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時間:2022-03-27 10:23:34
導語: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專業建設為依托,以校企合作為契機,該文研究了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認真分析了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存在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適合當前高職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以該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為例,簡單介紹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對促進我院課程改革等方面的影響。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模式
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1],2011年《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提出“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梢?,現在大多數高職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仍離不開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認真分析了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存在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適合當前高職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供借鑒。同時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為例,簡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對促進我院課程改革等方面的影響
1當前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存在問題
雖然大部分高職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問題簡要歸納如下:1)合作層次、深度不夠高職都與企業開展了合作教學,大多處于較淺層次。企業和學校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和能力不足重視不夠。表現較常見為簡單的“以工代學”,實效性不強的“放羊式”頂崗實習。2)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長效合作機制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國家雖然出臺了《職業教育法》,但對校企合作中的學校、企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約束,尤其是對企業的利益保護不夠。目前,各級政府尚未建立專門的協調機構負責設計、監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造成很多項目難以獲得企業主管單位、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的充分協調。3)校企合作對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作用有限大多數高職院校雖缺乏戰略眼光,看重的是企業的資金投入以及合作所帶來的招生宣傳效應。教師也很難深入到企業生產現場,校企合作就很難起到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應有作用。4)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缺陷高職院校自身實力不強,難以吸引行業企業參與開展深層次的合作。
2適合當前高職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符合校企雙贏、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模式。對此,通過認真的分析、比較和研究,我們得出校企合作模式方面不能僅限于單一模式,必須靈活多樣。因此,我們摸索出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供借鑒。
2.1訂單培養模式
這是目前最常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把“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學校與用人單位根據培養對象今后的工作崗位需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訂單,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管理,學生畢業后直接到訂單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加強了校企之間的緊密合作,就業導向明確,企業參與程度深,能極大地調動學校和企業的積極性,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實現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的“共贏”。
2.2頂崗實習模式
頂崗實習模式是學生根據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的職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在完成部分專業課程學習以后,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到企業生產、服務的第一線參加實踐活動,實現學生“零距離”的直觀接觸,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的教學實踐環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造現代“職業人”,學生到企業之后能盡快地完成角色轉變,最終順利就業。目前流行的頂崗實習模式有“2+1”模式、工學交替的本土雙元制模式
2.3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模式
1)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如“廠中校”,完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崗位實踐,嚴格執行行業或職業標準,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實踐機會,提高實踐教學能力。2)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如“校中廠”,引進企業到學院建設生產車間,創造一個真實的職業環境。模擬企業工作流程運行,形成真實或仿真的職業訓練環境,實現生產車間與實習車間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習與生產合一,作品與產品合一。
2.4職教集團模式
職業教育集團是加強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帶有方向性的辦學體制改革模式。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明確集團內部各成員單位的義務、職責和權利等,促進集團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制定相關政策吸引企業的積極參與;對校企合作項目給予資金、人力支持,保證雙方交流與合作的順利進行。
3實踐運作與效果
我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實踐中,由于運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有關理論指導,借鑒了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自動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訓》為例,簡單介紹校企人才培養模式對促進我院課程改革等方面的影響。1)引進企業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導入企業最新的培訓內容和方法,促進了學校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建設。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理論,校企合作開發的一門與實際工作一致,教、學、做一體化,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主要支撐和明顯促進作用的學習領域課程。圖1專業人才需求分析示意圖通過對行業和企業的深入調研,結合廣東地區現代制造業人才需求,參照對應的職業分類和職業標準進行職業分析,借鑒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理念和方法,以職業及活動為中心,依據高職教育目的,進行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行動領域的歸納,學習領域的設計,構建了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群課程體系。教學實踐證明,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顯著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2)全面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和競爭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不知不覺中很輕松地全面提升了理論水平,全面提升了操作技能,全面提升了步入社會的競爭能力。3)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的,同時也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4)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在企業所學的也是企業最前沿的先進技術,拓寬了教師的知識面,提高了業務水平及教學能力。5)改善實訓條件,使實訓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更貼近,豐富提升了學院教學設施設備的層次。
作者:陳躍 黃勇鵬 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2)[Z].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2011)[Z].
[3]劉紅梅.2l世紀高教人才培養模式基本原則探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2(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