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28 09:25:42
導語: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在大力發展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最主流、最流行的思維模式就是互聯網思維,這種思維模式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大數據平臺以及云計算等信息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是各個領域和行業紛紛與互聯網進行結合,引進更加先進的技術來輔助領域與行業的發展進步,從而生成了獨特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對于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而言,互聯網思維能起到引領與推動的作用。畢竟目前高校的學生無論是價值觀還是思想都深受互聯網的影響,更容易接受互聯網思維模式,而且互聯網思維的創新性和開放性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觀相一致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引進互聯網思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特征;高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引言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互聯網思維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主要是因為互聯網思維的方式非常多元化,包含了跨界思維、社會化思維、用戶思維等等,對大環境下的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影響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當今高校學生都是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對互聯網的思維模式、運作方式以及互聯網帶來的便捷性非常依賴,因此高校引進互聯網思維進行教學,能使學生易于接受并快速適應這樣的形式。因此,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就需要高校中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們接受并適應互聯網思維模式,并時刻注意互聯網影響下學生的思維特點與轉變。這樣一來,就能快速的融入到互聯網思維以及學生的思維模式中去,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和改進,從而使教學成果得到實質性提升。
二、互聯網思維具備的特征
互聯網思維不是一個有形有體的實物,而是在大環境、大數據以及互聯網信息化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客觀地對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等進行評價與審視的一種思維方式。所以互聯網思維其實是一種對互聯網抽象的表達形式,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大眾以互聯網的方式來進行問題的思考。雖然其命名為互聯網思維,但卻不是互聯網公司獨有的,畢竟它不是單一的技術或工業思維,相反地,它是一種非常系統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最大的特征是其自身就是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就是通過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對各類事物進行思考、判斷與分析。除此以外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另一個特征就是具有創新性,因其是通過獨有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剖析與審視,所以能夠發現傳統思維模式難以觸及的思維領域。再者就是互聯網思維模式講求的是多方共同參與,并最終達到共贏的效果,從而使主體的發展與建設一并得到提升。
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互聯網思維提出的新要求
互聯網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思維模式被稱作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思維在各高校中的具體體現就是引進互聯網思維,并通過網絡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采用這種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處是,互聯網思維中的跨界思維讓學生的選擇機會更加的多樣化。但是引進互聯網思維的同時,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要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對現階段的學生思維特點進行分析,從中得出學生的興趣方向點在何處,并針對學生感興趣的部分將課堂教學的模式、方式以及內容進行調整和改進。其次是要通過互聯網思維中的社會以及用戶思維,來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傳統、單一的灌輸重點與難點知識點的教學模式,讓教師充分意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使教師和學生能夠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下相互助力,并能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除上述內容以外,高校引進互聯網思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教師通過互聯網思維相關內容的運用過程,來達到使用互聯網的思維視角來思考問題,并通過這樣的思維模式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虛擬空間和現實生活更好地進行結合。這樣不僅能充分滿足學生對網絡的需求,還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以此來使學生的社會和自我價值也得到同步提高。換言之,就是高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要通過互聯網的運作來對學生的心理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進行徹底的剖析,這樣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才能找到更具針對性、效果更高的教學方法。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是,雖然互聯網思維產生的積極作用十分明顯,但卻仍然不能忽視其負面影響的存在,要及時發現運用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潛在的消極影響因素,及時尋求解決方案,以求最大程度的避免或消除不良因素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影響。
四、互聯網思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互聯網思維能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進行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首先應該將教育的語言表達轉變成網絡化的語言,網絡語言具有豐富性、多元化,要將教育語言豐富起來,并時刻跟隨外界大環境的變化進行完善與調整,然后篩選合適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的語言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要做到將網絡語言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改變以往過于抽象、晦澀的專業術語,將抽象的理論向實際生活靠攏。此外,還應將固有的流程化教育模式通過互聯網思維的運用來進行轉變,主要針對學生當下的思想訴求與心理疑惑來進行課堂教學的調整,要更多地運用網絡故事、素材等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能充分拉近師生距離,改變枯燥、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達成互聯網思維與邏輯思維同步的效果,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二)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運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資源整合其實運用互聯網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進行教育資源共享,因此首先要通過運用互聯網思維、運用互聯網平臺來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具體要先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思想轉變上入手,將教師傳統、禁錮的思維模式進行改善,并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新資源進行融合,根據網絡教育平臺的不同來將教育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使網絡教育達到最優化。