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
時間:2022-10-18 08:24:32
導語:基于“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是一個國家實現不斷發展的重要手段,從孔子傳道授業解惑以來,教育就是人們關注的熱點。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將教育改革擺在了國家發展的第一位。一方面,隨著改革政策的不斷提出,高校教育改革也面臨著改革的考驗;另一方面,在社會的進程中,用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逐漸走向多元化、綜合化。既具備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綜合型人才變得越來越搶手。所以,不論是從國家政策,還是市場需求,高校教育改革都勢在必行。高校應通過改革自身教育管理,采用創新的管理方式,不斷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從而為國家的發展奠定人力基礎。
關鍵詞:創新教育;高校教育;管理分析
近些年來,“創新教育”理念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流行于教育行業。這種創新的教育理念不僅改變了高校人才培養方式,也推動了高校的教育改革。高校教育管理者通過合理的、科學的運用這種教育理念,找到新興的教育管理策略,從而實現改進教育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人才培養等多個改革目的。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結合當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發現這種現狀背后的成因,并針對原因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法。
1管理的現狀與思考
1.1管理理念的落后。由于我國高校成立時間比較久遠,每一所高校都有著特定的管理觀念。由于這種管理觀念根深蒂固以及改變傳統觀念的經費不足,導致高校一定程度上規避教育管理理念改革。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的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果高校管理層一味規避教育管理觀念改革,必定會使教育管理制度落后。讓高校教育管理簡單地落在“管”上面,缺乏因材施教的科學性、民主性。從而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當然也限制了高校管理工作作用的發揮。同時,我國高校管理手段也比較淺顯。隨著高校教育改革呼聲的不斷擴大,我國高校也積極地響應呼聲進行改革,但是改革效果甚微,這是由于改革的形式化,沒有觸及教育管理的核心問題,反而居于表面的改革方式壓抑了高校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1.2教師隊伍素質低下。在傳統教育觀念下,學校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因此學校的第一要務就是教學。但是,高校教學范圍的不斷擴大,在校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需要一個獨立的機構對高校管理工作進行科學化管理。當然,這個部門就是我們常說的高校行政部門。但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讓很多高校都忽視行政部門的建立與完善,部門人員往往安排閑置人員,綜合素質往往偏低,不具備行政管理的專業化知識,在具體工作中往往敷衍了事,長此以往必定會拉低高校管理的效率,乃至高校管理改革的進程。
2“創新教育”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策略
2.1轉變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教育理念也在逐漸突破過去的各種局限,逐漸具有了新興活力。創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并不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完全顛覆,而是對舊教育理念的一種改進與補充,對當代的教育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校管理工作主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貫穿于改革的始終,從學生個體出發,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和改革的過程中,高校管理者首先要改變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對于管理制度的完善,要從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和學術管理制度的健全改革出發,既確保高校秩序的有效進行,又要確保學生與教師有一定的自主空間開展教學活動。而對于管理模式的完善,則要突破原有一刀切的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建立并實施不同的管理模式,有緊有松。2.2提高教師素質,創建新型隊伍。人是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高校管理改革就是對人的一個連續不斷的管理過程,必須將培育人才的人性化管理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而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另一個主體,自身素質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教學工作。高校管理改革過程中,新的挑戰將會出現在管理者素質提高的過程中。所以,在提高教師素質,創建新型隊伍這一方面,首先要注重引進高校管理人才。制定人才優惠政策,引進相關學術界的專家、學者,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其次,對現有教師的管理要從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開始,提供發展機會與平臺,留住高校的專家學者。同時,改革管理的高校也應該逐漸完善高校教師的培訓體系,進一步提高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提供什么”的原則,采取多種方式,有計劃地組織高校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人員參加培訓,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一是增強培訓的經常性。積極推行教師教育定期考學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與教學活動相適應的能力提高機制,安排高校基層教師進行計算機技術、心理學、綜合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更新其理念、拓展其思維、提高其能力,通過考學結合、以考促學,切實轉變學風。二是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根據教師各自的授課任務、自身特長、崗位需求、職務特點和發展潛能,建立分類培養制度,實行集約式培養、定向培養,使教師學其所需、學其所長、學有所用。三是增強培訓的實用性。教師素質培訓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更為靈活、有效地進行。總而言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基于“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最后一步,這一步的完美實施將直接影響改革效果的最終呈現,關系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3結語
基于“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對高校自身發展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要以創新理念的提出為根基,對現有問題與現狀進行科學探究。結合高校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完善高校管理工作理論知識,最終實現管理體制的改變。其中,在高校管理改革過程中要強化“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把學生與教師的個性化發展放在改革的首位,讓每一個高校人才都成為社會發展的貢獻者。特別是在某種意義上,教育創新與管理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創新教育理念的缺失必然會導致教育管理水平的低下,教育管理改革的舉步維艱。因此,高校管理改革工作的推進,首先要改變教育理念,用“創新教育”理念來推進管理方式、制度以及人才管理等各項改革措施的進展,最終實現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焦曉姣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龍鑫.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創新機制研究[J].科教導刊(下),2015(09).
[2]陳麗靜,董奎玲,曹望成.基于變革型領導理論的高校教育創新機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3).
- 上一篇:人文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 下一篇:特殊教育管理分析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