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科學教學培養人文精神的辦法
時間:2022-01-12 02:42:22
導語:試議科學教學培養人文精神的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強化探究經歷———從實驗結論走向探究過程
1.在反復驗證中充實探究活動。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與非科學的最大區別在于“科學實驗具有實證性”,即科學實驗需要經過無數次驗證。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實證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要讓學生懂得實驗的結論是對猜想和假設的清楚闡釋,只有通過合乎邏輯的思考才能證明它的正確性和一致性。2.在精細觀察中充實探究活動。觀察是幫助學生豐富認識、建構概念的基礎。例如,“物質發生了什么變化”一課,通過“加熱白糖”、“冰融化”、“玩橡皮泥”這3個觀察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確定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標準: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小學生感性思維能力強,理性思維能力相對較弱,該課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精細觀察上,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伴隨的各種現象,并讓學生經歷尋找證據得出結論的過程。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尋求證據檢驗,獲得最終結論,從而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科學概念。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是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手段,更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方法。課堂要以思考、討論和交流為主,讓理性思維始終伴隨著科學探究活動,在探究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實現“以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這一目的。
2、培養團隊精神———從單打獨斗走向團隊合作
1.在合作中培養團隊精神。在科學教學中,雖然有的教師為學生設立了觀察員、操作員、記錄員等職務,但學生往往會忘記自己的角色,有的學生只顧自己實驗,不讓別人動手;有的學生只看別人做實驗,自己從來不動手;有的學生動手操作時搶著做,交流匯報時卻默不作聲……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注重合作氛圍的創設。其實,小學科學課中的實驗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重要載體,能增加學生的討論、交流和實驗操作時間。此外,一些復雜的實驗還需要多人參與,這樣就更適合培養團隊精神。教師要讓學生體驗到人與人合作的價值,在人與人的合作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2.在互動中生成合作意識。在小組實驗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互看、互助、互議,讓學生在實踐中萌發團隊合作的意識。例如,學習“保護雞蛋”一課,在做“雞蛋保護器”實驗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包括制定方案、分工選材、集體制作、實驗與改進等環節,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分工協作,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每位小組成員都有機會參與制作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還可以在相互學習中提高參與意識,同時滿足學生一展才華的欲望,產生團隊合作的動力。事實證明,在實驗教學中創造合作氛圍和加強合作意識的滲透,可以使學生相互之間的接觸更加密切,使學生懂得尊重別人,接納他人共同參與活動,從而培養學生一種健康向上的團隊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全體學生獲得了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鼓勵和承認,獲得了成功和自信,這樣,就能夠形成開朗的良好品質。
3、注重全面發展———從科學探究走向科學
1.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科學發展的成果,都是在嚴肅認真、高度負責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在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就要引導學生尊重事實。2.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茖W作為承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課程,要求教師創造條件,給予學生創新實踐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學生在構建新的科學知識規律時,必須把它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系,形成自己對新內容的有意義的理解,把它吸收到已有的體系中,或將它納入一個新的與已有體系相聯系的體系里。
4、鑄就美好情操———從技能培養走向品德
1.關注品德養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的科學教育也不是完整的教育。有關科學史和科學家故事等內容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愛生命、愛自然、愛家鄉、愛祖國等思想情懷。在科學教學中,給學生講解科學史及科學家的故事,能夠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堅持不懈等優良品質。例如,給學生講英國女科學家珍妮·古道爾的故事,學生對她從26歲到68歲共42年只身深入非洲坦桑尼亞原始叢林觀察研究黑猩猩的事跡中,播下了博愛的種子,這是任何關于團結友愛的道德說教所無法比擬的。2.鑄就美好情操。愛因斯坦在紀念居里夫人時說過:“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闭腔谶@樣的認識,小學科學教學在關注學生才智成長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品格的形成。
綜上所述,科學和人文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把科學與人文緊密結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廣大科學教師只有正確把握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有效滲透,正確引導,讓學生認識自己,欣賞與善待他人,積極面對自然和社會,才能使學生的心智得到健康發展,靈魂得以凈化,生命得以閃光,最終成就充滿人文精神的科學教育。
作者:夏敏軍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小學
- 上一篇:科學教學中多媒體體系探究
- 下一篇:網絡輔助教學在外科學教學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