同時要充分利用口碑效應來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式要通過學生運用互聯網來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勢的傳播與擴散,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與主體同步提升的效果。這個過程中如果高校能搭建起適合自身特色與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聯網資源平臺的話,效果會更好一些。畢竟高校應從自身做起,充分響應并與互聯網思維進行融入,主動去探索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方式方法,才能將互聯網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更好地進行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屬于高校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號開始,運用公眾號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圖片、音頻、視頻等,便于學生查詢與學習,學生同樣可以通過公眾號平臺進行心得分享或問題咨詢。除了這種方式外,也可以針對特殊問題與內容,制作有趣的微課跟學生進行互動,還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等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傳播。不管使用哪種方式,都能打破傳統教學的各種限制與束縛,讓學生能更輕松、更方便的獲取更多的新鮮知識,使學生學習勁頭以及學習效果獲得顯著提升。(三)互聯網教學要更加注重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體驗?;ヂ摼W思維最好的一點就是溝通的雙方是站在對等的地位上,將這種關系帶入到思想政治教學中去才能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進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改變固有的一對多的教學模式是勢在必行的。但這并不表示要降低教師的教學地位,只是通過這種方式讓教師的教學方式從主導轉變為去引導學生,讓學生更多的去接觸課堂教學,更多的展現自身的優勢與能力,這樣學生的參與性變強了,學習能力自然也就隨之提升起來。其實通過互聯網這種對等的溝通模式,最主要的是能讓教師和學生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能共同進步。這對于教師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為這種教學模式在維護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能兼顧到學生的課堂感受,也能更好地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與心理,便能真正做好因材施教,教學效果和質量就會更上一層樓。對于學生來說,互聯網思維教學同樣是非常有利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充分感到被重視,并能根據自身的興趣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這將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互聯網上大量生動鮮活的信息資源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結合,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新穎有趣的教育內容,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高校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互聯網思維下的教育產品創新。引入互聯網思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在教育產品上進行創新,而所謂的教育產品其實都是源自于互聯網產品。生活中常見的互聯網產品種類還是不少的,比如微信、QQ、電子郵箱等。政治思想教育的教育產品也發展十分迅猛,其教育產品推出的主要目的是打造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自發地體驗整個課堂教學,并真正做到滿足學生的所需,從而充分吸引、感染學生,來輔助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就像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推出的一些非常成功的教育產品,比如類似于《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視頻、文字等,不僅僅是對高校學生,它對各個年齡階段和各個領域的群體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受關注度也非常高。中共中央宣傳部推出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內容豐富、信息量大,也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只不過互聯網思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想要得到具體地體現,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要想通過互聯網思維催生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產品也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只要能將關鍵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的創新做好,便能輔助思想政治教育開發出更多、更適合當下、更實用的教育產品。(二)互聯網思維下的傳播創新。互聯網運行的顯著特點是傳播范圍巨大以及傳播速度飛快,這和教育是有一定共性的,畢竟教育也是在進行傳播,只是教育的傳播是教師根據相關的要求與目的,將信息內容進行合理的篩選,并通過相應的渠道把思想、知識等教授給特定的人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是這樣的一個傳播、傳遞知識與思想的過程,要想使傳達的效果和效率更好一些,必然是要與互聯網進行聯合。首先是要搭建起適應互聯網特色的思想政治傳播途徑,運用其規律與特點來打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然后運用網絡平臺的傳播渠道進行擴展,來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印象,并通過互聯網語言體系的運用,最大程度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影響力,這樣才能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效果發揮到最高水平,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相應地也會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六、結束語
當前,互聯網的應用范圍以及發展速度一直在不斷提升、擴大,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各高校要想讓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強與改進,使教育效果更加顯著,必然是要從互聯網思維上尋求突破點。要通過互聯網思維的運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產品及平臺等各個方面進行改善與創新,構建與互聯網思維特色、組織形態等相符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結合高校自身發展的特色與需求,改變固有、陳舊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信息平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合理地將線上及線下內容相融合,才能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
【參考文獻】
[1]劉鈺.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7):23-24.
[2]王璀,林依爽.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智庫時代,2019(25):160-161.
[3]覃優軍.互聯網思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啟示[J].黑河學刊,2019(2):127-129.
作者:龐潔麗 單位:湖南工程學院
- 上一篇:高職機電一體化產教融合研究
- 下一篇:審美教育在口腔醫學技術教學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