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分析
時間:2022-08-09 03:01:24
導語:初中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其因經濟或工作問題長期不能回家,這就導致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加。他們并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目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文主要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以期對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有所增益。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探究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部分欠發達地區剩余勞動力不斷增加并外出務工,導致出現大量留守兒童群體。由于長期缺失家人關愛,使留守兒童群體心理健康存在突出問題并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并促使其保持心理健康狀態并健康成長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因此,作為初中班主任,本文將對初中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相關探究。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伴隨我國經濟轉型,部分地區大部分青年農民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紛紛外出到大城市打工,而其經濟狀況和打工現狀又不允許他們把孩子帶在身邊,只能交由家中年邁的父母照顧。他們只有每年過節才可回家看看孩子。在父母關愛及照顧長期缺位的情況下,留守兒童嚴重缺乏家庭的溫暖、父母的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據調查,留守兒童主要存在如下心理問題:一是生活環境狹小,自我封閉嚴重。主要是因為留守兒童與祖父母間因年齡差異缺乏有效溝通,孩子的想法、需求得不到關注和理解,只能封閉在自我世界中。三年級學生李宏,自父母外出打工后就和祖父一起生活,性格變得內向,很少與同學、教師交流交往,經常獨自想心事,成績持續下降。二是性格暴躁,情緒波動較大。由于孩子在成長中缺少父母關愛與陪伴,他們普遍缺乏安全感,情緒暴躁易波動。五年級學生張文生因父親外出打工,加之家庭教育不當,學習成績很差且經常逃學、偷盜,并在一次打架中將同學打傷。三是自卑心理嚴重,與人交往能力弱。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少父母關愛且家庭貧窮,他們往往要獨立面對成長過程中的諸多困難,所以自卑心理嚴重,不善于與人溝通及參加集體活動。五年級學生張曉鋒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對他基本不聞不問,他就形成了自我封閉的習慣,和父母感情淡薄,即使父母回家也不愿與父母交流。此外,因上述心理問題帶來相應的如厭學、責任感及集體榮譽感缺失、嚴重的情緒焦慮等不同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所在地政府與學校重視并盡快改善這些孩子的教育生活情況,如政府可給予學校一定的留守兒童教育資金,用以對這部分學生教育與生活方面的幫助,再借助學校在學生心理疏導等方面的措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并逐步融入到集體學習生活中。
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對策分析
(一)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及管理。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兒童正處于義務教育的年齡。這個年齡段正是其人生中教育的關鍵階段。適齡留守兒童在校內的時間較長,所以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完善學校寄宿管理及制度建設很關鍵。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生已具備自立能力,因而更容易適應寄宿制管理。學校能夠在管理中給予學生更多、更及時的幫助和關愛,并有效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完善寄宿制學校管理與建設是促進留守兒童實現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同時,留守兒童在校內,還能結交新朋友,在提高其生活獨立性、與人交際能力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二)強化留守兒童的心理預防和干預。由于學生更多時間在學校,所以學校應首先將關注并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抓。為便于管理,學校可建立校內所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以詳細反映每位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心理狀況。初中學生正處于心理和身體發育的特殊年齡段,特別是留守兒童更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心理狀態,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多種疏導措施。如,由學校心理學教師進行心理干預,及時消除其心理困擾,教師還應關注并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壓力。同時,學校還需創設有針對性的趣味性課堂,并在教學中融入心理輔導及法制相關內容,促進學生心理及行為的健康發展。學校要借助多媒體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灌輸,強化學生知法懂法和守法行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三)優化校內班級日常生活和教學管理。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如何使學生有效避免心理波動及各類心理問題,是學校應關注并解決的。教師通過日常管理得以更多地接觸學生,因而要密切關注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行為及狀態,發現問題要及時分析問題癥結,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包括必要的心理疏導,及時化解學生情緒或心理郁結,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融入輕松愉快的趣味性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的參與度,并有效緩解其學習、情緒帶來的壓力,實現課堂管理與心理輔導的有效融合,發揮教育學生于無形的作用。同時,為了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將留守兒童有意識地分配在不同小組。各小組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人員分工,使每位學生都可參與到學習交流中,都有表達和發言的機會。通過合作式學習,促進留守兒童融入到同學中并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大膽發言的習慣,促進其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通過將學生置身于和諧、溫暖、樂觀的學習氛圍和友善的集體中,會有效促進留守兒童擺脫不良心理和情緒的困擾,投入高效學習活動中。
三、結束語
留守兒童問題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還需要家庭、社會多方面的配合,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暖、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其心理及個性的健康發展。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劉真.初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策略[J].甘肅教育,2015(01).
[2]梁永興,楊義軍.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幾種疏導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3(10).
[3]麻麗霞.淺談當前幼師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對策[J].報刊薈萃,2018(05).
[4]殷俊.高職院校貧困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8(12).
作者:耿鵬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黑旺中學
- 上一篇:留守兒童心理狀況探析
- 下一篇:成人英語繼續教育探索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