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注重方式與藝術
時間:2022-05-18 11:38:00
導語:識字教學注重方式與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籀文、金文(前三者泛稱大篆)、小篆,至隸書、楷書(以及衍生的行書、草書)等的文字,狹義乃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漢字的數量并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北京國安咨訊設備公司漢字字庫收入有出處漢字91251個),日常所使用的漢字只有幾千字。據統計,1000個常用字能覆蓋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時已到99%。而小學階段識字量就已達到2500個。大量的識字任務更是放在了一、二年級。漢字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偉大創造,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財富。它把字形同字義直接或間接地結合起來,書寫時以形表意,認讀時見形知意。小學漢字教學要能通過對漢字造字法的直觀分析,運用聯想等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教會學生按照漢字的構字規律,把識字的過程變為思維活動的過程,把識字學習納入智力訓練的軌道。因而,識字教學要講究方法與藝術。
一、教師自身的漢字儲備
要想會教,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學識,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寫一手好字,還要對祖國的漢字文化有較深的認識。這樣才能保障漢字教學方法化與藝術化。
二、激發孩子學習漢字的興趣
小學一年級課本中第一課單純識字課是《口耳目》,從圖形、象形文字,再到通用標準漢字,無疑在向老師及學生傳達一個信號,讓孩子從這三個過程中體會漢字的演變,再則就是讓孩子們能找到識字的樂趣與方法??梢宰尯⒆酉雀鶕约旱挠^察找一找與6幅圖相應的象形文字,再找一找對應的漢字。并說說圖上物體與漢字的聯系。這種直觀的圖文結合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主動發展。如果教師能從這一課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去找尋漢字的淵源,在每節識字課中都能有針對性的對幾個漢字進行深入地、科學地講解,把這些漢字的發展與演變的過程簡單地、有趣地告訴學生,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加強漢字與事物間的聯系,從而達到識字、了解字詞的含義。孩子們一定會對識字有更大的興趣,也能從識字中找尋到樂趣。
三、融識字于課文情境中
小學低年級考試命題一般不涉及課文的內容,而為什么又要安排那么多篇課文呢?我想是要對孩子在課堂上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創設一個情境,讓孩子在這個情境中認字、識字。在識字教學上也要避免單純的、機械性的識字、寫字。要把漢字放到文章中去,放到句子中去,放到詞中去。這樣一定會加深記憶,更為下一步的書寫打下基礎。
四、融識字于游戲中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在漢字教學中為了鞏固加深對漢字的認識與學習,教師要設計一些漢字游戲來與孩子們玩,使孩子們在游戲中愛上識字、樂于識字。在課堂上經常采用的游戲如下:
1“.摘蘋果”,準備一棵蘋果樹道具,上面掛滿寫著生字的“蘋果”,你想要摘到蘋果首先要認字,最后比一比誰摘的蘋果多。
2“.開火車”,這個游戲在新認字課常常用到,以小組為單位組成一列火車,每人抽讀一張字卡,小組合作完成這個任務,就算過關。
3“.猜認生字”,以字謎的形式出現,在猜字謎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學識,更鞏固了漢字,同時也深化了這個漢字的特點。
4“.找朋友”,根據合體字的規律,把它們分別制成偏旁部首、獨體字兩個部分的卡片,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它們的“搭檔”。
五、融識字于生活中
“生活處處皆語文”,低年級孩子的識字量大,除了在課堂上識字,還要鼓勵孩子們在生活中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我們把識字教學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如:收集商標,從商標中識字;從校園建設中識字;從電視節目上識字,讓良好的識字習慣伴隨孩子成長。
六、要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
漢字雖然形態各異,數千個字就有數千個形象,但是,根據漢字的造字規律,把識字的規律性知識和方法盡早地教給學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
1.利用基本字記憶字形。利用學生已掌握的一定數量的獨體字,加一筆,減一筆或兩個獨體字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
2.利用部首的變化記憶字形。漢字有許多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更換部首就能變成一個新字。利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加強識字。
3.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憶字形。漢字中大部分是形聲字,部首表意,聲旁表音。
利用形聲字的這一特點可以行之有效的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字形。語文知識將伴隨每個人的一生,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剛剛系統、科學地接觸到漢字、漢語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距離感、枯燥感。漢字教學的良好方法與漢字教學的藝術化可以讓孩子從小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讓良好的識字習慣伴隨孩子愉快成長。
- 上一篇:縣長在居民增收致富動員會講話
- 下一篇:農業保險成效困難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