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
時間:2022-05-08 04:43:00
導語:透析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中文言文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有效教學的一項長效機制。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才會產生教學相長的課堂教學效果。
加強學生學習文言文動機的激發,強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內部需要,發展學生在文言文中良好思維品質,強化學習文言文的意識。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心理狀態,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只有有志于學,樂于學,才能取得好效果。學習動機的激發,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有效教學的一項長效機制?!坝绕洚攲W生不存在智殘與知識缺陷時,學習動機的有無與強弱對學習的影響至關重要。大量的研究發現,學習動機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業成就。所以,歷來的教育家、心理學家都十分重視學習動機。研究學生的學習動機,既是教育心理學的任務,也是教師有效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薄皠訖C是決定學生個體努力程度的動力因素,在語文學習中起很大作用,并與學生的學習毅力、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正相關。”可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新課程教材文言文篇目數量增多,課文難度增大,在高考試卷中文言文占有的比重也較大,它是考試中學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學好文言文,是提高語文能力,是獲得語文高分的關鍵之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動機,培養積極的文言文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學的根本。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動機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
1、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學習愿望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誘因,強烈的學習愿望是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動因。學生只有有了想學的精神需要,才會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才會有主動去學習的姿態,并且想方設法地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一旦渴望求知的迫切愿望被點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表現出認真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廢寢忘食的學習毅力,能夠經受時間、失敗的考驗,最終達到學習目標。
1)找到文言文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
文言文與現代社會相隔很遠,但其中有許多元素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老師要找到文言文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激發學習的熱情與樂趣。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文言文中的抒情詩很多都能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動相似的情感體驗。
2)有效的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也許一上文言文,就顯得無精打采,但老師導入時先行組織者運用恰當,也會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情趣、思維、濃厚興趣。高中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文言學習方法,若能在導入環節挑起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學生會很快融入學習中。
3)板書的有效設計
可通過教學內容的有用性和趣味性,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板書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種不可缺少的輔助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在掌握教學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好的板書可引發學生思考,產生求知欲和創造性想象力。板書設計力戒煩瑣,力求精練。
2、堅定學習的信念
從語文學習的心理機制上來講,“語文教學要符合人腦加工信息的規律?!薄靶畔⒓庸ばЧ軅€人的信念和自我概念影響,提高教學效率應該從改變學生的信念和自我概念入手?!蔽难晕慕虒W要讓學生明白不是為了考試才短期的學,而是終生享用。學生有了終生享用的學習信念,自然會調整好自己的最佳情緒狀態,保持濃厚的興趣,旺盛的精力充沛。運用好學習方法是學習文言文基礎。也是確保文言文有效教學的前提,產生與保持動機,集中與保持注意力,這種情緒的產生源于學生的需要與信念,或為提高自己,或為考試,無論是哪種上需要因生則不同,需要量是現實性需求量的反映情況,并內化為主動積極參與的學習行為。
3、找到教學的最近發展區
“要使學生對學科的本質形成牢固的興趣,就應當使課堂上學習的教材里包含一定“份額”的已知的東西和一定“份額”的未知的東西,我們認為,揭示未知跟已知之間的深刻聯系,這是培養對知識的興趣的教育訣竅之一?!苯虒W內容要避免不要講他們在現有基礎上不能理解的東西,也不要講那些他知道得并不次于教師、有時甚至勝于教師的東西。對于已知事物,他們會感到興味索然,枯燥乏味,最后對學習完全喪失興趣。
4、體驗成功的快樂
放手讓學生去學習,培養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讓學生在放手中學會學習,深切體會到自己的勞動成就,從而產生興趣的源泉。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文言文積累多了,學生寫作時,要舉模范,俯拾即是,體會到古典積累對寫作的甜頭。文言文中許多內容歷史人物事跡、名篇佳作、典故傳說、成語故事來歷、風俗人情等對于學生是陌生的,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給予點撥和引導能就可激發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學生的已知經驗來帶動對未知經驗的渴求,就能讓學生獲得掌握知識的成就感,引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放手讓學生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自己去發現教材不理解的地方,這是學生對認識真正發生興趣,活躍的思想受到激發的征兆。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最需要積累的是實詞,老師若是一一歸納出來,不放手讓學生去歸納和積累,學生只是一個記筆記的工具,毫無效果。讓學生查找和課文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小組合作質疑,學生會有思維的火花。并且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的源泉在于學生體驗到把知識加以運用獲得的成功感。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試想如果一個老師只是一味的牽著著學生行走,只是一味地灌輸,那么,學生就會失去探索的興趣與條件,獲得動力源泉。老師要千方百計創設條件,讓學生產生一種有力的興趣,強大的學習動機和克服困難的的意志。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0.
[2]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4.
[3]龔春燕,董國華等編著.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M].第一卷.課堂教學.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175.
[4]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5.
[5][蘇]JI.B.贊科夫著.和教師的談話[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539.
- 上一篇:深究小學音樂教學中肢體語言的應用
- 下一篇:深究數學合作學習的教學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