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村教育改革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07 05:34:00
導語:現代農村教育改革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陶行知鄉村教育農村教育改革
【論文摘要】陶行知是中國現代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的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理論對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關于農村教育的理論實踐和探索一直光芒四射。對我們農村教育改革有著極其重大的啟迪意義。
陶行知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思想家,革命活動家和大眾詩人。他畢生致力于中國人民的教育事業和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創造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對中國人民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始終將教育擺在極高的地位。認為“教育是立國的根本”。興國的根基在于提高人民的整體索質。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唯有大力發展教育。他在<教育研究法)中深刻指出“茍無多數健全之公民。利害洞徹。時勢明了。取鑒先覺。各盡其職。則有倡無和。事卒不舉。一公民也。實共和之長城也”。國家未來繁榮富強的擔子。必將不再是個別英雄人物的事情。而是要廣大人民群眾去共同承擔?!耙云胀ń逃秊楦?。以造成健全之公民”是教育的重要任務。在一個農業大國中。鄉村教育自然便成為陶行知先生關注的中心和為之終身奮斗的目標。他關于鄉村教育的思想對當今我國農村教育改革有著極其重大的啟迪意義。
一、陶行知鄉村教育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農業、農民這“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關系全局的根本性問題。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者。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認識到熱愛祖國。就是要愛“中華民族中最多而最不幸之農人”。他號召一大批人才把整個心獻給三萬萬四千萬的農民。給農民“燒心香”。獻身農民的鄉村教育事業。提出了通俗易懂而又博大精深的鄉村教育思想。
(一)鄉村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認為中國傳統教育實際上犯了方向上的錯誤。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爸袊騺磙k的教育完全走錯了路。”尤其是農村教育,它完全脫離農民的需要、農村農業發展的需要。背離了農村的教育發展規律。“他教人離開鄉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住房子不造林?!倘擞谢奶锊恢_墾。有荒山不知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的子弟變成書呆子。他教富的變窮,窮的格外窮,強的變弱,弱的格外弱?!薄捱@是一種誤國愚民的害人教育.一種“墳墓式”的教育。陶行知認為如果這種農村教育不及時懸崖勒馬.它對整個中華民族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是不堪設想的。提高農村教育在整個民族教育中的份量。重視鄉村問題是時勢所需。是中國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稗r民占全國人口總數之百分之八十五。這就是說。全國有三萬萬四千萬人民住在鄉村里。所以鄉村教育是遠東一種偉大之現象。凡關心世界問題的人們。決不至忽略這種大問題——無論辦得好不好,中國的鄉村教育關系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民?!?這樣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要實現真正的發展,走向繁榮富強必須處理好農村問題,沒有農村的繁榮穩定,一切都只是泡沫。甚至給后代人埋下更大的隱患。重視農村教育,建設適合鄉村實際生活的活教育。已成為中國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
(二)鄉村教育的內容和作用
陶行知認為鄉村教育。必須以農村生活為內容,必須在農村生活環境中去學習。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總和。這種目的要求學生不僅僅是只會讀書。還要能適應社會。發現社會。改造社會。這是一種活的能力,必須在廣闋的生活環境中去培養。必須打破舊的傳統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隔絕的現象。要讓教育走向社會。鄉村生活環境就是鄉村學校。陶行知描述鄉村教育學校的具體面貌時說?!八^上頂著青天。腳下踏著大地.
