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態道德教育分析
時間:2022-02-28 09:27:47
導語:初中生生態道德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提升人們生態意識與道德素養至關重要。本文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研究背景,以初中生生態道德教育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加強初中生生態道德教育的對策建議,希望其對改善初中生態道德教育現狀、促進初中生態道德教育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和諧社會;初中生;生態道德教育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中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命題,十八大中再次強調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僅需要從政策、法制、技術等方面加以約束,且需要人的觀念意識、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的提升、發展。因此,在初中這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加強生態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生態意識和道德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學科滲透、健全德育體系
在現代的初中生態道德教育中,學科的單一性較為明顯。學科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滲透,只為講道德而講德育,目的性、功利性凸顯。在此種狀況下,初中生態德育教師不僅應充分意識到生態道德的重要性,且應該加強生態德育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聯系,建立健全德育體系,使之更加系統、完善。例如,初中生態德育教師可以將生態道德課程與思想品德課程、生物課程等有效聯系在一起,注重生態道德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融合,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道德認知水平。
二、建立校園文化、制定教育規范
校園文化建設是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提升學生認知能力、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因此,為了切實有效的實現初中生態德育教學目標,中學應尤為關注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應抓好學生生態知識普及工作,且應充分利用學校獨一無二的特殊氛圍,創建先進的校園生態文化。學??沙浞掷眯@網絡、廣播站、宣傳欄等渠道潛移默化的傳播生態德育知識,大力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事跡,宣揚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等,以此提升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另外,學校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發進行生態環境保護,以實現生態道德教育目標。
三、結合現實生活、開展教育實踐
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十分必要,這樣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自覺、主動的參與到生態德育教育實踐中,且有助于學生樹立可持續、長久的生態道德觀,進而對其日后的生態道德行為規范起到有益作用。生態道德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不僅需要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有效協調,且需要與社會有效結合,通過行之有效的生態德育實踐活動得以實現。因此,中學通過如下活動,培育學生正確的生態德育觀:提倡學生適度消費、節儉生活、杜絕鋪張浪費;倡導學生在消費中自覺抵制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開展各種生態德育實踐活動,例如保護母親河、自然探秘、關愛大自然等,并積極邀請學生參與。同時,可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有關生態德育教育的影片或舞臺劇表演等,使學生在欣賞動人影片的同時形成生態德育觀念。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水平
教師是中學大力提倡生態環境教育的組織者和有效執行者,是確保生態環境教育目標順利實現、增強教學有效性的必要保障。德國教育專家第斯多惠層明確指出,為人師表是指教師通過自身行為影響學生的一種教育行為,是最直觀、具有效益的模仿,是學生現實的榜樣。因此,為了確保初中生態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教師在具備完善、系統的生態環境知識的基礎上影響、教育學生十分必要。一方面,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方便的學習條件,組織教師進行生態環境知識學習,拓展、豐富教師生態環境知識,使其更好的了解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學校應大力培養教師學習生態道德教育知識的自覺性,并有效鼓勵、支持教師從事生態道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工作,以確保初中生態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五、小結
當人類社會逐漸發展、完善,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時展的主弦律時,生態道德教育這一可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課題已然成為各個教育階段無可回避的重要課題。學校的生態道德教育是全面培養學生生態道德觀念,提升學生生態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初中的生態道德教育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加強初中生態道德教育的若干策略,包括加強學科滲透、健全德育體系;建立校園文化、制定教育規范;結合現實生活、開展教育實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水平等,希望其對改善初中生態道德教育現狀、推動初中生態道德教育發展起到理論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韓鶴進.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生態價值觀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5(32):46-47
[2]任鳳琴,李國鋒.構建和諧社會應加強大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J].高教論壇,2009(10):20-22
[3]朱佳佳.和諧社會視閾下高校環境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
作者:趙壽權 單位:永昌縣第七中學
- 上一篇:特校視障教育研究論文
- 下一篇: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探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