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美育教育的滲透

時間:2022-04-16 11:37:06

導語:高中英語美育教育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英語美育教育的滲透

1.論將美育融入教學的必要性

1.1美育教學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習興趣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很多從事智力工作的人都是源于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完美融合興趣和教育這兩者,來改變傳統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使其產生高漲的學習興趣,這樣可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并收獲更好的學習成效。例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第一冊第十一單元中有關于流行音樂這方面的內容,那么在課前可以先講述學生偶像周杰倫成功的故事及其經歷,這樣有利于吸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美育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由于我們國家和英國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不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規則時,一些簡單的日常交際語言,時常會出現語用失誤,有時甚至會冒犯到他們的隱私權。例如在中國,朋友見面時愛問“吃飯了沒有?”“上哪兒去???”和“到哪兒去啦?”翻譯成英語就是“Haveyoueatenyet?”“Whereareyougoing?”“Wherehaveyoubeen?”。假如直接這樣問英美國家的人,他們聽后會對你本人的印象大打折扣,可能會造成交際失敗。存在文化差異,亦存在文化相通的地方,只有在英語課堂上,老師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更多得體的美育文化規則,才能真正讓學生掌握語言的實用規則。

1.3美育教學有利于提高英語表達的準確性

在漢語中,農民則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無論在革命斗爭中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無絲毫貶義。在翻譯成英語時,人們可能會想到“farmer”或者“peasant”。但其實在英語里,peasant是貶義,美國《傳統詞典》中peasant的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與漢語中“農民”的意思不同,正確的翻譯應該是“farmer”。文化的差異會成為學習外語的障礙,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不同文化中,相同的詞匯有不同的含義。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注意文化差異的存在,要注意場合的需要使用準確的表達方式,并且及時豐富學生的知識量和表達知識的技能。在高中英語教學滲透美育,不僅要關注英語本身,還要對外國的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掌握英語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產生的微妙變化,從而保證英語表達的準確性。

2.優化教學方法,加強美育滲透

2.1教師在課堂上傳播美

作為美的傳播者,老師要做學生的表率。老師的精神狀態、態度、衣著和激情,甚至是眼神、微笑和面容,都可以讓學生感到英語課堂的美,使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講。老師的教態美,是直接決定學生的聽課質量,尊重和關懷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應該言傳身教,用嚴謹的教學態度來引導學生,使其感悟到教師的個人魅力所在,給學生美的感受。在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使英語課堂充滿勃勃生機。精心設計的搭配、簡答大方的板面,作為老師英語教學思路的濃縮板書,也是美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課堂板書必須清晰易懂,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強化課堂教學效應。

2.2學生在課堂上發現美

枯燥乏味的教學環境難免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靠著一本英語書、一支粉筆和一張嘴巴,不如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在教學中運用圖像、動畫等,給學生一個輕松、有趣、生動的學習環境,這樣能讓學生愉快地享受學習的過程。老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愛好興趣,利用多媒體現代化設備,使得學習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環境的改善,讓學生主動去學習,主動去發現,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還可以達到“以美啟真,以美儲善,以美怡情”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創造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單調的學習語言環境變成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讓學生在學習課堂中鑒賞美、感受美、體驗美。

3.結束語

通過恰當的情境創設,把美育滲透到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僅是學校老師的事,社會各個方面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只有各方面相互配合,各項工作相互促進,把它與英語結合,才能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情感、心智和價值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對高中英語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作者:顧愛紅工作單位:江蘇省泰興市黃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