東南西北是他的圍墻,大千世界是他的課室.萬物變化是他的教科書。太陽月亮照耀他工作.一切人。老的、壯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學生?!?他認為我們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樣的教育。鄉村生活就是鄉村教育。鄉村生活環境就是鄉村教育內容的重要源泉。要用與農村生產、生活相聯系的內容來培養學生改造鄉村的活的能力。在曉莊師范。學生除了在校受教育。還要走上社會,參加農業生產,進行科學種田;在山海工學團、養雞工學團。陶行知更是要求學校、工場、社會打成一片。深入生活實際。讓教育走向生活。
與此同時陶行知更加重視小學校的教育作用。他認為“廟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長”。小學校雖“小”。小學教師雖“小”。小學生雖“小”,但關系的事體則是很大的。他說“一個學生之好壞。關系全村之興衰”。一個地方如果能夠辦好一所小學。那么這所小學簡直可以成為改造這個地方的中心。特別是在中國農村。全國有100萬個鄉村。如果每個鄉村都能辦好一所小學。天下國家。將受益無窮。因此,陶行知發表宣言書,向全社會宣告:“我們的新使命。是要征集一百萬個同志。創設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比缓笸ㄟ^這些小學?!皝頌橹袊话偃f個鄉村創造一個新生命,叫中國一個個的鄉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來造成中華民國的偉大的新生命?!雹苓@些新生命是祖國明天堅實的后備力量,是民族獲得解放發展的希望。抓好小學教育。就等于抓住了祖國的未來。
陶行知還明確指出教育必須和農業攜手。“科學必須下嫁。知識必須給予農民”。他已經明確認識到?!翱茖W為近世文明之特彩。西方富強之源泉”。“歐美各國實力強大。都是應用科學發明的結果”。0都是以科學作為指導的。而中國長期積弱積貧。也是以無科學作為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鄉村教育中。培養改造鄉村社會的活的“新農民”必須具有科學的頭腦。以科學武裝自己??茖W教育是鄉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農民的科學化、農業的科學化、農村事業的科學化。就要懂科學、用科學、發揮科學的實際作用。為此。陶行知開展了大量的科學教育試驗,在曉莊師范。他組織學生成立了科學社。尤其是與農業密切相關的生物科學。在山海工學團??茖W訓練被列為六大訓練之一。農村的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鄉村教育只有實現農科教相結合。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才達到鄉村教育的初衷。
(三)鄉村教育目標
中國的長足發展和穩定繁榮要靠農村的穩固發展.然而自古以來。中國農村的貧困都是不盲而喻的。緣何農村經濟遲遲不能快速發展?其中的原因很多。我們不能也無法羅列。但可以確信這是一種農村綜合癥。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不高是根源之一。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想。保守、愚昧。依賴的惡習。嚴重遏制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陶行知認為要改變現狀?!拔覀円虢ㄔO新中國。必須用教育的力量來喚醒老農民。培養新農民。共同擔負這個偉大的責任OH@為此他立志“要籌建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位同志。提供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恍囊坏碌臑橹袊l村開創一個新生命?!边@種“新生命”。這種“新農民”。便是具有獨立主體意識的。不僅能夠適應現在農村現狀。而且能夠徹底地改造農村。適應未來農村發展的具有改革創新精神的新式農民。
學生是教育主體。教是為了不教?!敖痰姆ㄗ痈鶕W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川。培養教育主體的獨立意識就要充分調動學習個體的參與,激發他們的學習責任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而不是由教師代替學生。將教師的意識強加給學生?!耙獜某扇说臍埧崂锇褍和夥懦鰜??!辈⑶覟樗麄兲峁└鼉炘降沫h境。為此。陶行知提出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等“六大解放”理論。他號召大家要“跟人民學,跟小孩學”。要充分相信兒童的力量,不斷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同時“我們教育兒童。就是要根據兒童的需要和力量為轉移?!盄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引導兒童的全面發展。兒童是祖國明天的希望。鄉村小學教育一定要至始至終以兒童為主體。這在他的(JL童年獻耿>中就充分表達了這種思想。他說“不要你哄。不要你捧。只要你懂——懂得我們還是tJ,JI,童。不要教成小老翁。”0要把兒童培養成一個“自覺”、“自動”、“自治”、“自立”、“自強”的人。對那些沒有腐化的青年農民也同樣如此。我們“做民眾運動。是要陪著民眾一起干。不要替民眾干。”要培養農民獨立完成能力。要他們親自去做。親自到生活中去實踐。陶行知還作<自立耿>勉勵農民群眾要自強自立。詩中寫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咳?、靠天、靠祖先。都不算是好漢?!眔鄉村教育就要培養出這種具有健康的體魄。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及改造社會的精神的具有獨立主體意識的“活”的靈魂。
(四)師范教育是鄉村教育的根本
“師范教育可興邦。也可以促國之亡”@陶行知認為學生出自教師,教師來源于師范。師范教育才是全國教育的重頭戲?!皫煼秾W校負培養改造國民的大責任,國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中?!?他要求打破傳統的“創造書呆子”式的師范教育。否則,“這些大書呆子分布到小學里去。又以幾何的加速率制造小書呆子。倘使再括[刮卜一陣義務教育的大風,可以把書呆子的種子布滿全國,叫全國的國民都變成書呆子!中華民國簡直可以變成中華書呆國”。o因此陶行知認為“要想小學辦得好,先要造好教師;要想造就好教師,先要辦師范學校,造就教師的教師。”所以陶行知立志不僅以前為師范教育努力,而且“現在正是為師范教育努力,以后仍是繼續為師范教育努力?!眔
鄉村基礎教育的重任必須要有優質的教師來承擔,陶行知認為。許多鄉村教師并不知道老百姓送子弟入學,“便是不知不覺地把整個家運交付給小學教員。小學教員教得好。則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子可以成家立業。否則,變成敗家子,永遠沒有希望了。”再大一點說,教師關系到全村之興衰。國家之興亡?!皣以O立小學,是要造就國民以謀全民幸福,因此,全民族的民運都操在小學教員手里。德國戰勝法蘭西。歸功于小學教師,這是人所知道的。中國之所以受不平等條約的束縛和帝國主義宰割,追到根源。也要算教書先生為罪魁。這也是我們所不能否認的。所以小學教師的好壞,簡直可以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世運之治亂?!?所以陶行知高度重視教師的整體素質對教育的作用。他認為傳統教育中“先生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o"0教師成了傳遞知識的話筒。而真正“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不是拿書本去配學生,或拿學生去配書本,把一切活生生的東西往死里教。人類歷史的年輪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新生事物、新生學科層出不窮,教師不可能將這天地間的奧妙為學生一一解說,所以教師教會學生利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去繼續獨立地學習,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意識.教會他們學習研究的方法,這才是教師的責任所在。
