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12 03:54:55

導語:新媒體下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下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研究

摘要:信息時代,數字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單一性和權威性,促進了大眾新聞傳播方式的變遷,構建了交互性、鏈接性較強的新興媒介環境。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內容的主體也由原先的專業媒體工作者變成了現在每個屏幕后的社會成員,進一步擴大了新聞傳播的范圍,提升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诖耍谛畔⒈ǖ慕裉?,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公眾的信息分辨能力,使媒介素養成為每個人的基本素養,已成為媒介素養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新媒體;公眾;媒介素養;教育媒介素養

由英國學者湯普森和李維斯于1933年在《文化和環境:批判意識的培養》一書中首次提出,隨后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于1992年對媒介素養作出如下定義:媒介素養主要是指社會公眾在面對不同媒體時所表現出來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評價能力等等。此后,隨著媒介形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媒介素養這一概念也開始不斷完善和發展?,F階段,隨著5G技術和以網絡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設備的不斷發展,媒介素養的含義和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在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素養主要是指社會公眾認識媒介、使用媒介以及評價媒介的能力等,主要包括如何使用大眾傳媒發展自己、判斷媒介信息的意義和價值等等?;诖?,本文以媒介素養為研究主題,分析加強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并就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提升公眾的媒介素養提供參考。

一、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麥克盧漢曾說:“媒體是人的延伸”,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都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在信息時代,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新媒介不僅能加快傳播速度,拓展傳播方式,還能最大限度地融入人們的生活,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1]。再加上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媒介環境已成為當前社會公眾生存與發展的第二大環境,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公眾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媒介素養教育是培養公民媒介素養的教育,旨在提高公眾的媒介使用能力,進而達到促進個人發展,參與社會建設的目標。在新媒體環境下,公眾的媒介素養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信、抖音等社交應用。此類社交應用對未成年人最具吸引力,影響力也最大。現階段,部分媒體出于市場競爭和經濟利益的需要,或因信息采編過程缺少嚴格管控,經常在傳播的信息中夾雜暴力、色情等內容?!?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46%的未成年網民曾在上網過程中瀏覽過各類不良信息,其中淫穢色情、血腥暴力等負面思想內容占比均超過15%,這些內容很容易在潛移默化中使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等發生轉變,長此以往會導致一些青少年出現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嚴重者甚至可能產生厭學情緒[2]。第二,由于新媒體環境下媒介內容呈現出商業化、感性化的趨勢,網絡信息也逐漸朝刺激受眾感官等方向發展,導致不良信息的傳播范圍急劇擴大。而在媒體傳播的信息中,包含著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長期接觸會使人出現不思進取等行為,導致自我封閉。除此之外,部分公眾因缺少媒介素養,對媒介信息的認知判斷存在非理性的特點,這很容易使公眾面對各種信息誘惑時,難以作出正確的選擇,導致時間與精力的浪費。一旦發生某些重大新聞事件,還可能出現以訛傳訛、造謠中傷、人肉搜索等網絡不良行為,既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利,也會對新媒體的公信力和社會輿情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可能對主流文化和道德規范的認同出現危機。第三,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成為了信息的者,這對公眾媒介素養教育來說是極大的挑戰。由于新媒體具有平民化、草根化以及門檻低等特點,部分熱門話題經網絡傳播后,會迅速占領網絡輿論的制高點,但媒介道德和法律評價監督機制的滯后又會讓部分無良媒體在群體事件傳播過程中故意扭曲事實真相,將個體意見用于媒體意見,導致網絡失范行為頻發。除此之外,部分媒體從業人員社會責任感缺失,且職業素養不高,存在網絡詐騙、虛假新聞等不良行為。而公眾在面對這些網絡信息時,如果不加以辨別就接受,很容易引發網絡謠言、社會恐慌等問題。

