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立學習型組織的若干思索

時間:2022-05-07 09:24:00

導語:關于創立學習型組織的若干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創立學習型組織的若干思索

一、關于學習型組織

早在1968年,赫欽斯出版了《學習社會》一書,書中以雅典城為例,列舉他們努力創造一個社會,使其成員的最高能力均能獲得圓滿發展的事實。199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彼得?圣吉發表了《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務》的論著,掀起了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熱潮。隨后,世界排名前100家企業已有40%按“學習型組織”模式進行徹底改造;新加坡政府提出要建成“學習型政府”;日本提出要把大阪建成“學習型城市”;我國同濟大學提出把繼續教育學院建成一流的“學習型學院”。我國企業界也出現了一批施貴寶、寶鋼、伊利、實達、金星、信誼、聯華等正在努力創建“學習型企業”的單位。那么什么是學習型組織呢?

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這種組織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具有高于個人績效總和的綜合績效。

上海明德“學習型組織”研究所在“99世界管理大會”上提出了構成“學習型組織”的六大要素:

1、擁有終身學習的理論和機制;

2、建有多元反饋和開放的學習系統;

3、形成學習共享與互動的組織氛圍;

4、具有實現共同愿景的不斷增長的學習力;

5、工作學習化使成員活出生命的意義;

6、學習工作化使組織不斷創新發展。

他們在上述六要素的基礎上歸納了學習型組織的三大真諦:一是全體成員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二是能讓成員體驗到工作中生命意義的組織;三是通過學習能創造自我,擴展創造未來能量的組織。

我校根據學習型組織的三個真諦,提出了創造學習型組織的一句口號:“工作著,學習著,變革著,快樂著”,這個口號包含了學習型組織的基本特征。

二、學校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意義

第一,學習是學校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能,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辦學體制的不斷出現,學校面臨的環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生存、發展,學校必須順應形勢變化,不斷對自身進行調整。不僅要對課程、教材、教法等要素進行調整,而且要對影響組織運行的各種內在因素,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思維模式乃至根本目標進行改革。說白了就是要求學校不斷進行學習,在未來社會,如果沒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學校將面臨倒閉。因此有人說,在今天,學校組織的主要工作是學習,其他工作都靠后排。

第二,組織學習為全面提升學校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長期以來,學校管理方面新的理論、方法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但學習型組織學習為學?!叭嬖鰪婓w質”提供了一劑良藥,是全面提升學校形象的較好的解決之道。因為組織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它幾乎囊括了學校管理中所有重要因素。如人、組織、決策、溝通、技術等等。它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項目,而是一個持續的修煉過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周密策劃的組織學習過程,學校不僅可以提高內部資源,不斷創新改革,而且可以從各種渠道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彌補缺陷與不足。

第三,組織學習是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圣潔曾說過:“學習智障對孩童來說是個悲劇,但對組織來說,學習智障是致命的?!币虼?,他認為,真正有生命力的組織是那些善于學習的組織。學習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歸根結底,作為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能,學習是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前提與基礎。這可以從學校內外兩方面得到體現:從學校內部看,充分發揮每位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潛能將是學校獲得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學習型組織中,教師和組織才會真正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三、學校建立學習型組織的策略

(一)轉變管理形式

1、變“制度+控制”為“學習+激勵”。學校不管遵循什么理論進行管理,不外乎兩種類型:一是“等級權力控制型”,另一類是“非等級權力控制型”,即“學習型”。

所謂“等級權力控制型”組織,它是以等級為基礎,以權力為特征的,對上級負責的垂直型的縱向線性系統。它強調以“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奮地工作”,以達到辦學的目標。

所謂“學習型”組織,它是以共同愿景為基礎,以團隊學習為特征的扁平化的橫向網絡系統。它強調以“學習+激勵”。不但使人勤奮工作,而且尤為注重使人“更聰明地工作”,它以增強學校的學習力為核心,提高群體智商,使教師活出生命的意義,自我超越,不斷創新,以達到辦學目標。

對兩種類型的管理,我們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比較:

①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作用。

②管理重心與創造力。

作為學校的領導,僅僅做到讓教師參與,征求教師意見做決策,發揮教師能力,協調群體合作,解決沖突,推動變革,還不行。還要建立信任并激發團隊合作,輔導并支持團隊做決策,開拓團隊才能,建立團隊認同感,充分利用成員差異預知并影響變革。但決不能做一個監督型領導,指揮員工,解說已定決策、訓練個人、獨攬大權、容忍沖突、阻礙變革。

2、變“多層化”機構為“扁平化”機構。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中有一個要點,即測試一個組織的機體是否健康,只要看壞消息往上傳的速度,如果慢了,說明機體有毛病,越慢毛病越重,所以有人提出,學校改革的關鍵是“中層革命”,即中間管理層的變革。朱F基總理曾提出壓縮國家行政機構的構想,作為學校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扁平化,即組織內部沒有太多的管理層。它是現代管理的新概念。如果中間沒有太多的管理層,決策層的許多好的理念、決策意圖很容易傳達到操作層,一線教師許多好想法也可以很快傳到決策層,這樣組織能夠上下互動,產生巨大的能量。