另外,陶行知主張教師一方面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要向學生的“學”看齊.“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苯處煈獜膶W生的實際出發.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教師不能一意孤行,要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始終放在主動地位,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還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吸收新知識,給自己注入新鮮血液,提高文化素質修養,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二、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改革的啟示
今年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抓好“三農問題”,重在抓好農村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小學教育,這是由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決定的。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必然走勢。農村教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直接關系到中國教育改革的成敗。陶行知的鄉村教育思想就對我們當代農村教育改革有著重大的借鑒意義:
(一)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工作,視其為科教興國之前提條件
“教育是立國的根本”。農村既是中國掃盲落后區,又是人才資源的寶藏。農村教育是立國、興國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我們要明確“農村教育服務農民大眾”這一目的,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經濟取得迅速發展。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疤堥T”式的升學教育仍是農村基礎教育的主體。培養善于考試的學生。提高升學率是這種教育的內在實質;推行“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農村發展需要的人才,只是外在的宣傳口號。它使農村極少數一部分,往往是其中優秀分子跳出農門,走上遠離農村的道路,但同時也給農村留下大批難以肩負農村農業生產的畢業生。增加了農村負擔,使農村問題進一步惡化,嚴重違背了農村基礎教育的出發點。今天中國農村教育必須全面推進“活”的素質教育,杜絕“唯升學論”,要結合農村實際增加新課程,提高農村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等。
另一方面我們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實現教育優先發展。目前中國農村經濟仍然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西部一些貧困地區,甚至沒有最基本的辦學條件。沒有教學儀器,實驗器材,甚至連書本,粉筆都沒有。一些小學生輟學,其主要原因也就在群眾家庭生活十分困難,無法供給孩子上學。所以農村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后盾。經濟支助教育.教育服務農村經濟建設,只有這樣實現教育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中國農村教育才有出路。
(二)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師范教育可興邦,也可以促國之亡”,教師隊伍素質是決定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加強農村教師繼續教育,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搞好農村基礎教育的關鍵,也是全面推進農村教育的重要保證?,F在許多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高,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教學成了教師一己之事,只管自己教,不管學生學;只講進度,不講質量。最終造成學生學不好,教師懶得教的惡劣局面。這些問題對農村教育發展造成了巨大阻力。提高農村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參加培訓,培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信念。已經是農村教育迫在眉睫之事。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給予大力支持,撥出專項經費用在農村學校的師資培訓上,讓農村教師擁有更多學習、進修的機會。加強師資培訓,實現教師再教育,努力做好教育科研,捉高道德文化修養.為農村教育做更大的貢獻。
(三)改革農村教育的課程與方法
農村教育必須深入農村生活。加快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農村教育是培養“偉大的新生命”的活教育,而不是“創造書呆子”。當前農村基礎教育把升學作為指揮棒,一味地追求升學率。脫離農村生活實際,“教師死教,學生死學”的現象仍然嚴重。其最直接的表現就在課程設置上。一些學校在體育、美術、勞動技能等一切與考試無關的課程上相當薄弱,形同虛設,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農村基礎教育要深入生活實際,以文化科學教育為主。有區別有重點地設置一些與農村政治、經濟建設相關的課程。發揮農村教育對農業發展的作用,以鄧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為指導思想,大力發展農業科技,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勞作方式。提高種田的科技含量。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并依據各地實際情況,為農村開辦各級各類學校,加強農業職業技術教育,推動農業快速發展。公務員之家: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真實寫照。他懷著“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宏偉志向,為人民大眾的教育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堪稱我們的楷模。他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鄉村教育思想對我們審視當今教育問題很有啟發。對我們今天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有重大的借鑒價值。是中國農村教育改革中極為珍貴的理論財富。值得我們不斷加以研究和開發。
- 上一篇:師范院校就業指導策略論文
- 下一篇:提高效能建設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