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技術改革論文
時間:2022-07-23 05:23:00
導語:教育教學技術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改革教學改革
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廣泛應用帶來了教育信息資源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給傳統教育帶來了沖擊,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結構的變革,現通過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實例談一談現代教育技術給教育教學帶來的重大變革。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教育觀念發生改變
現代教育技術對傳統教育觀念的沖擊,表現為人們對傳統的學校觀、教學觀、師生觀、教學媒體觀和教學方法觀在信息社會中發生改變。社會的信息化使人們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傳遞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接受優秀教師的網上教育、網上輔導,參加網上學術活動,也可以隨意查閱世界各地電子圖書館的有關信息。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可以從學校轉移到家庭和工作單位,這一轉移所產生的開放式的遠程教育模式、遠程會診,可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學生和教師,同時坐在“虛擬教室”、“虛擬診室”中進行學習、討論、交流,從而打破了“學校中心”、“課堂中心”和“教學醫院中心”的模式,成為真正意義的開放大學。這就迫切需要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如果學校不改革,就不能很好的適應這種信息社會的發展。隨著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教材的多媒體化和教育的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以及網絡教育的不斷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更加靈活多樣。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教育技術在知識表現這一基礎領域的重大突破,知識除了用文字、圖形外,還可以用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表現出來。目前,我們已應用于醫學教育的多媒體課件,可使學生通過聲畫并茂的多信道感知教學內容,以完美的形式達到直觀教學的目的。這樣不但使學生加速理解教學內容的速度,而且可以加深所學內容的印象。教學媒體也由原來教師講解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幫助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既作為感知的對象又作為認知的手段。教育技術尤其是網絡教育應用于教學,不僅使自主教育成為現實,而且使教育社會化、學習生活化?;ヂ摼W使全世界學校、研究所、圖書館和其他多種信息資源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并使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或專家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了相同的知識素材和教學指導,而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在適宜的時間、地點從互聯網論文格式上自由的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按照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形成多對多的教學方式,使個別化教學模式、小組協作式教學模式、在職學習、在線討論都成為現實,打破了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式教學模式,從而使長期以來可望不可及的“因材施教”成為現實?,F代教育技術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學生獲取知識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教師會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生的個性、品格等良好心理的培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原來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講解者、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主體、個性、創造性和實驗能力建構意義的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建構的主體。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教學方法發生改變
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方法由原來單純的基于歸納、演繹的講解轉變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會話商討”和建構等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教育四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要求我們培養具有高度的創造能力、很強的自學能力、信息檢索、獲取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而不是傳統教育體制下培養的繼承型人才。同時,網絡教育給學生求知和發展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網上學習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和對知識的探索精神,并使自己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育過程發生改變
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對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并為新的教學模式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和依據,賦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廣泛的選擇余地和更豐富的創作空間,每個教師都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授課對象特征、有關的學習理論、認知理論的一般原理去選擇、設計和決定適宜的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不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面對面的傳授給學生,而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論文格式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并組織、引導、幫助、督促學生在其中學習。新型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可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根據需要反復使用學習媒體,可對學習內容“下載”、加工、提取、編輯,供長遠使用,可了解針對同一課題的不同學術觀點,還可以通過超文體鏈接查閱更深入、更廣泛的背景資料。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學習方式發生改變
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對傳統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挑戰,以往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課堂學習方式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借助各種先進的媒體,學習如何有效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學生從互聯網上得到的知識比課本更豐富、更及時、更先進,并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選擇學習內容和知識結構。在當今信息社會里現代教育技術使人們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和高效率檢索式閱讀,由傳統的文本單一知識性結構發展為有多種聯接組合方式與檢索方式的網狀結構。閱讀的對象,從抽象的文字,擴展為文字、圖像、聲音三維動畫等多種媒體,這種“超媒體”閱讀方式使閱讀和感受體驗結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閱讀的興趣與效率?,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育、教學發生了巨大變革。對教學過程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為新的教學模式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和依據,也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更為廣泛的選擇余地和更豐富的創作空間。社會迫切需要既掌握教育基本理論,精通教育技術,又能在教學中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和現代技術的高素質的高校教師。要求教師進一步學會認知、勇于實踐教學結構改革,善于獲取、分析、加工、評價和利用信息并加強對信息道德的教育和培養,真正成為教學的指導者和資源的管理者,使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加強。
- 上一篇:教育教學技術改革論文
- 下一篇:副縣長在加強財政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工作會議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