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視化思維導圖研究

時間:2022-06-19 03:18:15

導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視化思維導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視化思維導圖研究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現代生活中,視覺圖像成為傳遞和記錄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美術作為視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靠色彩、線條等展現自身的美學價值。從其藝術形式看,美術作品能夠傳遞具體的視覺信息。當前,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教師需要借助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導圖的出現契合了美術鑒賞教學的需要,其通過可視化教學,能夠為美術鑒賞教學打開新的大門。該文探究可視化思維導圖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為美術鑒賞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可視化;思維導圖;美術鑒賞教學

美術鑒賞教學是當前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教學方式。美術鑒賞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隨著時代的發展,日常生活中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美術形象越來越多,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是當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重要內容。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信息傳遞載體,將其應用到美術鑒賞教學中,能夠通過圖像為學生建立更加具體的美術鑒賞體系,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思維,完善其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美術作品能夠傳遞信息、展現文化,將美好的事物通過具體的視覺形象表現出來,因此,美術是文化視覺化和藝術化的載體。正因為美術本身具備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美學底蘊,所以學生在美術鑒賞教學中不僅要理解色彩與線條,而且要通過視覺信息感知美術作品中的文化精神,這也是美術鑒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1.幫助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中的文化。思維導圖是視覺教學方式之一,將其應用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通過語言和文字描述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部分學生往往會感到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和美學意義。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打破傳統美術鑒賞教學的文字描述和語言宣講形式,通過可視化的圖像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剖析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有助于教師通過抽絲剝繭的方式深層次地講解美術作品。2.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審美體系。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美學觀念和認知,但是在當前的大環境中,各種視覺元素的沖擊容易導致高中生審美出現偏差和鑒賞能力不健全,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完善的審美體系。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美術鑒賞往往過于碎片化,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知識雖然清晰易懂,但部分學生難以將這些知識形成完整的體系,缺少將其串聯在一起的主線?;诖?,思維導圖能夠起到串聯知識的作用。以思維導圖將美術鑒賞教學的內容根據其內在聯系形成有機整體,不僅方便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知識,而且有助于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美術鑒賞思維體系,對培養其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思維導圖的應用

