識的精華,比如教師的責任心,啟發式的教學思想,文道統一等,也有消極因素,比如師道尊嚴,應試教育,或語文訓練的唯工具性、語文教育的唯思想性等。
在做教師前,教師就積淀了大量的教育的緘默知識。學生時代的經歷,對于知識、技能是什么,教育、教學是怎么一回事,教師干什么,學生怎么做,師生關系是怎么樣的等問題,實際上已經有所體悟,即在教育知識上已有所積淀。只是在這些教育知識中,有些是可以表達出來的,有些自己還非常模糊甚至沒意識到。師范教育對教育知識的系統學習,在教學崗位上深入的教學實踐,無意識中也在強化著教師的緘默的教育知識,其中包括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至于比例因人而異。
緘默教育知識中的積極因素,為教師接受新課程理念和向教學行為的轉化提供了很好的支持,而消極因素卻成為主要障礙。如果原有的緘默教育知識中的消極成分沒有得到澄清和批判,教師就有可能在意識層面接受新理念的同時,行為上卻下意識地進行歪曲和抵制。比如,例1師道尊嚴的不自覺的體現,例2的對統一答案的下意識追求,都說明了緘默教育知識中的師道尊嚴、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它自動表現而老師渾然不覺;脫離學生實際的灌輸式教學的根深蒂固則可以從例3例4找到例證。
三、對策研究
“緘默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知識類型,它支配著整個認知活動,很多情況下,緘默知識都是個體獲得外顯知識的向導和背景知識?!憋@然,教師頭腦中的緘默教育知識由于先入為主,構成了他們的教育觀念的底色。新課程理念,諸如“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和“語文課程應致力與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理念,進入大腦的過程,不是一種機械的反應,而要經過教師本人的理解加工,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在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教師舊有的緘默教育知識中的消極因素可能會起干擾或障礙的作用,使他們想的說的是新理念,可是一表現在教學行為中,卻有可能是舊理念的演繹。新課程理念要扎根,要比較順利地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注重讀書思考,比較徹底弄明白新課程理念的內涵與外延,通過微格教學、強化符合新理念的教學行為;注重進行反思性教學,把新理念從顯性知識逐步轉化為緘默知識,使之能自動的轉變為教學行為,并觸動靈魂深處,把傳統教育理念中的消極因素充分暴露出來,并加以清除。
(一)以微格教學刻意把新理念變為教學行為
符合新理念的教學行為,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必須經過刻意的培養。微格教學可以使教學行為的培養見效快而又不走樣。下面以“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為例,談談怎么培養用微格教學培養符合新理念的教學行為。
1、明確新理念教學行為的操作要點
“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指的是學生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靠自己獨立活動(第一水平)解決不了,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達到的水平(第二水平)。“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的教學行為范疇,包括“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的確定,以及“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教師怎么有效指導。
首先是“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的確定。
可以從學生的年齡特征來確定,可以從試卷分析來確定,還可以是根據課堂觀察即時確定。具體到一堂課來說,既要根據前兩條來確定,主要還是要通過課堂觀察學生的表現來確定學生的“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閱讀教學的課堂,可以從檢查學習情況、可以從對課文的初讀感受,可以從對課文的質疑來確定。比如《語言的魅力》(北京版教材七冊)(人教版七冊課文題為《加了一句話》)的教學,老師可以通過幾個問題與學生交流,從而確定現有發展區和推斷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問題1:課文寫了什么?
問題2課文哪些是變,哪些是不變的?
問題3為什么加了幾個字就有那么大的變化?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
三個問題里面,前兩個問題,旨在了解學生的“現在發展區”;第3道題則了解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什么加了幾個字就有那么大的變化?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是學生感到模糊的,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提高認識。這就可能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后面教學的重點就放在第3道問題上,在學生的“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展開。
其次是“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教師怎么有效指導。
一是在學生學習產生障礙時給予適時有效的指導。比如,學生感到困惑、無助的時刻,或認知產生矛盾的時候,要給予提示性的指導,或提示思維方向,或提示學習方法、步驟;或在學生認知失誤的時候,要給予警示性的指導,提醒學生意識到失誤并予糾正。比如《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紙上”什么意思?”“那個聾啞青年是怎么畫畫的,使魚游到了紙上?”“那個聾啞青年為什么能使魚游到了紙上?”對學生的困惑,老師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讀書思考,想象體驗,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以及引導同學間的交流來解除學習中的困惑。
二是在學習順利時要抓住學生的創新火花把學習引向深入。教學順利時,學生的思維表現特別活躍,時有創新的火花閃現。老師要有職業的敏感,順學而導,把學習引向深入。比如上述案例4的教學,學生從破水罐的意外收獲認識到“缺陷也是美”,體現了創造思維。感悟“缺陷也是美”,顯然不在老師的預設之內,但卻是很好的即時的課程資源,應順學而導:你還知道哪些事物因為缺陷而美?怎么變缺陷為美?還可適當拓展,補充課程資源,如納維斯的因斷臂而美,取長補短變缺陷為美等,讓學生有新的收獲。
2、用微格教學培養新理念教學行為
