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青年教師發展路徑探析
時間:2022-10-16 11:09:38
導語:基礎教育青年教師發展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社會對基礎階段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越來越高,探索適合基礎教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路徑也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點內容。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對信息社會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基礎教育青年教師的專業要求,并且對發展路徑進行研究和探析,以探索出更多適合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信息化;基礎教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由新手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優秀的教師的過程,傳統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主要在于教學成果,而信息社會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要求提高。我們應該把握良好的機遇,探索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一、我國基礎教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學教師信息意識淡薄。當前很多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教學的意識不強,他們對計算機操作不熟練或者拒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很多中小學教師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新技術產生抵抗的情緒。其次一些青年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現代教學技術,但是流于形式化,比如制作的課件內容不夠豐富或者只追求表面的美觀但是不能體現教材內容的精髓。(二)中小學教師缺乏自我發展危機意識。教育信息化在給中小學教師帶來挑戰和壓力的同時,也擴展了教師事業發展的路徑,使教師看到更多自身發展的可能,積極利用網絡提高自身知識和水平。但是也有很多中小學教師對職業的認識不清,教育觀念落后,認為基礎教育內容簡單,只是將自己知道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并不需要進一步的學習,所以除了學校必要的學習要求,很少自己主動去學習專業知識和授課能力,職業危機意識薄弱。(三)中小學教師培訓流于形式。當前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并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主要在于培訓內容不夠貼合實際,不能真正解決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教師專業能力的真正提升應該來源于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并不能滿足每一個教師的個性化需求,導致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降低。(四)專業發展資源面臨諸多挑戰。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受到一定客觀條件的限制,主要表現在教師提升專業發展的自身條件不允許和國家對教師發展的投入不足。教師的培訓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政府對基礎教育的投入資金不足,而缺乏一個可以吸納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的高效能的專業發展平臺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二、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對學生的講授為主,而教學手段主要是板書、課本等內容,學生學習的途徑較少。而在信息化時代,更注重采用多樣化的網絡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要適應時代要求,具備信息化應用于教學的理念。其次,教師應該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并且積極主動地將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學內容。信息時代也是對教師人際交往能力的考核。只要是有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想法,各地的教師都可以形成小組進行學習,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交流學習。
三、我國基礎教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路徑探索
(一)開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研修”活動。實踐表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途徑不是師范教育或者進修學習,教學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教學實踐,這樣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而校本教研是基礎教育階段青年教師發展的重要平臺,能夠從教師日復一日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規律,從而將這些教育規律進行探討和完善,進一步應用在教學之中。相對于傳統的校本研究活動,虛擬的校本研究活動也成為一種新興的發展模式,虛擬校本研究活動主要通過博客、QQ、BBS等網絡交流途徑,這種方式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便于學習教研小組之間進行溝通。(二)構建基于虛擬社區的教師專業共同體。虛擬社區的教師專業共同體是指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教師群體之間進行的為促進自身專業發展而進行信息共享和共同學習而形成的群體性的學習小組和社區。虛擬社區正是為教師的群體學習交流提供了平臺,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網絡技術的難題。在此平臺中,來自各地的教師都可以發表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交流自身的職業經驗和難題。群體成員主要圍繞某個主題開展交流活動,大家可以交流各自的看法,幫助他人解決難題。這種虛擬社區教師共同體的形成有利于培養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不斷提高專業教學能力,逐步向一個成熟的教師發展。(三)拓展培訓渠道,創新培訓機制。當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模式較單一,不能滿足信息時代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因此,需要拓展青年教師培訓途徑。國家和教育部門要為中小學培訓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證,設置專門的培訓項目,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其次國家教育部門要保障教師培訓的資金支持,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教師培訓經費嚴重短缺,造成我國中西部教育的不公平現象。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也是當前教師培訓的重要形式。這種培訓形式更有利于通過教育專家的幫助解決實際教學問題,能夠真正地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而改進教師的教學質量。(四)推進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網聯”計劃“教師網聯”計劃是國家教育部推進的一項促進教師發展的重大措施,是由高校進行試點,帶動基礎教育共同發展。通過教師網聯計劃的實施,為教師的終身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通過此項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教育部使所有農村中小學具備完善的信息網絡設備,如電腦室、教學光盤等等,為農村義務教育信息技術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此項計劃的實施也為教師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機遇?!敖處熅W聯”計劃能夠避免傳統教師培訓的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也有利于節省經費,減少對資金的要求,更加便于培訓活動的開展。
作者:李凌云 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龍江大學
參考文獻:
[1]賈晶晶.教師專業發展的校際研修模式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胥碧,蔣夢嬌.基于教育云平臺的教學資源共享與協同[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0).
[3]楊麗娜,柴金煥,劉淑霞.基于個性化推薦思想的虛擬社區學習共同體動態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12,(8).
[4]趙鑫,李森.對課程改革背景下校本培訓的反思[J].當代教師教育,2008,(4).
- 上一篇:青年教師體育教學論文
- 下一篇:從漢字文化看大學生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