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小學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
時間:2022-08-30 09:01:00
導語:獨家原創:小學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閱讀與寫作是相通的,讀與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之一。為了尋找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有效結合點和結合方式與方法,筆者按照新課標要求,吸收國內外閱讀及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經驗,對小學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的內涵及其意義進行了簡要探討,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及思考,對如何實施小學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談了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
杜甫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痹谛W語文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的把指導學生讀書與指導學生的習作有機結合氣來,讀中探寫,寫中求讀,讀寫融為一體,不僅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而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為此,筆者結合自身語文教學工作實踐,對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進行了粗淺的探討。
一、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是指圍繞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這一目標,而在教學中依托課本中的文章,結合學生的課外閱讀,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是一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把指導學生讀書與指導學生的習作有機結合氣來,讀中探寫,寫中求讀,讀、說、寫融為一體。葉圣陶先生說得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边@就明確地告訴我們。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智慧地把握兩者結合的策略,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逐漸提高。
寫字、閱讀、作文是一個系統。培養小學生識字、寫字、閱讀、作文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讀寫結合關系到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這一總體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閱讀具有吸收功能,為作文提供樣式;作文具有表達功能,體現閱讀的效果和水平。讀寫兩者相輔相成,讀是理解和吸收,寫是表達和運用。吸收才有助于表達,表達的運用中又可以加深理解。閱讀中指導學生作者分析、觀察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雖有內化吸收、外化表達之分,但也有其共同點。兩者都以生活為實踐,思想認識為前提,語言文字為工具,學習順序上都是從字、詞、句、篇循序漸進的,兩者是同步的。在這過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計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否則,一切都是過眼云煙,隨風而散。因此,處理好讀寫的關系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問題,讀寫結合是推進語文教育素質化的有效手段。
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闭Z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而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廣泛存在重閱讀感悟教材中的“人文性”,而忽略了運用語言文字即“工具性”的培養和訓練的現象。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聽、說、讀、寫并重,而我們的閱讀課程重讀輕寫,忽視讀寫結合,以為寫是作文課的任務,這是嚴重的認識上的失誤。語文教學中,教師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習作的能力總是不盡人意。因此許多家長把孩子送到課外作文班補課,以求提高寫作水平。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如何處理好閱讀教學和習作練筆的關系,以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呢?
三、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
讀、寫同處于小學語文教學這一系統的過程中,具有統一的辯證關系。指導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寫作的因素,把閱讀的過程看作一個雙向的理解過程,把讀的因素和寫的因素對應起來。閱讀的過程是觀察、思維、理解、吸收的統一,作文的過程是觀察、思維、運用、表達的統一,但理解和運用的都是語言文字,要把理解和表達相結合,使讀寫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換,自然溝通、融為一體。實效性讀寫結合教學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十二個字來概括。具體講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著力:
(一)以讀導寫,于閱讀中尋求吸收寫作方法。
很多時候小孩子讀書就像是小和尚念經一樣――有口無心。有的學生抬頭隨口唱,有的閉上眼睛信口讀,弄得口干舌燥,還是沒有從書中受益。其實,造成這種情況,并不能埋怨孩子,主要還是做老師的沒有給學生以正確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只是機械的、被動的完成老師不值得兩遍、三遍、四遍的讀書任務,之于沒一次讀書想要得到什么他們十分的茫然。針對這一現象,作為語文老師應該意識到讀的重要性,意識到學生的讀書能力和習作能力的聯系性。寫自內而外的表達,讀則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在語文教學中,實際上讀是文章作者的寫的逆向活動過程。老師再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應細致的引導學生打開文章的字、詞、句、篇等外在語言材料入手,像剝開竹筍一樣,層層進取。讀一次又一次的認識、所得、進展。在讀書的過程中,由表及里的逐步把學生引入書中,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弄清作者的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的四路,在讀中明白意義,探索寫作脈絡,積極吸收別人的長處。
編選入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不僅思想內容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而且表達方法也值得我們效仿。我們在備課過程中應多一個角度去思考:這篇文章在遣詞造句上有什么特色?在巧妙構思、語言應用和表達形式上有哪些是學生可以學習和模仿的?挖掘出文本的“讀寫結合點”,指導閱讀時在理解文本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基礎上,巧妙地引導學生領悟表達方法,從中遷移并應用于學生的習作之中。
