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教育理念及回歸策略

時間:2022-04-18 10:01:22

導語:個性化教育理念及回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個性化教育理念及回歸策略

摘要:個性化教育理念是激發教育系統各要素高效流動的精神中樞,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不竭的理論源泉。個性化教育理念旨在為每個人提供適合的教育,實現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實踐個性化教育理念必須以教育系統關鍵要素、環節為突破口,打通系統內各要素資源的結構通道,實現教育的開放性、發展性和個性化。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教育管理;教育體制;回歸策略

一、個性化教育理念的內涵

個性化教育理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原點,以實現人盡其才、各得其所的和諧局面為旨歸,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照受教育者個性特征,靈活調控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和評價辦法。惟其如此,才能保證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統一,才能實現成人和成材的統一,才能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愿景。個性化教育理念是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多層次、個性化需求的客觀要求。首先,從考試招生層面看,個性化教育理念是有教無類的生動寫照,將受教育個體本身所具有的潛能和天賦特長看成是可挖掘的財富,關照并引導受教育個體自身興趣進行教育。而個性化教育就是要擯棄唯分數論的選拔,保障人人受教育機會公平,通過發展性的評價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從而實現人盡其才。其次,從人才培養層面看,個性化教育是以科學的質量觀來實施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絕不以課堂的結束為教育中止點,通過學生反饋不斷調整教育策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拔高,使學困生有充足的思考回味的空間。再次,從教育評價層面看,個性化教育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原點的,這是教育的實質要求,但同時應當注意到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個性特征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都直指使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這一教育真諦。為此,個性化教育配套的教育評價系統應涵蓋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同時突出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運用。最后,從教育創新層面看,個性化教育是教育開放性的體現,是經濟發展的反映。

二、個性化教育理念的現實悖論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傳統的學校教育的單一課程內容、教育測量、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已然綁架了個性、活潑的學生。比如,在以考試分數為指揮棒的教育選拔機制下,是難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目標的。而考試作為教育測量和評價的手段,本應充當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改善的反饋機制杠桿,卻被異化為決定人生命運和孰優孰劣的功能性工具,成為終結性的教育評價,實在是本末倒置的典型。個性化教育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原點的,過早文理分科,表面上忠于學生個性的選擇,實際上是學生在泛化的文理分科中迷失自我的孤注一擲,無法代表學生個體發展的最佳選擇。首先,一方面,個性化教育要求有多樣化的課程資源,互動覆蓋面廣的信息網絡,設施齊全的活動拓展室;另一方面又要求一批教育理念先進、業務能力強、孜孜不倦的師資隊伍。在學校沒有充分辦學自主權的前提下,個性化教育的實踐缺乏硬件、軟件的支持。其次,個性化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脫節無疑在蠶食著教育理念的可貴價值和理論地位。最后,長期處在象牙塔里的個性化教育理念必須經歷一次合理回歸,發揮出教育價值和效益來才能走出悖論怪圈。

三、個性化教育理念的合理回歸策略

(一)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注重多元化評價

國務院在《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多次強調要改革考試評價和招生選拔制度。探索科學的評價辦法,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合理的考試評價制度有助于評價學生的發展、進步,從而對教與學雙方活動起著重要的控制、調節和促進等作用。[1]“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笨档碌倪@句名言啟示教育者要洞察并善于挖掘培養人所具有的能力類型。注重多元化評價,涵蓋智能、人格心理、思想品德、體能發展等方面,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科學性和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創新辦學體制,改善教育管理方法

教育作為公益性較強的領域,教育者更應殫精竭慮為每個受教育者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個受教育者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個性化教育理念催生個性化教育特色,包括辦學理念、育人目標、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評價方式的個性化。這就要求學校享有充足的辦學自主權,以主人翁的角色扎實探索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辦法來。

(三)加大教育內容的啟發性,拓展學生學習空間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應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課程編制中所有學生都應學習相同的課程、接受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標準化的評估的局面。為此,應加大教育內容的啟發性,在傳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提供學科前沿、探究性強的課程素材,注重個體實踐探索,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靈活變通,絕不拘泥于有限時間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同時,個性化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學生既是受教育的客體,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

(四)打造“一對一”個性化教育系統,對接終身教育體系

黨的十八大明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為此,打造“一對一”個性化教育系統,充分利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兩種資源,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拓展教育服務的內容、規格和訂制方式,滿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愿望。

作者:黃卓 單位:河北大學

參考文獻:

[1]黃光揚.教育測量與評價[M].第二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68.

[2]吳全華.中小學去行政化與教育治理的法制化、民主化[J].中國教育學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