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成長困境與提升路徑
時間:2022-05-13 10:51:48
導語:青年教師成長困境與提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有別于大專院校和省部屬高校,大專院校偏重教學,省部屬高校偏重科研,地方本科院校教學、科研并重壓力相對較大。青年教師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持續發展的主力軍,其成長過程對學校學科發展尤為重要。本文以地方院校青年教師為研究對象,對其成長過程中的困境進行分析,從而為地方本科院校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思路。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成長困境
一、引言
我國地方本科院校大多由多所??圃盒:喜⒔?,與省部級本科院校相比,在硬件設施、經費投入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青年教師的成長尤為明顯。近十幾年來,學校規模的擴大吸引了大量青年教師的加人,這部分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學歷層次較高,但職稱偏低,在教師隊伍中占比較高;而原有的青年教師由于歷史原因,其學歷層次和職稱均偏低。據2017年8月國家教育部的數據顯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普通高校專任教師的比重為54.99%,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占比更高。青年教師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持續發展的生力軍,不僅承擔著學校學科的發展方向,而且承擔著培養本科人才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師大多學歷高、思維活躍、接受新知識較快、全身充滿活力,容易和學生一起互動。然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青年教師在專業發展、心理、職稱晉升等都遭受困境。因此,青年教師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持續發展的生力軍,對其成長過程中的困境進行分析,尋找解決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地方院校青年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困境
地方院校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承擔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職責,其在成長過程中存在如下困境:1.從個人發展視角談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困境。近十幾年來,地方本科院校擴招,“教師荒”現象嚴重使得引進的青年教師被迫沒有經歷教學的見習、助教到獨立教學的成長過程,剛畢業無教學和實踐經驗的他們直接承擔專業教學的重任,這不僅影響教學質量造成學生的不滿,而且違背了教師成長規律,損害了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同時,學校為了學科發展制定的職稱評審制度偏重科研,而地方本科院校相對省部屬高??蒲衅脚_較低,學術的官僚制度使得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在申報課題、方面難度較大。在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是上課的主力軍,同時職稱偏低使得他們花大量時間在科研方面,面臨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青年教師為追求職稱升級拼命努力,使得心理、身體負荷較重,而高校嚴苛的晉升條件、學術官僚現象嚴重使得青年教師面臨學術發展的困境。據2017年8月教育部頒布的數據顯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正高級占比為5.5%,副正高級占比為27.3%。職稱評審作為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目標,其科研取向的評審制度對青年教師的教學產生一定的沖擊。因此,專業發展的困境是制約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生存發展的首要桎梏。2.從心理學視角探討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心里困境。高校的管理體制、窘迫的經濟收入、多元的價值觀等使得青年教師處于心理亞健康的高發群體,出現焦慮、抑郁、煩躁、易怒、過激、緊張等反應,甚至出現壓力過重自殺現象。教師行業工資水平相對其它行業來說較低,而青年教師大都來自“211”、“985”高校,且學歷基本都是研究生以上,使得他們與同齡人相比,存在失落感。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由于職稱偏低,甚至部分學歷也偏低,使得收入較少,而物價卻在不斷飆升,生活的壓力較重,特別是很多青年教師來自農村,對父母的負擔也較重。因此,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困境亟待引起個人、高校和社會的高度關注。3.從教育生態視角談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成長環境困境。目前社會環境以“經濟為導向”,青年教師屬于“高學歷、低收入”人群,產生有形、無形的壓力;體制環境的不完善,使得青年教師“重科研,輕教學”,成為學術底部的攀爬者;精神環境的矛盾,使得自我價值與現實的矛盾。張志遠等(2014)對四川、山西、河南三省12所地方高校青年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的生存狀態并不樂觀,對現有工作的熱愛度相比同類調查有所下降,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不高,自我提升愿望強烈,但進修、培訓、學習機會偏少,經濟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住房問題成心頭之痛。
三、提升地方院校青年教師成長路徑
立足于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克服成長困境,提升自我的路徑有如下幾點:1.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培養青年教師反思能力。青年教師需具備層次清晰、內容完整、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再認識、再思考,有利于他們迅速提高業務水平。積極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實行導師制、組織教學競賽、校企合作。青年教師思維敏銳、工作熱情,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識,但教學經驗和學生工作經驗相對缺乏,需要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其工作進行指導,以幫助其順利度過磨合階段,并快速成長起來。同時組織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有利于加強教學研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促進青年教師健康、快速成長。此外,實施校企合作,有利青年教師了解實踐活動,在理論教學方面合理的聯系實際。2.對青年教師實施相應的激勵機制。青年教師屬于“高學歷、低收入”人群,而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面臨人生的結婚、生子組建家庭階段的生活壓力,地方本科院校除提供寬松的工作環境之外,還需關注其生活環境,合理提高薪酬,實施有效的教學、科研激勵作用。3.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地方本科院校一般處于三四線城市,學校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配置相應教學資源,形成自身優勢和辦學特色。同時,地方本科院校要轉變觀念,以人為本,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平等機會。如中南大學規定新引進的博士前三年不從事教學,由教授教學,青年教師做科研分工明確。同時,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堅定職業信念,增強青年教師的抗壓能力。建構青年教師學習共同體、歷練教師職業韌性能提高其勝任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對優秀青年教師、青年教學骨干、青年奮進學者、青年高層次人才進行訪談,他們的成長經歷有助于其他青年教師借鑒。此外,學術研討會、國內短期的學習培訓、教學競賽、組織學生參賽等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總之,地方本科院校根據自身優勢合理配置資源,辦有特色的、充滿活力的院校。青年教師在寬松的工作環境下,提升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科研能力,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李雁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
- 上一篇:常態課與比賽課青年教師成長策略
- 下一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