讀的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有初讀、通讀、細讀、精讀。指導學生的讀書不能平均用力,隨著年級的升高,閱讀的速度要逐步提高,并把讀的重心向后移,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一、二年級可以引導學生去認識、推敲作者一個詞語用法的巧妙。在中年級就要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運用的寫作方法,如何去謀篇布局。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試讀、通讀課文,從而了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西沙群島的富饒的,接著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通過作者使用的語言文字真切的感悟到西沙群島確實是一個富饒、美麗,物產豐富的好地方,作者把西沙群島描寫的這么美,是因為他對西沙群島,對祖國深深地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精讀課文,弄清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去安排材料的,如何按照“總――分――總”的順序圍繞中心展開寫作的。作者在文章的開肉以簡潔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西沙群島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繼而圍繞第一小節的內容展開材料和敘述,在詳細介紹的過程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使語言更加生動、具體,中心句的使用使段落中的重點十分突出明了。在文章的截為作者再次用總的概括性的語言展望了未來,也集中表現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生在反復回味精讀課文,深思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理清了思路,學到了寫作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學生能把自己在讀書過程中學到的習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習作訓練是“去學校的周圍或郊外走一走,看一看,選一處你喜歡的景物,仔細觀察,把你的發現寫下來?!睂W生在自己的習作中無論是寫校園中的美景,還是寫他們熟悉的小花園,光明廣場大都能用上課本中的寫作方法,比如“總――分――總”結構形式的使用,圍繞中心句來寫一個意思,比喻句的使用讓他們的語言更加豐富生動。
(二)以寫促讀,在于寫作中引導學生自覺閱讀。
“書到用時方恨少?!边@是人們在寫作過程中求讀的真實的心理寫照。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往往會調動起自己在讀書過程中所獲得的語言、知識的積累,有時絞盡腦汁回憶自己曾有印象的名篇名句,好詞佳句。有時不得不悔恨自己讀書的貧乏。因此,把寫中求讀的積極性與日常生活中的閱讀教學結合起來,是十分必要的。從寫作中找差距,激起學生的求讀欲望。比如在學習日記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寫觀察日記,觀察的內容可以是植物、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玩具,或者是日常的用品,并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用筆記錄下來。在開始的時候,學生一般只能寫100-200字,而且形式死板,語言不夠具體、生動。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想辦法幫學生克服。在學習《雨》這篇課文之后,我提醒學生把自己的文章與《雨》做一下比較,并想一想如果自己去寫“雨”將會怎樣寫?開始他們覺得作者寫的也無所謂,看不到別人的長處。后來,在一場秋雨過后。我讓他們去寫了,然后進行了比較,這時學生都意識到《雨》這篇文章寫作條理十分清楚,細致入微,比喻運用恰當形象,不僅用眼睛去觀察,而且用耳朵去傾聽,用鼻子感觸,用心靈想象。后來,再讓學生去寫觀察日記,他們在文章的觀察順序上、語言的運用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三)讀寫結合,融為一體。
讀和寫之間的關系要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的運用,使讀和寫互相促進。
1、結合閱讀教學安排習作練習。作文教學應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實踐方面的實際情況出發,將閱讀教學和寫作聯系結合起來。有時可以在范文教學前開展活動,先獲取感性知識,而后讀書,讀了說,說了寫;有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書示范,讀了想,想了說,說了寫;有時還可以先讀書,后開展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體會實踐,獲取習作材料,而后再進行說和寫的練習。比如在教學《爬天都峰》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出去旅游時發生的,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拿出筆記錄下來。學生就更加用心的再次去讀書,有的孩子主動去報刊、雜志,以及自己手中的資料去尋找范文.這樣他們有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寫起來不會感覺太難。
2、點滴積累,經常安排讀、寫活動?!叭浑x手,曲不離口?!弊x寫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種形式的反復訓練中提高的。老師要在課堂上,在平時,多給學生創造讀、說、寫的機會。隨著學生寫的層次的提高,各種形式的說也要緊緊跟上:說課文大意,說對詞語、句子的感悟,說對著這感情的體會,說自己學文后的敢想,以及各種形式的復述。在時間安排上讀應該多于說,說多于寫。學生說過的內容可以有選擇的進行寫的練習。比如用上幾個詞語寫一段話,給課文續編結尾,寫一寫讀后感。隨堂小練筆的設計應該機動靈活,將讀和寫緊密的結合起來,調動了讀和寫兩個方面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了思維,使學生的想象縱橫馳騁,能動表達。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提高。我國小語專家崔巒老師說“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弊x寫結合能使學生閱讀、寫作兩種能力相互遷移、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多形式的讀寫結合策略能有效地搭起閱讀與寫作的橋梁,引導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感受語言內涵,揣摩語言規律,習得語言技巧,提升語言質量,實現用教材教語文,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田本娜.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教育學術月刊.2008(01).
2.施玲英.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將作文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讀與寫.2008(02).
3.李玉彩.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考試周刊.2009(14).
4.盧秋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讀寫結合教材教法.江西教育.2007(7.8).
- 上一篇:獨家原創:商業委員會關于實施引進品牌的調查報告
- 下一篇:零售業核心競爭力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