1.提高學生的圖像轉換能力。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個方面。這五個核心素養就是高中美術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美術能力。在五個核心素養中,圖像識讀是美術教學的基礎,學生只有具備圖像識讀能力,才能夠完成后續的美術學習。因此,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圖像識讀素養是美術鑒賞教學的關鍵,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重點內容。教師為了更好地開展美術鑒賞教學,需要理解圖像識讀的基本內容,并將其通過思維導圖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圖像識讀就是接收、識別、解讀美術作品、影像以及其他圖形和視覺信息,而教學的重點就在于接收和解讀。首先,思維導圖本身也屬于圖像識讀的范疇,因為它同樣是通過圖形等視覺元素傳遞信息,是可視的。其次,思維導圖是信息的載體。因此,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本身就能夠培養學生對于圖像的識別和解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美術教學內容通過圖文轉換變成思維導圖,以可視化的圖像進行教學;學生解讀接收到的圖像信號,將其轉換為美術知識和美學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圖像的識讀能力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其審美品位和美術鑒賞能力。通過不斷的訓練,教師可幫助學生掌握更高層次的美術鑒賞能力,促進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2.解析思維過程,強化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思維導圖能夠將教師的思維過程通過圖像完整地展示給學生,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解析和理解美術知識在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圖像識讀素養。同時,思維導圖可通過圖形、色彩搭配等視覺效果的展示,幫助學生學會判斷作品的美學意義和價值,提升審美判斷素養,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向更深層次的美學領域延伸,深度發掘其中的美術表現,拓展思維方式,實現創新實踐。這樣,學生最終可通過建立自身的美術鑒賞體系,形成對文化的理解。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對于美術鑒賞來說,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一步一步養成的過程,從圖像識讀到審美判斷,從分析美術表現拓展到創新實踐,最終形成對美術的文化理解。此外,思維導圖為美術鑒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價值觀念和思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美術鑒賞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自主探究美術的魅力。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以往的理論灌輸和報告式授課,通過內容豐富、可視化的教學,以更加具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美術的文化價值和美學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適應時展的綜合型人才。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1.學生思維過程可視化。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美學素養和感性思維。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具體的設計。通常情況下,教師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手繪思維導圖;另一種是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提前制作完成的思維導圖課件進行教學。兩種方式各有優勢:手繪思維導圖更具現實感,學生能夠跟上教師節奏;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更加豐富、具體,可視化程度高,有利于學生美術素養和鑒賞能力的提高。以手繪思維導圖為例,教師在授課時,首先提取美術作品呈現的關鍵視覺要素,形成思維導圖的關鍵詞,然后逐漸深入分析作品,將挖掘出的內容補充進思維導圖的各個分支,最終將學生的思維探索過程通過思維導圖展現出來。2.教學設計可視化。教學設計是教師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所進行的教學流程和內容的安排。教學設計旨在通過不同的課堂環節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掌握知識點,最終形成自身的知識理解。思維導圖能夠將教師的教學設計可視化。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其自身的思維方式也會在思維導圖的各個環節中得到呈現,這有助于教師發散思維,從教學內容中拓展更多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文化價值,將這些文化價值融入思維導圖的不同環節,依照思維導圖形成的設計脈絡,完成教學內容的設計、編排。與文字型教學設計不同,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設計實現了教學計劃的可視化,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性的美術思維,能夠在教學設計中將自身的美術素養體現出來,并以圖像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幫助其用美學眼光看待美術作品。3.教學過程可視化。以往的美術鑒賞教學多以教師的文字、語言表述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美術知識,但是教師在整理知識和復習時往往會遇到困難,難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美術鑒賞知識體系。零碎的課堂知識難以整合,部分學生難以實現對課堂內容的完整回顧,容易遺忘一些課堂教學環節。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美術鑒賞教學的過程變得可視,教學過程被完整記錄在思維導圖中,圖像信息不僅更加具體,而且表現形式更加生動,內涵也更加豐富。教師通過一個關鍵詞或者知識點,圍繞其發散思維,用圖像或者文字記錄學生思維探究過程的關鍵詞,形成的思維導圖就體現了教學的全部過程。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完整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思維導圖在加深學生記憶的同時,能夠為學生復習提供幫助。4.應用于學科的整合。思維導圖還可以被應用于學科的整合。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由于思維導圖的發散性,學生往往會通過作品的一個關鍵詞聯想到眾多與其相關的知識內容。而且美術本身就是源于生活的藝術,美術作品與地理、歷史、語文等學科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充分挖掘出這些潛在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豐富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完成對不同學科內容的整合。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眾多學科內容的參與不僅不會給學生帶來困擾,反而能夠豐富學生的美術學科體系,使其美術鑒賞能力顯著提高。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美術鑒賞教學,能夠實現培養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思維導圖以其清晰的脈絡和邏輯關系,能夠實現學生思維過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可視化,有助于教師實現對各學科相關內容的整合,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美學思維體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周子煜.簡要辨析概念圖與思維導圖.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

[2]李莉.思維導圖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4(2).

[3]陳健.視覺時代下可視化思維導圖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美術教育研究,2019(4).

[4]吳綺君,鐘宇鑫.視覺美學與功能的結合——數據可視化的未來.藝術品鑒,2018(33).

[5]鄭寶珍.巧用思維導圖優化美術教學——以《凝練的視覺符號——標志設計》一課為例.中小學教材教學,2017(3).

[6]劉泰然.視覺經驗與中國品味:審美資本主義時代的美學問題.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7(2).

[7]柴清麗.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深度思維.人民教育,2019(7).

[8]王家歡.論思維導圖和美術之間的關系.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9).

作者:郭水根 單位:浙江省桐廬富春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