二、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的工作路徑

與一些國家相比,我國媒介素養教育起步較晚且發展時間短,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存在較大的差距[3]?;诖耍肴嫣岣吖姷拿浇樗仞B,必須把媒介素養教育當成一個全民性和終身性的事業來開展。(一)開設相關的課程教學,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公眾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必須開設相關的課程教學,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一方面,當前未成年人作為特殊群體,身心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加上大多數人對未成年人的媒介素養教育關注程度較低,導致相關的課程教學開展力度不足。因此,應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教育范疇,在各中小學單獨設立專門的必修課,或者將媒介素養教育內容穿插到其他課程的教學中,這會對未成年人的媒介素養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與此同時,要做好未成年人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還應采取有效措施對其上網時長等進行控制,如王者榮耀對登錄時間較長的用戶進行強制下線等。家長也要發揮自身的作用,言傳身教,對涉及媒介素養的知識進行講解,更好地提高未成年人的媒介素養。另一方面,在新媒體環境下,每個人既是內容生產者,也是信息傳播者。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如此龐大的上網人數,再加上公眾媒介素養的缺乏,侵犯隱私權的事情屢屢發生,這對公眾媒介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對此,相關部門應堅持信息公開化、規范化的基本原則,保障好公眾的知情權,并建立相應的權利保障機制和懲處機制,對不實信息、侵犯他人合法權利的公民進行相應的處罰。同時,公眾也應遵守相關的媒介法律法規,自覺舉報淫穢色情、血腥暴力等信息,杜絕不良網絡信息的傳播,約束自身的行為,并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培養正確利用媒介資源的能力,進而提高其媒介素養。(二)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隊伍建設,提高媒體公信力。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公眾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必須加強相關從業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媒體公信力。一方面,在新媒體去中心化的時代背景下,相關從業人員要牢牢堅守自己的職業規范和道德底線,主動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把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和技能水平放在主要位置,不斷學習心理學、傳媒學等相關知識,進而履行好引導輿論的職能,提高媒體的公信力。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對相關從業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專題講座、在職培訓等方式讓教師熟悉和掌握應用新媒體的能力,進而著力打造一批專業素質高又充分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專職教師隊伍,為公眾媒介素養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做好公眾媒介素養教育工作,還應建立分階段、多層次的考評機制,如將媒介素養納入公共考試,或將其作為教師的專業素養納入教師資格證考試等。與此同時,為提高媒介素養考評機制的質量和水平,建議政府設立專門的媒介素養機構,并保證其獨立性,監督普及公眾的媒介素養教育,進而為形成系統化的媒介素養教育體系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培養媒介素養較高的社會優質公民。(三)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機制,創造健康的媒體環境。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公眾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必須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機制,營造健康的媒體環境。一方面,作為信息傳播主體的媒體必須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加強行業自律,建立相應的職業行為規范條例,對違規違紀的媒體平臺或個人進行相應的懲罰,避免信息內容過分娛樂化和商業化。除此之外,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具有快捷化、即時性等特點,因此,相關部門也應開通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賬號等,加大媒介素養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及時傾聽廣大社會公眾的輿論反饋,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進而起到輿論引導的作用,推動公眾媒介素養教育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從現階段媒體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僅僅依靠新媒體平臺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黨和政府還需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媒介參與網絡輿情,為創造健康的互聯網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相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監管機制,鼓勵媒體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信息,并對來自各方面的不良媒體信息進行過濾和分級,嚴厲打擊淫穢色情、低俗信息,做好媒介信息的實時監管工作,進而有效約束不良的網絡行為,創造和諧的網絡環境。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應特別關注未成年人群體,全面落實各端游界面的實名制度,如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明確各媒介平臺的責任。這樣既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的上網行為,也能促進正能量信息的傳播,形成健康的輿論氛圍。

三、結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一些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以及消費主義思想大量涌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抬頭,且新媒體環境下公眾信息傳播身份、主要功能轉變,這對公眾的信息分辨能力、媒介素養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诖耍谛旅襟w環境下,做好公眾媒介素養教育工作,必須從政府、學校及個體三個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體系,加強相關從業人員的隊伍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進而提高新媒體的公信力,推動媒介素養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

參考文獻:

[1]邢佳妮.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素養教育探索[J].傳媒,2020(15):81-84.

[2]陳姝彤.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自由與媒體責任[J].傳播力研究,2020,4(08):8-9.

[3]周如南.公共事件中公眾媒介素養提升的背景、特征與路徑[J].公關世界,2020(02):10-11.

[4]馬笑.新媒體背景下的大眾媒介素養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15):14-15.

作者:李沖 單位: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