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管制論文
時間:2022-09-20 03:50:00
導語: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管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企盼親情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經商務工,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心情比較焦慮緊張,常常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也比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學那樣常有父母陪伴,心情不好時能陪他們聊聊天、下下棋、散散步開心時有父母與他們一起分享。
1.自制能力差
在義務教育階段,少年兒童的行為發展還處于波動階段,其自律能力普遍很差。由于其父母不在身邊,監護人只管留守兒童不犯大錯就是平安無事,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采取認可態度。由于得不到父母親或監護人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大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松散、我行我素,日常行為存在嚴重的偏差。
2.價值觀畸形
父母親長期外出經商務工,家庭的經濟、生活條件明顯得到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外出經商務工者都只想掙錢,忽視對留守子女倫理道德以及法制等教育,采用“物質+放任”的方式補償自己對孩子的負疚感,其結果讓留守孩子口袋里的零花錢數量增加,自由度提高,容易養成貪圖安逸、厭惡勞動、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產生“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畸形的價值觀。
3.安全無防范
對于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安全銜接上存在“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二、農村寄宿學校留守兒童管理理念及其對策
1.健全、完善各種管理機制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學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了專門檔案和聯系卡,通過建立聯系卡制度,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留守兒童檔案分別由校長室、學校德育處、班主任三個處室存檔,聯系卡的內容有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托管情況、托管監護人、聯系電話等,同時學校還安排專人負責管理留守兒童的檔案,根據留守兒童變動情況,對聯系卡內容進行補充或完善。
(2)建立教職工與留守兒童手拉手制度學校根據摸底調查結果,讓部分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手拉手”幫扶制度。幫扶教師要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利用時間去家訪。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并及時與外出的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協助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思想問題,正確引領他們陽光、健康地成長。
(3)建立教師與留守兒童的心靈溝通制度學校布置溫馨的“心語室”即“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室”,給愛心媽媽與學生提供談心的環境,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做好咨詢記錄。學校有30位愛心媽媽,周一至周五,她們利用課余時間,為留守兒童解決思想、學習、生活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難,每位愛心媽媽人手一本“留守兒童成長記錄簿”,記錄著孩子們的點滴進步。2012年底,評出了9位“十佳愛心媽媽”,她們為孩子起早貪黑操勞的事跡深深感動著校園里的每一位孩子。同時學校還設有“知心姐姐信箱”,安排心理輔導老師及時了解并解答留守兒童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還通過學?!哆h帆》??摹靶撵`對話”欄目對普遍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引導學生心理能健康成長。
2“.三個優先”真情關愛留守兒童
怎樣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已經成為一個學校十分現實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學校成立“留守兒童之家”,以“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安排”的方式,強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幫助,為留守兒童營造快樂成長的家園。
(1)學習方面優先幫扶開學初,學校就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結合留守兒童的年齡特征、學習差距等進行分類登記,制定留守兒童學習幫扶計劃,加強對留守兒童學習上的輔導。學校每天安排25名教師輪流為留守兒童輔導文化課。要求每一位有幫扶任務的教師能認真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計劃,熟悉學生學習進度,認真備課,要求進行階段性的學習檢測,確保輔導的有效性,真正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達到學有人管,學有人教。
(2)生活方面優先關照為了讓寄宿生在學校不感孤單寂寞,讓家長們放心,學校對寄宿生的管理需要一批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師,首先建立“留守兒童愛心媽媽活動室”,而且專門挑選能歌善舞、能書會畫的女教師任“愛心媽媽”組長,組員分組輪周輪班,負責課余飯后和孩子們談心、交流。了解他們當天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比如,可以問他們吃飽了沒有?今天的飯菜怎樣?衣服鞋襪需不需要補?心里有什么解不開的疙瘩想告訴老師等等。如果有孩子需要縫補衣襪或釘扣子,就讓他先自己洗一洗,然后交“愛心媽媽活動室”,課余時間再由專門負責的老師帶領心靈手巧的女同學縫補,這樣既加深了師生情感,又鍛煉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寄宿的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和關懷,同時也牽動了他們感恩的心。
(3)活動方面優先安排為了消除學生離家的孤獨,學校想方設法組織開展一些集體活動,既要使寄宿生身心愉悅,又能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學校首先根據教師的愛好和特長,組建教師興趣小組,每組指定一位組長按照活動日程表帶領師生一起活動。例如,周一書畫指導;周二唱歌活動;周三信息技術指導;周四觀看電視、電影;周日師生聯歡。為了不影響學生學習,在活動之前安排一節自習課,讓學生自覺完成當天的作業和復習舊知預習新知,然后第二節安排學生參加興趣活動。負責興趣活動的老師和任課老師要及時溝通、反饋、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學習功課的勁頭會更足,同時還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目前,全校的留守兒童分別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特長自選參加了演講與口才、詩朗誦、速算、快速作文、氣排球、籃球、乒乓球、美術、書法、民俗風情、手工、趣味英語、文藝、鼓號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百科知識等項目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文化課有了一定的長進,也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
3.采用特殊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質量
(1)榜樣教育。學校要求教師在教育中留心觀察,盡力捕捉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和同學中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內心中漸漸形成了肯定自我的意識,使他們的自覺性不斷增強,自立能力不斷提高。學校將這些學生樹為標兵,讓留守兒童學習有榜樣。
(2)感恩教育。學校不但讓留守兒童受恩,而且還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校通過開展了“四個一”活動即:以班級為單位舉行一次主題為“學會感恩他人,構建和諧校園”的板報比賽;感恩節舉行一次主題為“感恩從心開始,讓愛溫暖彼此”的班會活動;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教師節讓學生為教師獻上一份祝福,建隊節、兒童節組織“大手拉小手互助活動”等,讓學生感知父母的養育之恩,感知老師教誨之恩,感知同伴幫助之恩,感知社會關愛之恩。
(3)自主管理教育。學校充分發揮留守兒童自主管理作用,增強主人翁意識,提升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導他們自主規劃,描繪人生理想,看到優勢和不足,擬定成長計劃。引導他們自我評價,通過各種方式,站在不同角度對自己的行為、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省,與老師的要求以及自己的目標計劃進行對照,逐步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關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我們為人師者一定要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盡力解決好留守兒童身心存在的問題,對他們嚴慈相濟,讓他們象其他兒童一樣有理想、有抱負、幸福健康的成長。當然,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來共同關注,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出力,一起用愛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 上一篇:地區留守兒童近況調查與建議
- 下一篇:鄉村留守兒童人文素養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