用微格教學培養新理念教學行為,目標要單一,內容要集中,要容易操作。關于通過課堂觀察確定學生“語文素養最近發展區”的教學行為,可以作為一項內容專門訓練?!罢Z文素養最近發展區”教師有效指導教學行為,是一個很大的范疇,除了上面的分類,比如引導學生解惑或順學而導,要專門訓練外,還應該給予細化,分門別類加以訓練。以閱讀教學來說,就有如教學內容如何切入,學生朗讀怎么指導,怎么指導整體感知,怎么指導細讀,怎么指導合作學習等;具體到朗讀教學,又可以細化為在想象體驗中讀、在創設的情境中讀等。
用微格教學培養新課程教學行為,必須是教研組的有效組織和個人的自覺行動相結合。
首先是教研組的微格教學。把新理念轉化為教學技能,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在教研組里共同探討。過程包括:
(1)組建微型課堂。微型課堂里,一個教師執教(被培訓者),另安排一人操作錄象設備,其他教師扮演學生角色(同時也是評價角色)。(2)進行角色扮演。在微型課堂上,執教老師講一節課中的一部分,練習一兩項教學行為,所用時間視行為的要求而定,一般為5-10分鐘。在上微型課之前,執教教師要做一簡短的說明,以便明確所訓練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思想。(3)準確記錄。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可用錄音、錄像等方法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實況記錄,以便能及時準確地進行反饋。記錄的方法是否必須使用攝錄像設備要看培訓所具備的條件而定,錄音也很適用。沒有以上設備條件也可用文字記錄的方法,但不如錄像錄音反饋真實、準確、生動。(4)反饋與評價。能否對被培訓者(執教教師,下同)的角色扮演過程給予準確、及時的反饋和恰如其分的評價,是被培訓者通過微格教學能否得到提高的關鍵。(5)重放錄像。為了使被培訓者及時地獲得反饋信息,當角色扮演完成后要重放錄像,讓被培訓者耳聽目睹自己的教學行為,并與事先的設計相對照找出優勢與不足,在討論分析的過程中有重點地重放錄像,對于形成較為統一的意見,幫助被培訓者改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6)自我分析。執教教師在觀看自己的角色扮演錄像后,要進行自我分析,檢查實踐過程是否達到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是否掌握了所培訓的教學行為以及是否存在其它教學行為問題,以明確改進方向。(7)討論評價。被培訓者、評價者都要從各自的立場來評價實踐過程,總結出優點和所存在的問題,指出努力的方向。對微型課堂進行評價主要是依據新理念。準確把握新理念的精神,是做好評價,促進與新理念相符合的教學行為的生成的關鍵。
二是個體的微格教學實踐。教研組組織的微格教學畢竟次數有限,大量的還是教師要根據微格教學的精神,自己在日常教學每堂課的某個教學環節,進行微格教學的實踐,比如理解課文如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細讀揣摩,朗讀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在想象體驗中讀,在創設的的情境中讀等,每課根據課文特點有意識地實踐一兩個方面的教學行為,課后及時整理下來并進行分析。
(二)以反思性教學促進新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
1、增強反思性教學的責任心
責任心強的教師總會在問自己此種方法是否可行?為什么采用此方法?此方法對誰有利等?因此,教師要通過學習提高修養,不斷增強反思性教學的責任心。
2、把反思聚焦到自己的教學行為
反思性教學包括課前、課中與課后的反思,不管哪個階段的反思都要指向自己,剖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背后的理念。
備課時的反思。教師在備課時,要著重思考:“教學內容是否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是否感興趣”?“要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才能更好的促使學生對這些知識內容的學習?”“我以往在教學中遇到哪些問題,怎樣避免這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再次發生?”
課中的反思。一是可以從關注自己的情緒入手,二是要聚焦新理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警惕緘默教育知識中的消極因素的自然流露。
關注自己的情緒。比如,在教學過程感到心情舒暢,很可能是教學特別順手,可以順學而教;而當教師莫名地感到煩躁,極可能是教學不順利、學生學習遇到掌礙時的情緒騷動感染給了自己,此時,教師要及時反思:是教學內容出了問題,深了淺了或密度大了小了?抑或是教學方法出了問題?要針對問題所在,及時調整教學。
警惕緘默教育知識中的消極因素的自然流露。比如,教學中下意識地表現出對后進生的冷淡,或對學生創新思維火花的閃現漠然處之……此時,老師要敏感到自己的不正常的情緒,及時反思——新課程教學行為是這樣的嗎?我怎么會這樣?及時端正自己的態度。對于緘默教育知識中的消極因素的冒頭,老師要提高職業的敏感,一旦冒頭,就要及時改正。
課后的反思。教師在課后從自己的感受、學生的感受、課堂教學錄象或錄音等方面收集有關課堂教學的信息,并依據一定的標準(比如學生能否回憶出課堂學習的主要內容與教學情境,學生在課堂的時間感受是長還是短,學生通過教學內容的學習是否產生了新的想法等),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作出評價。課后的反思,要特別深挖行為背后的因素,是什么理念在起作用?如何強化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作用?怎樣才能抑制直至清除緘默教育知識中的消極因素的影響?
微格教學,能刻意地把新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持之以恒,符合新理念的教學行為就會到逐漸變為習慣,轉化為緘默知識;反思性教學,可以強化符合新理念的教學行為,也可以消除不符合新理念的教學行為,持之以恒,緘默教育知識中積極因素會不斷得到強化,而消極因素則會漸行消退。
在把新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改革熱情,更需要文化理性,需要刻意地訓練,更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反思性的教學,最終才能取得新課程“決戰課堂”的勝利。
【參考文獻】
1、有效教學_研究呼喚教師決戰課堂鐘啟泉《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2期
2、論教育隱性教育觀念的更新王小棉《教育研究》2003年8期
3、論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性道路2007博士論文張志泉
4、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教師有效干預徐長青《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7
- 上一篇:中學教師專業技術工作會講話
- 下一篇:縣大學生村官座談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