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分析

時間:2022-06-14 05:43:00

導語: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化閱讀教學方式分析

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伴喿x是一種個性化行為”,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就十分必要。那么,怎樣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呢?

一、不期待答案

曾經有一個美國教育考察團來我國考察。一位特級教師給他們上了一節課,教學設計嚴謹有度,學生對答精彩紛逞、氣氛活躍。我們認為這堂課上得極為成功,可是美國專家卻說:既然學生都知道了,那還有什么必要教他們呢?

其實,真正沉下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來一個深思的話,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課堂常常只是優生的活動天地。而大部分學生成了聽眾或看客,存在與否無關緊要。我們只要求他們的答案能配合我們的教案,一個對不上再叫一個,直到對上為止,才算達到了目標要求。

但筆者以前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講《項鏈》一文,這位老師設置了一個問題,“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性格在情節發展中有沒有變化?”

有學生說,瑪蒂爾德的性格自始至終沒有改變,課文寫她成了粗壯耐勞的婦女,完全是為遭遇所逼迫,而不是她性格的改變;也有學生認為她有改變,因為十年前她從沒有想過自己勞動是應該的,但十年的艱辛使她懂得了窮人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她看清楚自己應該干雜事粗活,這對她來說是個了不起的轉變。

這時老師繼續引導學生,“現在出現了不同意見,還有誰想發表自己的看法?”另外一個女生說“她的性格有變的一面,也有不變的一面。當初她有很強的虛榮心,覺得自己應當過上流社會的生活,丟了項鏈之后,經過償還債務的奮斗,她整個人回到現實中,說明她變了。但有時她還要回想,那是存在虛榮的一面,她沒變?!崩蠋熂皶r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無論讀書什么書都要獨立思考,不迷信、不盲從,努力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思考問題。

這位老師不期待答案,學生反而收獲很多。

當然,強調個性化閱讀并不等于可以忽視老師的主導作用,由于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在閱讀中學生難免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對此,教師要給予指導糾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為知識的創造者?!毙睦韺W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時,才能把自己的干勁和聰明才智充分地發揮出來。中學生自尊心日益增強,他們喜歡受人尊重,渴望獲得人們的信任,這時正是人的個性與創造力萌發和發展的好時機。

課堂上,如果你多傾聽學生的意見,也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特級教師魏書生正是采取這樣的教法。他上課的時候自己幾乎總是“閑”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方法,自己只在適當的時候點撥幾句,而教學卻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放手給學生自己去做。

1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度”。例如《江南的冬景》一文,欣賞語言時,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個性化閱讀中激發興趣,體驗快樂,能形成獨到見解,發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

2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這樣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了。

3讓學生自主選擇交流方式。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體驗,那么他們必然希望和別人交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教師要規避單一的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選擇和老師交流,也可以和同桌、前后位的同學交流,還可以回家和家長交流等等。

三、努力營造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

傳統的閱讀課上,教師喜歡喋喋不休的講,掰開來揉碎了,不厭其詳,生怕學生不懂。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成了看客,長此以往,學生課上倒是基本不用思考了,可是閱讀理解能力又從哪里得到提升呢?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四、鼓勵學生發問

我們總是認為把學生教得沒了任何問題就表明教學效果好。而美國教師則認為:把學生教得有許多問題才是教學成功的表現。事實證明: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更具個性、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因為有問題而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讓學生在個體閱讀、思考的基礎上有所感悟,有所疑問,正是個性發展的外在表現。古人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p>

當我們把學生教得沒有任何問題的時候,這就是教育出問題了。因為我們不是教育出思維統一的孩子,我們要讓他們的思維有創新意識,就必須放飛他們的心靈,鼓勵他們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