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引導老師走學科專業化道路
時間:2022-07-22 09:06:53
導語:優質課引導老師走學科專業化道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近幾年高中學校學生數逐年增多,又因為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的不均衡發展,大量的“差生”進入普通高中,造成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較強的沖擊。這部分學校較大面積地有一批學生行為習慣不良,輕則上課睡覺、不交作業,重則抽煙喝酒、打架斗毆,離素質教育的發展之路漸行漸遠。其根源是課堂教學與其基礎和能力的脫節,不能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部分教師一味埋怨學生基礎差、行為習慣壞、沒有學習的動力,課堂教學完成任務式,師生關系僵硬,甚至敵對。課堂教學中,教師只管自已講,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密度低,學生思維度小。課堂教學步入學生不愿聽教師教無味的怪圈。教師缺乏深入思考與理解,教學基本功不足,敬業精神不強。僅僅知道傳授什么知識的教師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的形勢的需要,教師需要知道怎樣傳授知識,需要學習和掌握傳授知識的技能與策略,需要做道德的引領者,心靈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以滿足家長和社會的需要。課堂對于學生來說有著生命的成長的意義,對于教師來說有著生命的價值的意義,而且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交融相互影響。通過構建優質課堂,教師在尋找優質的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從傳授型教學轉變為創新型教學,教育成為教師職業的持續的追求,自主地專業化發展。學生的學習態度得以改變,學習興趣得以提高,學習潛能得以激發。作為學校校長,通過優質課堂引領教師走學科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也就使學校教育邁上素質教育的道路,使學校教育脫胎為優質教育。
一、樹立新課程理念,激發教師構建優質課堂的意識,實現教師角色的變革
學校成立以校長牽頭的優質課堂領導小組,全校上下達成共識。聘請專家來校開展系列講座,組織骨干教師赴先進學??疾?,印發相關資料讓教師自學,教研組組織教師討論,從而引領教師把握新課程理念的實質,學習優質課堂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學習是學習者根據已有的經驗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是一種主觀的過程,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起到支架和輔助的作用;引導學生想明白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不是課本上的所有內容都要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超過一半的內容不需要講,不是只有老師講過的才是學生學過的;不是聽懂了,而是學會了;改變教師行為,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多地活動;為心靈而教,為理解而教,為深刻而教,為運用而教。教育不是一門職業而是一門專業,教師不是燃燒的蠟燭而是生長的大樹,教師不僅要“育人”更要“育己”,學生的成長不是教師最大的收獲,教師最大的收獲是每日每刻創造的快樂。
二、規范課堂教學行為,用優質課堂的標準評價教師,重塑教師的專業精神
課堂教學對教師要有嚴格的紀律約束,要求教師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接打手機不抽煙,不體罰學生等,提倡提前一分鐘進教室。學校為之建立專門的考核機制,利用監控系統結合人員檢查進行管理,拿出資金進行獎罰,對違紀行為重罰。紀律是成功的保證,紀律不是限制教師的教學行為,而是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樹立榜樣,試想如果教師上課都不守紀律,何以要求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更談不上為人師表與言傳身教。有了教師的高度緊張,才有學生的飽滿熱情,才有優質課堂的形成基礎。行政領導及校學術委員會成員推門聽課,以發現課堂教學的閃光點為目的,總結經驗,在各種公開場合宣揚,鼓勱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廣大教師,讓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課堂教學改革中來,形成踐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濃厚的氣氛。按照優質課堂的標準,看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看教師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以課程標準為根據,看課堂是否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優質課堂不等同于優質課,優質課主要是對一節課的表現進行評價,而優質課堂的評價包括經過一定的學時段來衡量學生的達標度,因此,要牢牢抓住及格率、優秀率、提高率尤其是及格率來評價課堂教學,以促使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師樹立關愛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的潛能的專業精神,教師要探索讓每一位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提高的教學技能。同時,建立良好的學生評教制度,著眼于教師對待教學的認真努力的態度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它沒有學科的差異性,且能深刻地感染學生。
三、圍繞優質課堂,營造緊張合諧的外部環境,促使教師主動提高自身修養
課堂是一個微型社會,它以教室為活動場所,在這個系統中,教師、學生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師生的情緒與效率,同時,我們又能從環境的好壞直接感覺到師生的素養。要加強校園的綠化美化,完善學校的辦公設施,精心設計教室的布局與裝飾,完善教室的教學設備,這是硬環境的營造,另一個就是軟環境的營造,邀請校外專家講座與校內教師經驗介紹相結合開展培訓,與兄弟學校甚至國外學校合作交流、資源共享,派教師赴名校中長期跟班聽課或短期考察,積極參與觀摩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各種教學比賽,讓教師開闊眼界,把握課堂教學改革的最前沿的動態,凝聚課堂教學改革的激情.大膽地將重要的教學任務交給敬業精神強業務上嶄露頭角的青年教師,讓青年教師在邊干邊學中得到最好的培養,對課堂教學改革不到位的教師,經專家組考核不合格的教師要面談整改,仍不合格的要調離教學崗位,以營造優勝劣汰的氛圍,促使教師主動提高自身修養。
四、圍繞優質課堂,開展校本教研,促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的研究與創新的過程
各備課組至少每兩周組織一次公開課,每次公開課必須進行評課,看是否體現新課程理念,是否合符新課程課標,是否恰當地采用新的教學方式,是否達成三維目標。對從教一至三年的新教師,采取師徒結對的方式培養,其核心任務是跟班聽課,包括開展演講、粉筆字、課件制作等形式的比賽,重在培養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每年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競賽,評選優秀參賽個人和教研組團隊.教學競賽貫徹以下主題: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堂;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一,注重因材施教。課前試教集中學科組的智慧,課后教研組長匯報發言,評委點評,以總結經驗,形成多種新課程之下課堂教學模式。送優秀選手外出學習,提供鍛煉機會讓他們成為骨干教師,要求他們實現從優質課到優質課堂的過渡,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先鋒。
由備課組長等骨干教師及優秀的青年教師組成研究團隊,分高一、高二年級用一年的時間,按優質課堂的方向,設計學科學案習案,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形成校本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圍內推廣使用,促使教師以研究者的視角實施課堂教學,教師深入持續地專業化發展,并以此為基礎,使全體教師探索優質課堂,進而實現優質教育。
- 上一篇:電子實習項目教學法實踐
- 下一篇:探尋電視會議新聞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