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8 09:22:20

導語: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論文

摘要:國家認同教育是構筑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是高校培育國之棟梁的基石。本文分析了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之上,從愛國主義教育的構建、理想信念的樹立、三位一體教育的實現,闡述了強化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國家認同感;教育策略

“現在比歷史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源于對國家認同的深刻表達。當代大學生是國之棟梁,對其開展國家認同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在要求。國家認同的建立,源于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而這些正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之下,被淡化和削弱。為此,強化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是構筑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應在教育教學中得到有效實踐。

一、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減弱“和平”是發展的基石,是中國深化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當今的世界是發展共贏的世界,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界。隨著中國逐漸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全球”視域下的發展環境成為國家安全威脅的重要因素?!叭藱喔哂谥鳈唷?、“經濟效益第一位”的思潮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認識中逐漸顯現。一些學生的國家安全保護意識在錯誤思潮的影響之下被弱化,對國家認同的情感因素在削減。這對愛國主義教育形成了較大影響,更是國家認同教育的重要任務。第二,學生的“政治信仰”出現淡化政治信仰是支撐國家認同的重要因子,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口。但在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之中,當代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出現淡化,對于政治信仰的淡漠態度有愈演愈烈態勢。(1)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之下,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在大學生中滲透,侵蝕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政治信仰的堅定信念;(2)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生活發生著巨大變化,對于國家政策不了解、對國家戰略發展不關心,這就加劇了政治信仰在學生思想認識中的“虛無”感,影響學生對國家的認同。第三,學生的“理想追求”面臨改變在愛國主義教育的視域之下,社會理想信念的教育,是學生強化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但在多元社會文化思潮的沖擊之下,大學生的社會理想受到沖擊,出現了畸形和扭曲?!鞍萁鹬髁x”、“拼爹”、“享樂主義”等思想,嚴重侵蝕了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學生的理想信念在改變,錯誤思潮的滲透,讓大學生的理想脫離國家利益而注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因此,高校應注重這股思潮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影響,幫助學生建立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二、強化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策略

首先,扎牢愛國主義教育藩籬,拓展教育內容及方式國家認同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是培育學生強烈國家認同感的重要保障。高校應扎牢愛國主義教育的藩籬,在教育內容及形式上進行拓展。首先,創新教學方式。傳統僵化、單一的教育方式,弱化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多元化的教學形態,構建開放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契合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通過實踐活動、思想政治課堂、文藝文化活動等方式,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黨的”等重要時點,展開愛國主義文藝活動中,將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深刻的烙在學生的心里;其次,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是廣義的,但也是狹窄的,它指向于“國”。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應不斷地拓展教育內容,以多元化的教育途徑,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存在感”。開展愛國主義專題報告會、參觀紅色革命博物館、展開愛國主義演講比賽。多樣化的教育內容,扎牢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藩籬。其次,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培養自覺的國家認同愛國主義教育離不開課程理論教育的開展,這是強化學生思想道德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首先,高校應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應滲透國家認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強化對社會主義的政治信仰,這是從骨髓中培養學生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以國家認同教育為切入口,將時事熱點、國家政策方針、民生工程建設納入到課程教育之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應用理論知識,去分析、思考國家的政策方針,這對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建立強烈的國家歸屬感,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后,實現“校、社、家”結合,提高國家認同教育國家認同感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離不開家庭與社會教育的融合,以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通過“校、社、家”的教育結合,能夠更加牢固的構筑國家認同教育的陣地。學校應發揮教育優勢,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互動機制。在社會教育中,應通過媒體等平臺,強化對國家政策的宣傳教育,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對國家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在家庭教育中,要監督管理學生的思想行為,能夠在家庭教育的引導之下,對國與家有更加深切的體會。因此,“校、社、家”的教育結合,為國家認同教育編制了教育的大網。

總而言之,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建立,形成了較大影響。認同感教育的開展,著力點在于搭建教育教學的新陣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校、社、家”的教育結合中,拓展國家認同的教育路徑,推進高校國家認同教育的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強.當代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

[2]項麗鶯.關于當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研究[J]時代報告,2016(12)

[3]許秋華.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6(03)

作者:李瑩 單位: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