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方法分析
時間:2022-06-19 03:20:21
導語: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方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時期,素質教育尤為重要,為了更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美術教學承擔起了主要的任務,高中學生們通過美術教育能夠掌握更全面的藝術類別,學生們在進行美術鑒賞這一過程中,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還可使學生們個性化思想更加清晰。以此可以看出,美術鑒賞這門創新性、綜合性的課程,對學生們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此,針對美術鑒賞這門課程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模式的變化是很重要的。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對培育學生產生的積極作用
(一)培育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中美術鑒賞課程關于學生的鑒賞能力培育,就需提升學生全方面的能力,包含賞析能力、感應能力、現實和虛幻可以相互融合等,從簡單部分進行鍛煉,使學生在積累美術知識、加強美術感悟的情況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鑒賞水平。美術鑒賞能力的培育可以推動學生。在潛移默化和長久積累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以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二)培育性情,陶冶情操。美術是一種擁有獨特風格和充滿美感的藝術,是文化中較有影響的一門藝術,對于人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美術鑒賞也是一種思想力量,可以激起人的斗志,鍛煉人的思想情操,培育人的性情,懂得欣賞美術的人,多數都具有一定的藝術品味,擁有高雅的品質。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使人身心愉快、拓寬視野。高中學生鑒賞優秀的美術作品,能夠放松學習的壓力,保持學習的穩定和愉快的心情,對提高學習效率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缺乏對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管理。一方面,高中校領導缺少對美術課程系統、綜合的管理,教師與課程的設定都十分隨性,致使美術教師缺少應具有的身份和職務。因為管理紕漏的原因,造成眾多教師消極怠工,稍有不順心,就不正確對待工作,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另一方面,學校展開美術教研的力度不足,對教學成效的檢驗和查看,并沒有實行嚴格的掌控,存有忽視、置之不理的態度,這種管理會直接導致美術教師對鑒賞課程的輕視,進而屢次降低自身對美術教育質量的要求。最后一方面,學校的管控體系,沒有對學生們學習美術鑒賞課的最后成績實行評判,然而,學生們在學習成效未能受到他人監察的情況下,難以嚴謹要求自己,進而使學生對美術鑒賞這門課程不重視。學生、美術教師、校領導,對美術鑒賞這門課程不夠重視,使美術鑒賞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為美術鑒賞課教育質量較低,未有實質的成效,就會導致學校、學生越來越輕視美術教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二)任課教師素質較低。首先,一部分美術教師的教育觀點沒有推陳出新,依舊根據原有的觀點以技巧作為教學的主要目的,忽略了教育中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并未體會到新課改的觀念,對現時期美術鑒賞這門課程的重要作用。其次,美術教師的知識體系也缺乏完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知識也隨之在不斷的變換,多數教師由于思想觀點的落后,極少學習新鮮知識,美術鑒賞這門課程牽涉范圍較大、包含內容較多,不單是簡單的欣賞幾幅優美的美術作品,而是包含思想、歷史、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內容,如若美術教師的知識含金量較少,難以將美術作品的內在思想準確無誤的闡述清楚。最后,傳統的美術教學經驗,局限了教師創新、創造的能力,又因美術課程一直被忽視,美術教師的得不到深造和學習的機會,難以提升自身的素養。(三)學生美術基礎薄弱。如若學生的美術基礎較差,就難以對美術鑒賞課程產生強烈的興趣,主要表現在三點:其一,初中美術教學多數都以繪畫方法和技巧為主,美術鑒賞課較少并且不夠標準,這些現象就會導致學生們在步入高中之后,對美術鑒賞這門課程缺乏興趣,難以產生理想的教育成果。其二,學生長時間缺乏對美術鑒賞課程的綜合性學習,致使美術基礎鑒賞知識較匱乏,因為高中時期學生們知識的涵蓋面有所差異,造成美術教育質量良莠不齊、學生學習美術興趣較低等問題。其三,針對學生自身而言,沒有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美術鑒賞課,認為美術鑒賞課在生活和學習中的用處不大,態度消沉、情緒低落等,是美術鑒賞課教育質量得不到提升的原因。
三、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自身藝術素質。美術鑒賞能力主要分為欣賞能力和鑒別能力,能夠通過感覺和經驗以及理論知識,對優秀的美術作品進行體驗和欣賞。根據對美術作品產生的聯想,實行解析和判斷,從這一過程中,領會到美術藝術的美,領悟美術作品和美術造型藝術的活動。美術鑒賞這門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們欣賞古今中外杰出的美術作品,在教師的引領和學生們的積極參加下,根據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判,領會到藝術家們實行美術創作本意,和想表達與美術作品相關的思想內涵。在實行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要合理運用課程內容,讓學生們不僅僅只是鑒賞美術作品,更是要使學生充分的感悟到作品傳遞的藝術氣息,更深層次的感知認識藝術所產生的美,更深刻的理解美術造型藝術。教師為了完成更好的美術鑒賞課程教育,就需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仔細認真的學習美術材料和美術歷史,根據掌握大量的美術相關知識來豐富對美術這門學科的認識,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二)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根據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設備來提升美術課程教學的質量,將學生常用的模型,比如:掛件等轉換為數字高清圖片,運用多媒體投影儀呈現出來,改變原有的因材施教和知識查驗以及安排課程作業和課下任務等教學構造。新課改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本著一切為學生的教育觀念,把課堂教育體系調整成“以學生為主”并不是“以教育為主”,根據“欣賞、問題、議論、講解、練習”五個方面進行鑒賞教學,這樣可以最大力度的提高教學效果。這五方面貫穿了鑒賞教育的整個活動中,看似這五點相互獨立,然而卻是一個整體,在實行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固定的順序,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按照需求進行配合,以此來滿足鑒賞課程教育的要求,運用這種新課程構造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學生主體位置呈現出來。(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美術基礎與綜合素養。為了使美術鑒賞這門課程更好的進行,教師必須要激發起學生們對美術鑒賞課程的興趣,運用各樣新穎的方法進行傳授知識。因此,美術教師不僅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占據教育主體位置這一事實,還要運用各類教育形式和方法,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并發掘學生創新、創造的內在潛能。故此,在實行鑒賞教育的過程中,美術教師向學生們展現優秀的美術作品時,不要急于介紹,是要學生自行賞析,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敘述對作品的第一看法。為了使學生可以向正確的方向去考慮,教師可以在參觀前提出問題加以指引,讓學生們按照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去參觀和思考。例如,學生在觀賞“紅、黑、黃、藍的構成”過程中,就會根據該作品聯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這些都是讓學生親生體會才能產生的感覺,如若直接向學生傳授,學生就會產生這樣的概念,也體會不到美術作品的真正意義。教師要充分運用網絡教學法、語言形容法、情景描述法等教學模式,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美術鑒賞課程教育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育仍存有諸多問題,故此,校領導和美術教師必須要了解到問題關鍵所在,并積極采用措施實施應對,根據現實情況來創新美術鑒賞教育的模式和內容,改變原有的教學形式,來推動美術鑒賞教學成果的不斷加強。作者簡介:趙弘祎,(1990.12—),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高中教師,從事高中美術專業教學、陶瓷藝術研究與教學。
作者:趙弘祎 單位:山東省青島第十七中學
- 上一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可視化思維導圖研究
- 下一篇: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