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工業設計實踐教育研究
時間:2022-02-08 11:14:25
導語:略談工業設計實踐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教師——人才培養的執行者
(1)加強自身能力訓練,注重產學研結合。教師既要提高基本素質,又要提高專業實踐技能,更要不斷接受本專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能,通過產學研一體化的結合,實現從知識型向技能型轉變。教師應積極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更多的參與產品設計和工程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主動聯合科研單位和企業申報國家重點科研課題。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到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協作產品研發等實踐技能的訓練,實地接觸先進的生產設備技術和工藝,及時了解本行業當前的生產水平和發展趨勢,豐富實踐經驗,增強專業技能,還可以把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講給學生,作為理論教學的有機補充與拓展。此外,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可聯合開辦工作室,承接各種設計開發項目,即改善科研條件又能為師生提供實踐機會。(2)把學生引入實踐環節,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學生可以在實踐教育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親身實踐體驗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掌握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工業設計實踐教育來說,教師可在教學、實驗、實習和項目研究的各個環節中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首先,工業設計教學中實踐環節比比皆是:金工實習、速寫實習、色彩實習、水粉實習、市場調研、新產品開發等實踐環節,這些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到生活中去親身實踐。例如學生要到工廠了解車鉗洗刨鉆等工種特點并進行實際操作,用自己的設計方案選擇材料,創造新的產品。在這一過程可使學生領悟產品的生產過程和工藝特點,指導設計實踐,這種生產現場的親身經歷所帶來的震撼與收獲是令人難忘的。其次,在一些理論課中增加一些生動直觀的實踐環節。比如可以參觀南京博物院的古代陶瓷青銅器館等,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下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生產工具的原因。參觀回來后可在課程設計中安排對應的設計課題。再次,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真實的設計項目中去,提前進入產品設計師的角色。學生可以每2-3人一組進行調研、討論并制定產品設計方案;亦可以學生自行制定任務書,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力,每星期進行小結,到一定階段進行正式匯報。學生的交流實踐可以是學生間的,也可以是與教師、專家間的互動,還可以與國外院校師生一起進行交流,了解其他國家學生的設計思維方法。最后還要鼓勵并指導學生廣泛參加國際國內產品設計競賽,鍛煉設計能力。總之,設計獨具專業特色、內容豐富的實踐特色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動腦、實踐創造的機會,啟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動手能力,可以更好地培養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2社會——人才培養大環境
目前實踐性教學環節側重于課程設計、校內實驗等內容,雖然解決了實踐性教學的部分問題,但終究不能替代現實的社會實踐環境,不能展現復雜多變的社會經濟全貌。要達到實踐性教學的完整目的,必須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需要社會——主要是企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合作。一種形式是學生到企業直接參加生產工作,有明確的崗位。通過崗位實踐,使學生的專業素質獲得全面提高,鍛煉專業技能。畢業設計的學生還可以在企業中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完成課題。學校還要與實踐基地簽訂協議,定期與實踐基地負責人溝通聯系,維持好雙方的良好合作關系,經常邀請實踐基地負責人或相關技術人員到學校為學生舉辦講座。由此建立一個固定的、結構日趨合理、設施日趨完善、管理日趨規范的實踐基地。另一種形式是校企合作,服務社會。師生參與到企業具體項目的研發過程,在濃厚的職業氛圍中培養學生勝任某一項目的能力,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升華,能力在實踐中增長,也為企業創造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3總結
要培養應用創新型工業設計人才,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必須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此,學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不斷進行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修訂并完善教學計劃,使其充分體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教師本身應多參與生產實踐,不斷把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工作經驗與各種教育理論和方法融合,產生真實可感的教學內容講授給學生。同時也需要企業給予高校教育更多的支持,建立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彌補校內實訓設備和場所的不足,在企業生產實踐中鍛煉和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作者:高慧單位:上海應用技術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高中音樂課審美教育研究
- 下一篇:老子哲學對高校教職工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