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時間:2022-07-03 02:47:49

導語:政治課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課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我所在的學校,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學生上課玩游戲機,被老師發現,下課把他帶到辦公室開導教育他,講了一大堆話。他一言不發,突然從口袋里掏出水果刀,朝手腕處一劃,頓時鮮血直流……這使我想起曾轟動全國的馬家爵案:一位風華正茂的大學生,竟然因玩撲克牌時,同學說他作弊,就把四位同學殘忍殺害了。我又想到安徽電視臺《第一時間》曾報道過的一個悲?。阂粋€女中學生因交不起幾百元的學費,就服毒自殺……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達21.6%。我國在校的大中小學生大約有2.5億,其中有心理問題的達三、四千萬之多。這些令人吃驚的數字,凸顯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嚴峻,充分說明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也警示我們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政治課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個性。

1培養健康的心理是提高青少年素質必不可少的要素

什么是健康?也許有人說身體沒病就是健康,這顯然是很狹隘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下了這樣的定義:“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或疾病,而且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盵1]很顯然,根據這個定義,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內容,只有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應該說這個定義很全面科學地揭示了健康的內涵。因為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人,同其他動物有著本質區別,那就是人有復雜的思維能力和心理活動,而且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能否適應社會對其生存與發展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與古代相比,現代社會更加紛繁復雜,競爭激烈。要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生存與發展,健全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兩者缺一不可。有時健康的心理,強大的內心比強壯的身體更重要。譬如一個郁郁寡歡、多愁善感的人,一個心胸偏狹、猜疑嫉妒的人,一個自暴自棄、毫無信心的人,一個膽小怕事、遇事驚惶的人,不用說無法干出一番大事業,即使要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也會產生很大的困難。有了健康的心理,不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成長,而且可以彌補生理上的某些缺陷。例如,張海迪、邰麗華、霍金等殘疾人,身殘志不殘,故而能克服生理上的種種困難,頑強樂觀地生活,并且為國家為人民為人類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光重視他們的身體健康還不夠,還必須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

2培養中學生健康心理的措施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品質,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協調配合。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中學政治教師更是責無旁貸。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政治課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2.1推進新課改,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落到實處。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將其作為本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墩n程標準》在“前言”中這樣寫道:“為適應初中學生成長的需要,思想品德課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相關內容,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盵2];在“課程目標”中,無論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還是能力、知識目標,都包涵許多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內容??梢姡匾晫W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初中政治課的鮮明特色。但遺憾的是,許多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真正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他們往往從“應試教育”的角度來進行有關心理教育內容的教學。他們要求學生掌握心理品質方面的知識,目的只是讓學生應付考試,至于學生的心理品質是不是真正提高了,被放在次要地位,結果是一些學生考試得的分數不少,但原有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礙卻沒有解決。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摒棄狹隘的“應試教育”觀念,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落實新課標中規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政治課教學中不僅要講清知識、道理,更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疏導,克服心理障礙,真正形成優良的個性品質。只有這樣,在教學目標方面,才不至于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的層次上。2.2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學生人格特征總是由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教師無疑是對學生有重大影響的外在因素。教師的作用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以人格、情感,以自己的形象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而又深遠的影響。一個教師擁有樂觀、自信、開朗、剛強、富有愛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質以及穿著得體、和藹可親的外在形象,自然會受到學生的喜愛;教師公平公正,工作踏實,兢兢業業,肯定會受到學生的愛戴。教師燦爛的笑容,飽滿的熱情,必定會像和煦的春風吹拂學生的心田。相反,教師待人冷漠、缺乏熱情,或脾氣暴躁、剛愎自用,或性格怪異、反復無常,或心胸狹隘、處事不公,必然會引起學生反感,容易使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或心理障礙。因此,為了能給學生的心理帶來積極的影響,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向學生展現良好的精神狀態。2.3關愛學生,努力為學生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生活空間。學生要形成健康的心理,需要相應的心理營養。這些心理營養主要指能獲得別人的關愛和尊重。作為學生尤其希望能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有教無類”向來被視為師德的最高境界。作為教師要關愛每一位學生,即使對于所謂的“差生”,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也不能歧視,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教育學生時,要多表揚少批評,更不能挖苦諷刺他們,要注意不傷他們的自尊心。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要多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發表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團結友愛,相互尊重。在這樣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就容易從學習生活中領略到樂趣,產生愉快的感受。這是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假如,學生缺少愛,就容易出現孤獨、憂郁、苦悶、焦慮等不良心理;假如,學生得不到別人的承認,自尊心受挫,就容易產生自卑、自暴自棄、意志消沉、膽怯等心理。2.4細心觀察,了解個性,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人與人之間,無論是外在長相,還是性格特征,總存在著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才思敏捷,有的木訥遲緩,有的溫柔順教,有的固執倔強……一些學生之所以有心理問題,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先天的遺傳因素、家庭教育失誤、學校教育不當、社會環境不好等等都會導致青少年心理異常?!熬唧w問題具體分析”是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對于個性特征千差萬別的學生,作為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他們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方法策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方能取得好的效果。為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不僅要在校園內通過觀察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行為舉止、心理動態,還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家訪,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和一些鮮為人知的心理異?,F象,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疏導。2.5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此要說明的是,教學資源包括統編教材和教材之外的其他資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統編教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課程標準》的第三部分“課程內容”可以看出,目前初中政治課的課程內容包括三個板塊:一是成長中的我,二是我與他人和集體,三是我與國家和社會。每一板塊中都有涉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具體內容。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的主要依據,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最近十年的初中政治課教材,無論是沿用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課課本,還是現在正逐步推行的道德與法治課本(以人教版為例),有關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內容都占了很大比重。教材中的這些內容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聯系課外的一些資料和實例,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在教學中,在講清知識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行為要求,并不斷強化,督促學生自覺調控心理,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對于存在心理異常的學生,可以運用相關的教學內容,耐心地開導他們,教他們學會疏導,力求做到學以致用。其次,要選擇適合的其他教學資源教育學生。除教材之外,可以用作學生心理教育的資源實際上很多。例如一些適合青少年閱讀觀看的勵志類的文學讀物、影視劇,新聞媒體報道的先進人物事跡,本地身邊發生的好人好事等,都可以用來教育感化學生。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或推薦給學生品讀欣賞,或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他們能否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作為政治課教師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和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具有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劉嵋.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112-116.

[2]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7-50.

作者:莊繼銀 單位:含山縣關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