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留守兒童人文素養的探討

時間:2022-09-20 03:53:38

導語:鄉村留守兒童人文素養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留守兒童人文素養的探討

(一)普及與推廣早期教育,滌凈發展環境

洛克的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理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積極對兒童進行早期的一些人文素養方面的簡單教育。當然,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一定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無論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都充分地肯定了周圍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們應加強環境建設,取締或嚴厲禁止賭博等不良行為,同時鼓勵人們尊老愛幼、讀書看報,為兒童的成長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環境氛圍。

(二)樹立學習典型,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陶行知先生認為,兒童是實現中國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同時,陶先生積極主張推行“即知即傳”的“小先生制”。對于提高留守兒童人文素養水平來說,小先生制也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學校方面應加強對部分優秀學生的培養,鼓勵他們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及時傳授給身邊的兒童。同時,要求他們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與舉止,為身邊的兒童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班杜拉認為,兒童是可以通過對他人的模仿而實現自身發展的。在榜樣力量的號召下,兒童會積極行動起來,積極地掌握有關知識與行為規范,最終實現人文素養水平的提高。

(三)編寫教育理論簡化讀本,提高家長的理論修養水平

家長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很關心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論知識,他們無法掌握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所以許多情況下只能“望洋興嘆”。同時,一些教育經典名著過于深厚艱澀,大多數家長無法理解與接受,更談不上運用了。因此,有必要簡化常用的教育理論,編寫通俗化的教育理論讀本,使經典走進世俗,走進農村生活的實際。通過閱讀一定數量的教育理論通俗讀本,必將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家長的理論修養水平,進而促進兒童人文素養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兒童人文素養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的一個“社會”,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年及其一生。由于農村的條件限制,大部分學生不上幼兒園,在6歲直接上小學。在入學之后,學校由于自身系統的、嚴密的教育教學組織與安排,對兒童的影響逐漸提高了。因此,應充分加強家校之間的合作水平,及時溝通與交流兒童的表現狀況,深入了解兒童內心深處的訴求,共同促進兒童的發展。此外,教師應及時將人文素養教育目標細化,形成相應的紙質材料發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并參與進來,攜手提高兒童的人文素養水平。

(五)編寫切實的人文素養讀本

應根據當地具體的風土人情狀況,編寫一系列切實的人文素養讀本。在讀本里,可以選用這些內容:當地的自然地理狀況,特殊的風俗習慣,當地的名人軼事,當地的歷史淵源等。同時,一定要注意讀本的語言通俗性,應做到讓學生能讀懂、喜歡讀。在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逐漸提高兒童的人文素養水平,而且可以激發起他們對美麗家鄉的熱愛之情,進而上升到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六)定期舉辦教育講座,更新人們的教育理念

隨著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對于教育教學現象的認識愈加深刻,愈加符合其內在的本質規律。只有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掌握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才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因此,當地的教研部門應定期到農村中去舉辦教育講座,將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傳授給教師、家長們,加深他們對教育現象的認識與理解。這樣,他們才能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兒童人文素養的發展。

農村留守兒童人文素養的培育,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從多方面予以努力。只要我們認真去做,必將收到較好的效果。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教育公平。

作者:李冬冬何培云單位:寧夏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