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
時間:2022-07-25 11:22:32
導語: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將生活情境帶入教學中,是符合新課標精神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通過帶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促進教學的發展,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
一、情境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
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要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樣才能滿足情境教學的代入感,盲目的帶入反而會使學生產生不適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基于對學生了解的前提下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情境。例如,在進行法律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帶入到法律中,如消費時買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遞時發生了破損、丟失等情況,如何申請賠付等,這些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與接觸到的問題,帶領學生掌握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能夠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實現自我保護。這樣的話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并且與學生產生互動,還能使學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學習的實踐意義等。情境的選擇除了教師能夠想到、了解到的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況外,還可以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書籍、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學習等。
二、創設多種類型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除了服務于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的情境設計外,還應到有一些教學組織相關的情景。合作情境,是指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一些事情,共同完成課程的學習。合作能力以及在其交流中實現的學生之間的禮貌、尊重等品德,本身就是學生應當具備的道德修養,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的觀點等,推進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創建競爭教學情境,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教學小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主創造學習情境,設計參與教學等;或者是針對某一情況,讓學生進行勸導幫助等,競爭的模式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符合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豐富的課堂組織情境的創設,能夠使學生進一步自覺的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并且增強了課堂組織效果。
三、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為學生構建平等交流的情境氛圍,通過一些小游戲、小情境等與學生形成互動。例如,在組織《青春期的煩惱》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紙條寫出自己的煩惱,然后在搜集整理后選出或隨機抽選出一些“煩惱”,與學生共同討論應當如何解決。通常情況下,學生寫出的這些煩惱都是能激發學生之間共鳴的,然而經過大家的討論,能夠給出許多解決的方法,最終由教師對這些內容進行總結,能夠簡化了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步驟,推動教學發展。也能促使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扮演“知心姐姐”引導學生擺脫青春期的煩惱等。這只是平等交流情境的一種情況,還有很多時候,平等交流的氛圍體現在教學中,而不是特定的一種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更為精細化的設計課堂,注意細節及氛圍的處理。
四、在課堂實現角色扮演
將生活情境帶入課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學創造情境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建立模擬場景的嘗試,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身臨其境的去體味、去嘗試。例如,在講解法律知識之后,可以建立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對于一些情況進行討論。在思想道德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公交車的場景,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輛公交車中,繼續發展故事。教師既可以設定固定的情節,讓學生進行演繹,也可不設定情境,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的設定情境,展開教學。初中階段學生年齡尚小,參與意識、表現意識還較為強烈,采用這樣的場景模擬,能夠將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轉化為一幕幕短劇,讓學生參與其中的感悟體驗,啟發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進行處理。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選擇素材的情況,教師可以盡量選擇近來報刊電視上播放的熱門話題,讓學生討論,這符合政治學科的特色所在,也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給學生討論熱點的機會,能夠體現他們的參與性及建設性等。
五、結論
將生活情境帶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使教材中固定的文字內容轉變為豐富多彩的、動態的生活,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這些知識的意義所在,并且將所學知識反作用于生活,自覺運用于生活中,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意義,以及道德與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法律素養。
作者:穆鈺 單位:吉林省通化縣興林鎮中心學校
參考文獻:
[1]謝八聲.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2009,(02):73-74.
[2]宋秉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評價探究[J].新課程,2009,(01):75-76.
- 上一篇: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解決措施
- 下一篇:工民建工程施工節能技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