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構建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23 10:54:00
導語: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構建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那么,如何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呢?筆者以為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急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發展。有效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讓閱讀教學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即“有效”。
1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張揚學生個性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全面發展,并不是要讓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按統一規格均衡發展。一花一世界,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難以培養創造型人才。這就需要我們來研究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教師應為學生創造可供選擇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及學習習慣進行個性化學習。引導學生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整體聯系地讀。通過讀書,讓學生在課文中“走個來回”,完成對文本語言的玩味、賞析和內化,方法的歷練和提高,情感的體驗和熏陶。小學生正是記憶的最佳期。因此,積累語言應該是小學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目標要求之一。要通過閱讀讓學生積累精彩而又豐富的語言材料,儲備一些語言模式和語言圖式,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反應機制。我們倡導的是“活記樂背,主動積累”:一是熟讀成誦,水到渠成。二是演誦結合,寓趣于誦。即根據文體的特點,可以通過講故事、當導游、演課本劇等不同形式,激發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既使學生享受到背誦的樂趣,又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2啟迪靈感啟發心靈共同分享思考
個性化閱讀,教師要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啟發學生進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給學生創造一個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做到有讀,有議,有答,有反駁,有爭辯。點撥貫穿討論的全過程。我備課時把握住每節課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識和學生的重、難點所在,在討論中適當點撥。學生不理解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回到語言文字中去揣摩并講透。教師站在教材的最高點統帥討論的全過程,并隨時有機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文道統一”。公務員之家
3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進行自我評價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間對話的過程。教師是中介,學生是主體,是具有巨大潛力的生命個體。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后,教學組織形式呈現多樣化,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在小組內、在班里有了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而不是去揣度教師期待的標準答案,我們應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發言,學會放下教師的架子,學會少“講”多“聽”。教師只有學會傾聽學生的評價意見,善于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學生的情緒,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說,敢議,敢評。
在教學中,教師要走近學生,走進他們的心靈,做他們的學習伙伴,這是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師生互補、平等對話的前提。教學中,我總是要學生學會“傾聽”,努力地創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倡導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會學習,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挑戰同伴、挑戰教師。學生在閱讀中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因此,閱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和體驗,鼓勵他們在閱讀實踐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 上一篇:生物校外課程教學資源開發論文
- 下一篇:國土局土地利用上半年工作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