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課堂中前置作業設計的實踐
時間:2022-06-22 03:46:33
導語:生本課堂中前置作業設計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布置的目的不同
傳統教育中的“家庭作業”主要是為了復習、鞏固、強化當天所學的知識,即為了“溫故”。而生本教育中的前置作業設計目的,則是為了第二天的新課而設計,是為第二天的學習內容做鋪墊,做指引,是為了先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和空間,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自學情況,確定如何組織、安排第二天的課堂教學,即為了“知新”。傳統教育是“先教后學”,生本教育是“先學后教”,所以前置作業中“前置”這一做法,則是從根本上實現了“教”與“學”的先后的轉變。
2.作業內容及其比例不同
前置作業的內容主要是學生對新課程進行“自主學習”的內容,它類似于傳統的預習作業,但又超越了預習作業,它在傳統預習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提煉和規劃。前置作業的內容,有的時候就是學生家庭作業的全部或占作業中的絕大部分的比例。當然,生本教育不是完全不留復習性質的作業,但當學生經過課前自學,和課上合作、交流、討論、展示這些環節學習后,對已經學會的東西,就不需要再進行大量的、機械的重復訓練,因而練習題的量不會很大,是少而精的,如果學生掌握情況良好,則無需再布置。而傳統教育的家庭作業中占絕大部分比例的,則是同類練習題的一種堆砌,而且量比較大,而對新授課的預習則布置得較為粗略,在所有家庭作業中只占一小部分比例。
3.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方法不同
生本教育中的“前置作業”,有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教材,個人獨立完成,有的內容需要小組中分工協作來完成,方法和途徑很多。而傳統的家庭作業絕大多數情況下,則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因為它具有檢測性的目的。
4.作業的批改評方式、評價方式不同
傳統教育的家庭作業幾乎都是由教師來批改的,有的學校甚至是“全批全改”,教師的負擔特別重。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只有教師評價。而生本教育中的作業批改,根據作業的種類,尤其是那些批改難度不大的內容,則增加了在老師的指導、統領下的學生參與批改的方式,即,老師、大組長、中組長、小組長逐層批改,而且當面批改、評價、交流。當然,不是所有的組長們每次作業批改都能盡善盡好,所以每個中組設置“糾錯員”這一點很重要。當然,一些在課堂上展示性的作業,師生都評,生生互評的特征就更為突出了,所以生本教育中的作業批改方式和評價方式實現了真正的“多元化”。毫無疑問,老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被大大地調動起來,而且在互批互評中還可以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照自己的缺點。同時,讓學生參與批改和評價,也很好地體現了“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
5.教師布置作業的理念、原則不同
傳統教育中教師布置作業目的單一,即加強對當天所學知識的鞏固、訓練、強化,最終考到一個好成績,說到底還是“應試”的理念。而生本教育中教師設計前置作業的理念,是要遵循“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以生長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其講究的四大原則就是最好的證明?!昂唵巍币蠼處熢O計作業環節清晰、難度不要過高,即,“下要保底”;“根本”要求教師設計作業時要緊扣教材、教學的重難點,抓住知識的根本,挖掘教材,吃透教材,不要偏離了知識的主線;“開放”是指鼓勵教師設計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特有的生活體驗和能力水平,來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的提高;“趣味”性原則,則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多樣的題型,新穎的方式,如口頭的、書面的、繪圖的、表演的,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彩,使之情緒高昂,樂于思考。
二、前置作業不同于“導學案”,更不同于“教案”
“導學案”是教師編制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等等環節?!皩W案”是師生共用的案卷,它體現課堂所有的教學內容及流程。“教案”,也稱課時計劃,是教師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教案是上課的重要依據,通常包括:學科、課題、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教案還列有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作業題、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等項目??傊墙處熥詡渥杂玫慕虒W方案。而我們這里說的“前置作業”,它是一種純粹的“課下作業”,它不同于“兩案”中的任何一案,它是直接并完全呈現給學生的內容?!皟砂浮敝蓄愃朴诮虒W目標等內容,是無需呈現在作業上的,這些內容事項教師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前置作業只需呈現出要求學生去完成的內容即可,做到環節清晰,要求明確,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可操作性強,并且要少而精,總之,它是為生本課堂服務的有效的作業。
三、前置作業不應是生本課堂的全部
前置作業是生本課堂的重要表現形式,它的確對第二天的課堂具有一定的引領性、鋪墊性、統攝性,但也不能過分夸大了它的功能,賦予它課堂上全部的“使命”,把“作業內容”等同于全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讓學生在課下全部寫完,然后只等課上或“交流”或“展示”。否則,會給學生造成負擔。關于這一點,在一學年的生本教育實踐中,我認為前置作業的預留,應很好地結合本地區、本校,甚至是本班的實際情況。而對于那些有一定難度和討論價值的內容,最好有所保留,在課堂上教師適時出示,隨機引入,組織小組討論,然后根據情況選派個人或小組進行成果展示,讓思維去碰撞,讓智慧的火花四濺出來,讓團結的力量得以彰顯,讓學生對每一天的生本課堂都充滿期待,充滿斗志,充滿挑戰,充滿激情,更充滿神秘感!
本文作者:張鳳梅工作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田家炳外國語學校
-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現狀與策略(共10篇)
- 下一篇:中職計算機教學方法和應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