(二)建立學校共同的愿景

如果有任何一項管理的理念,一直能在組織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擁有一個巨大凝聚力的共同愿景。一個缺少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感的組織,必定難成大器。共同愿景是學校中全體成員的個人愿景的整合。共同愿景對學習型組織致至關重要,它能為學習聚焦、提供能量。只有當人們致力于實現共同的理想、愿望和共同關注的愿景時,才會產生自覺的創造性的學習,它幫助學校培養教師真誠地奉獻與投入,從而取代教師對改革的抱怨以及對領導個人愿景的被動服從。

共同愿景由目標、價值觀、使命感三個要素組成,分為組織大愿景,團體愿景和個人愿景三個層次。建立學校共同愿景必須遵循三條原則:一要重視個人愿景,不能排斥壓制,二要學會將領導層的愿景變成鼓舞組織的愿景,三要隨形勢的變化和環境的變化來不斷修改完善共同愿景。

(三)建立“組織的學習”的氛圍

1、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

工作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領導安排的工作是從未做過的,那很好,正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多聽意見多反思,反思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微軟公司認為學習包括了三大理念:通過自我批評學習;通過信息反饋學習;通過交流共享學習。微軟公司還認為:一個人,一個企業如果不能真正地自我批評,就不可能意識到自己真正需要學習什么,怎樣才能真正地去學習。

學習如同工作。大都的教師只知道到學校是工作,是教書育人,其實,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育人,而要做好三件事:工作、學習和研究創造。我們要求每個教師每個季度看一本書,而且看后結合工作寫體會。領導每當看到好文章要推薦給教師,我們絕不會把重要的工作交于一個不會學習、不愛學習的人。

2、產生變革的學習

組織的學習都在追求著某種變革。只有變革出某種新的東西,才能克服面臨的問題,具備了全新能力,就使組織處于競爭的狀態。學習可以把焦點放在當前戰略的具體化上逐步進行。也可以用改革的方法以及用根本、不同的意義來理解組織和工作,把焦點放在重新構筑戰略上來學習。把現有的戰略具體化,包括有效的學習,單是漸進式的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用根本不同的新方法理解組織和工作并重視構筑戰略的學習,才能給組織帶來新的能力。我校提出的“學習著”,還要“變革著”的原因就在于此。

3、團隊的學習

《第五項修煉》的作者,調查了4000家企業,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團隊,個人智商都很高,120分以上,但團隊智商卻很低,只有60分,這真印驗了俗語“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三個諸葛亮在一起,結果變成了一個臭皮匠。過去的學??梢钥恳欢€領導人就能辦好,而現在的學校要靠知識,靠主體、教師的創造力,這就要靠組織團隊學習,開發整個團隊的人力資源。

團隊學習的目的在于使團隊智商大于個人智商,使個人成長速度更快,要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在于“深度匯談”,即每人全部攤出心中的設想,真正一起思考。但往往個人在“深度匯談”時自我防衛,造成“四種妥協”:即為了保護自己,不提沒把握的問題,為了維護團結,不提分歧性的問題,為了不使別人難堪,不提質疑性的問題,為了使大家接受,只作中性結論。

學習型組織要注意消除自我防衛,以達到團隊學習的目標:取得更高層次的共識。

(四)體驗工作學習的生命意義

學校要想快速發展,師資隊伍必須肯干,上上下下都能奉獻。心理學家馬斯絡把人的需要歸納為5個層次:最低的是溫飽,然后是安全感,第三為歸屬感,人人都想歸屬一個好的組織。再高一個層次,就是人的尊嚴,領導們千萬不要認為我是領導,他們是下屬,他們必須為領導工作。如果這樣貶低教師,不尊重教師,教師是不會認真工作的。這樣做,領導只能看到教師的手,卻看不到教師的腦。今天的學校要成功,讓教師貢獻手是不夠的,還要讓他們貢獻腦。當領導不尊重教師時,教師不肯貢獻腦,學校就難以發展。

學校想要生存發展,還要注意雙層雙元原則。所謂雙元,第一就是學校的發展,第二是教師的發展。一個只注意學校發展而不注意教師發展的學校是不會成功的。所謂雙層,第一層是組織,要注意雙元的發展;另一層是個人,教師既要想到個人的發展,又要想到學校的發展,沒有學校的發展就沒有個人的發展。

一個學校要搭建教師發展的舞臺,揚教師之長,不斷激勵教師自我超越,幫助教師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工作、學習的幸福感。讓教師充分體驗生命的意義,體驗“工作著、學習著、變革著、幸福著”,以達到個人和集體的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