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實習項目教學法實踐
時間:2022-07-22 09:06:03
導語:電子實習項目教學法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實訓內容更接近社會實際,我們在電子實訓教學改革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近,我們在教學中全面推行了項目教學法,通過項目的優化、知識點的重構和整合,提高了電子實訓的效率與效果,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成效顯著提升。項目式教學強調項目的現場性、知識的綜合性和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其形式、內容與傳統教學方式有較大差異。因此,電子實訓的項目如何設定?電子技術的知識點如何進行優化與整合?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這都是我們在項目式教學實踐中所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設定實訓項目,強化操作的現場性
以往的電子實訓項目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知識單一。實訓項目基本是按照教材的安排來制定的,而教材由于受其系統性影響,每個實訓項目往往只會根據單一知識點安排,造成了技術的離散,不利于學生對技術的掌握;二是技術落后。實訓項目由于只為單一知識的掌握而設立,其內容往往與現場技術有脫節,而且教材的編寫大多落后于電子技術的發展,因此大大降低了學生所學技術的有效性;三是忽視能力培養。過去的電子實訓多是為知識點而隨堂進行,因此往往只注重實訓的結果,不注重實訓的過程,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改變此現象,就必須設立一個具有現場性、綜合性和能對學生進行全面能力培養的實訓項目。該項目應具有一定的綜合技能內容,能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結合在一起;應具有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應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最好能與企業實際生產活動有直接的關系。在項目式教學的實踐中,我們主要是通過校企合作,利用企業豐富的實踐內容和技術資源來設定電子實訓項目。如在“家用小型防盜系統”項目中,我們對企業的現場勘探、施工方案、電路設計、裝配與調試、性能測試等操作內容進行全程追蹤,并利用圖片和錄像對每個環節進行記錄,再配以適當的文字說明,從而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項目資料庫。通過對資料的全面整理和分析,結合學生和實訓室的具體情況,設定了實訓項目的內容和要求,并配置相應的實訓器材。在項目實訓中,首先通過圖片與視頻資料的展示,消除了學生對實訓內容的陌生感,從而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在學生對家用小型防盜系統有了一定認識后,再分析講解該系統的結構特點、電路的知識要點、設備的安裝工藝和測試方法等各項環節。學生則根據項目任務書的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研究電路原理、探討操作方案,合作完成項目的分析、裝配、調試等實訓內容。教學實踐表明,一個立足于現場實際操作的技術項目,不但提升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成效,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優化項目內容,實現知識點的重構與整合
以現場教學所設定的實訓項目,具有技術的綜合性和知識的實用性,而知識的系統性已不是項目中唯一的要素。由于一個項目往往要由多種技術手段、多種工作方法和多種工藝完成,有的工序還會有多種技術的交互,而項目的過程亦要求有序進行,因此,需要把學生已學的知識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以及新知識和新技能按項目的技術要求與操作工序要求進行整合,重新構建一個有序的綜合性知識群,只有這樣,才能使項目實訓真正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所以,在優化實訓項目時,知識點的重構、實訓內容和技術的整合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家用小型防盜系統”項目中,涉及到了電路原理、安裝調試、線路器材、技術工藝等多方面的知識內容,我們首先將項目里的知識點抽離出來,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原則進行知識點的排列,然后按項目工序對各知識點再進行整合。根據知識整合后的要求,引導學生從簡單的單元項目開始,如單元模塊分析、元件的分類檢測、電路板的裝配與調試、接收器的安裝等等,然后再擴展到復雜、有技術難度的項目進行操作,力求做到整合后的知識和技能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相吻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完善項目的有效評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
項目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因此,學生的能力的提高就成為其評價對象。我們在電子實訓項目中同樣建立了以能力為目標的評價指標,它不但包含了學生的技術能力,也包含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責任心、認真與創新等非技術能力。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掌握項目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評價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對學生的評價是一件認真細致的工作,除了針對性地指導外,教師必須對每個學生的項目實訓作全過程的跟蹤,要及時了解學生操作的情況和進度,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記載學生的各方面的表現,并以此作為評價的依據。在項目式教學中,我們采用的教學評價是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個體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的一種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學生每完成一道工序,我們都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然后由小組進行集體評價,最后由指導教師作客觀分析。如果這三種不同角度的評價趨向一致,即證明評價是客觀準確的。但當三個評價出現較大差異的時,也不應該完全傾向教師的評價,我們的辦法是通過組內交流、教師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來縮小這些評價的差異。當然,在教學的評價過程中,我們還需注意學生個性和基礎方面的差異,因勢利導,這樣才能交出一份學生滿意的評價書。
四、項目有效實施的關鍵——教師的引導
項目式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要做到適時、適度、適法。教師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單邊灌輸式”的教學,要在教學過程中充當顧問和協調者,要通過行為引導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操作,幫助學生按設定的計劃完成任務。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創設一定的學習氛圍和工作環境,在項目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其綜合能力。如在電路裝接與布線小項目上,我給各組的具體環境和要求是不同的,施工環境有未完工的建筑物、有剛完工的未裝修的、有裝修好的等等。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在學生認真思考之后,教師要適時地講解,引導學生分析環境要求,推導實施方案。但要注意,教師的引導行為不能代替學生思考,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根據實際要求推導操作方案。不同組別的學生根據自己認知特點進行操作方案的推導,然后通過再各組之間進行交流與討論,讓每組同學都領會和掌握不同的布線方法,從而鍛煉了學生的探索、創新、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隨著項目教學法在我校電子實訓教學上的深入開展,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能力提高很多,教學成效顯著。由于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接近社會的需求,基本實現了“零距離”上崗,從而受到了企業的歡迎。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探討項目教學法,加強與企業聯系,累積真實項目素材,進一步探究適合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的電子實訓。
- 上一篇:電教行為導向法運用
- 下一篇:優質課引導老師走學科專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