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項目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18 09:25:06

導語: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項目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項目課程改革論文

一、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內涵

項目課程是任務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其開發要以任務課程為基礎。所謂項目課程,就是指以工作任務為課程設置與內容選擇的參照點,以項目為單位組織內容,并以項目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其是一種面向不同崗位工作的具體要求,以工作過程中需要的知識、素質、技能為課程內容開發的參照點,以完成崗位工作過程的項目為載體,實現項目驅動目標的課程模式。項目課程改革是指按照項目課程的模式,對原有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面向不同崗位工作的具體要求,以工作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為課程內容開發的參照點,以完成崗位工作過程的項目為載體,以實現項目驅動目標、建立項目課程體系。綜上內容,基于協同創新下的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內涵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校企、校校合作層面的協同創新,通過校企、校校合作來尋求突破、創新,以破解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技術難題。二是課程向項目課程轉變的協同創新,破解將新技術轉化為課程內容的新難題,其目標不僅僅是要實現單門課程內容的項目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學的項目課程體系。

二、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原則

(一)以符合社會的需求為依據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當社會的需求與受教育者發展的需求發生變化時,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教學組織形式等也應該隨之而變化,同時還應該及時更新項目課程的設計形式。

(二)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線

學以致用,學才會有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項目課程改革必須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線,同時,也應該針對企業職業道德的新標準適時地更新學習內容。在高職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并將其覆蓋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程序、環節上,落實到課程的實際學習中,以實現知識與應用、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三)以企業實際項目、任務為框架

項目課程不同于傳統的學科課程,其具有自身獨特的邏輯與結構,這也是在進行項目課程改革時所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項目課程應該以企業崗位工作任務的相關性為邏輯基礎,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的工作任務為結構基礎。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課改的時候,必須對相關企業的職業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充分分析,真正做到根據企業實際的工作任務體系、結構來確定課程設置的體系與結構,劃分課程門類、排列課程順序,從而實現課程體系結構從學科結構向工作結構轉變。

(四)以企業標準生產流程為基礎項目課程

以企業標準的生產流程為基礎,除了考慮課程開發的邏輯關系之外,還必須考慮到在教學設施建設時,職業環境對教學過程及教學結果的支撐作用,從而營造具有真實工作情境的教學環境。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高職院校在實施項目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很好地將工作過程特點與教學過程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同時,要以工作過程為基礎組織教學,并突出“任務中心”與“情境中心”兩項內容。

三、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課程設計

進行項目課程改革是為了實現專業課程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系統課程整體設計與之相對應。那么,如何在協同創新視角下進行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課程設計?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兩個大的方向去把握。

(一)宏觀層面的設計

首先,要實現一項項目課程為主體的高職教育教學體系,必須先從整體、專業的培養方案入手,進行課程大類設計。因為先前的課程設計存在培養目標不具體、工作任務不清晰、職業能力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所以要對其進行改革、革新,變傳統的學科體系課程結構為工作體系課程結構。如,可以按照基本技能課、通用技能課、專業技能課等進行課程的重新設置,其中基本技能課與通用技能課可以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的具體要求,將之前的文化基礎課,即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進行適當調整、整合,使這兩個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最大限度地改變文化基礎課與職業工作目標相分離的狀況。而對于技術知識課程,則應該堅持“必需”、“夠用”的原則,可以在原有課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精簡、綜合,使學生對其的學習更有效率。由于專業技能課應該與不同的行業、企業進行對接,所以要在原有專業技能課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使之更適合行業、企業、職業的要求,使之更符合校企雙方的評價標準與滿意程度。其次,項目課程的宏觀設計應該考慮到在專業能力培養方案中增加有關職業能力培養的必需條件,如,教學情境的設計、師資條件以及設備配置條件,從而保障職業能力形成的有效性。最后,課程的宏觀設計還應該有教學評價方面的內容,例如,教學環境反饋、教學管理反饋、教學實施反饋、就業信息反饋,以及畢業生在職信息反饋等與教學評價相關的內容,以正確評價教學的質量、效果。

(二)微觀層面的設計

其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明確課程定位企業的實際情況。在這里指的是企業的生產流程,根據生產流程明確課程定位,就應該首先分析一下工作崗位(群)需求。崗位,即工作崗位,是指企事業單位賦予每個員工的職務、工作任務及其所承擔責任的統一體。根據企業生產流程,分析崗位的社會需求,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具體來說,就是根據企業生產流程對某一個具體的崗位(群)相應的就業市場進行數據調研、信息分析并取舍的過程。這一過程一般由高職教師、企業(行業)人員共同參與,通過分析社會需求,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來完成。教師通過企業調研,將所搜集到的相關信息、資料、數據與企業人員交換看法,以期對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宏觀上,了解社會的總體需求、規劃;在中觀上,了解企業的規模大小、產品狀況、設備情況以及工作條件等具體內容;在微觀上,了解工作任務、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員工的能力狀況等。通過對工作崗位的“三觀”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社會、企業對崗位的需求情況,及其職業能力的要求程度。其二,協同創新視角下,對高職項目課程內容進行項目課程內容設計的確定,是在分析崗位的工作任務基礎上完成的,這也是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的重要環節。分析工作任務是生產一線的人員與課程方面的教師對某一崗位或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析,掌握其具體的工作內容,并可以繪制出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分析表。課程內容設計正是基于校企、校校之間的協同創新,并進行二次開發的過程,為的是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與階段性教學目標,并組織課程內容、構建行動化學習項目。其三,協同創新視角下,對能力訓練項目進行設計能力訓練項目設計,是通過項目——子項目——任務的方式去確定能力訓練項目與任務的名稱,擬實現的目標是對前一個目標的分解。相關支撐知識是針對項目所用到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最后的結果也要求可展示、可評價。能力訓練項目設計是一種項目化的案例化方式,其將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與實際應用的環境結合在一起,所以在其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載體,包括項目、任務、案例等,并以學生為主體,還應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總目標。其四,協同創新視角下,對項目課程教學進程表進行設計,此過程要在工作任務表的基礎之上完成,立足于此,將企業具體生產流程中工作任務的模塊轉化成課程體系。主要是通過專業教師去完成,有時也需要課程專家親自實施,課程體系的建立就是其成果。其五,協同創新視角下,對項目課程考核方案進行設計,對于項目課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來確定學生的最終考核成績??己丝梢园芰己恕⒅R考核等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傳統的打分形式進行。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給予合理評價,對其優點加以鼓勵,其不足予以糾正。學生也應該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可以填寫一個相應的表格。

四、結語

當前的科技瞬息萬變,高職院校如能充分利用企業的力量,將其產業發展中的新技術在協同創新的基礎上轉化為課程的新內容,將企業新技術的工作過程導入到項目課程的建設過程之中,必能迎來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新局面。隨著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項目課程的改革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其是在突出高職院校辦學特色與企業需求以及適應時代要求的一種有效的方式。雖然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相較于傳統的普通教育課程模式已經取得較大的進步與可觀的成績,但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一出現就完美無暇的,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項目課程改革在其進行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不足。道路雖然是曲折的,而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項目課程改革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取得其應有的成績。本文雖然探討了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或許會對高職院校教育理論課程的理論研究有所豐富,但高職院?;趨f同創新的項目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然而,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項目課程改革的內涵、外延是極其廣闊的,其絕不是僅憑一人之力就可以了解的。因此,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在此做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

作者:魯金惠單位:河南許昌電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