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18 03:12:42

導語:四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四位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中國高校競賽創新育人的背景與現狀

(一)中國高校競賽創新育人的背景。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努力培養更高質量的高校畢業生,提高社會勞動力素質,促進就業形勢向更高質量發展,鼓勵高校生思想轉變,提升就業觀念,促進自主創業,實現多種渠道就業,實現創新創業帶動社會整體發展。深化高校競賽創新育人教育改革,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是促進高校生全面發展的有效保證。大學生作為新時代、新時期競賽創新教育的主體,是社會整體教育質量和素質的重要力量和組成成分,對于推進社會創新,提高競爭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個大背景下,既要求大學生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也要求他們積極參與競賽創新教育和活動,積極投身實踐,提升創新創造能力,走“需求拉動,創新驅動”之路,加快競創成果的轉化。因此,我們要努力加強學生的競賽創新精神,競賽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二)中國高校競賽創新育人的現狀。隨著近幾年國內高校競賽創新育人方面的積極投入,高校競賽創新育人事業取得了積極的進步和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高校重視程度不夠,課程體系不盡完善,與專業結合程度欠佳,競賽創新教育理念陳舊,師資隊伍薄弱,教學形式單一等,競賽創新教育還有待加強。高校競賽創新育人教育就是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幫助和平臺,引導學生提升競賽創新的能力和意識,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競賽創新活動開拓思路和視野,使得學生們在競賽創新教育中不斷成長。

二、賽、創、研、學四位一體育人模式關系分析

(一)以賽促創推動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最突出的就是創新二字。所謂創新人才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知識,創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創新人格,通過創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培養創新人才,要積極培養創新積極性,培養創新主體意識,激發人才的創新主動性,能動性。以賽促創,就是要以競賽教育,競賽機制來激發人才的創新需求,激發創新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積極性。以賽促創,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競賽活動能考察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培養和提高,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得到發展的有效途徑。(二)以賽促研推動研究型人才培養。競賽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競賽的實踐過程中,能最大化地促進學生積極觀察,思考,分析比較,判斷推理,溝通協作,對創新內容和實踐問題進行充分有效的研究分析。通過競賽方式,培養學生對問題和實踐的研究興趣和精神。對于在競賽中發現的問題,如何認識,解決的探究,就是學生以賽促研的過程。只有實踐,沒有創新,對學生而言并非是學習效益最大化的結果。而只有創新,沒有研究,則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的消極態度和做法。利用合理的競賽方式和獎勵方式,促進學生的實踐進取精神,培養學生創新研究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是競賽實踐的意義所在,價值所在。以賽促研,加強學生創新消化能力,求甚解知甚解,推動創新人才培養。(三)以賽促學推動創新人才培養。競賽是推進高校人才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想法和新的理念,都可以通過學科競賽這個載體上實現。學科競賽涉及到了多個學科、多個方向,因此,在參與學科競賽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設計創新培養出適應新時展的,具有創新型實踐能力的人才。在校內外組織實踐競賽活動,選擇合適的競賽項目,重點考察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研究學習能力,和對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既重視升學的素質培養,能力培養,又能反映競賽創新育人的良好教育實踐本質。因此,我們不難看出,以賽促學推動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是最符合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手段,也是培養適應新時代具有創新能力學生的重要途徑。(四)賽、創、研、學四位一體的育人關系研究。競賽創新育人是為了新時代的發展建設所提出的,賽創研學四位一體的關系既是發展創新型人才的途徑,也是必要的手段。競賽是發展創造力的基本要求,在競賽中尋找創新思維的發展方向,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能力。在競賽過程中,進行團隊協作,研究和學習不同領域的科學文化知識,結合現有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開拓出新的適合發展的一系列創新途徑,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

三、賽、創、研、學四位一體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

競賽創新育人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競賽加強創新意識,提升競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高校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競賽創新實踐平臺。高校應遵循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的原則,以能力提升為目標,搭建競賽創新實踐教學平臺,探索競賽創新實踐教學新模式,形成內容完善,形式多樣化的競賽創新教育實踐體系,從而提升學生的競賽創新能力。同時,應加強高校各部門合作,搭建競賽創新教育的新平臺,建立大學競賽創新實踐基地。采取賽創研學相結合的形式,整合競賽創新的優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一)賽前準備——前期基礎。在參加比賽的前期,會以宣講會的形式來介紹比賽的內容和具體的注意事項。以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為例,在比賽的前期,教師會開設關于比賽的宣講介紹,圍繞比賽的組隊情況、注意事項以及觀看歷年獲獎代表作品等作為參賽的前期基礎,教師通過宣講和學生們交流比賽的經驗,分析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適合。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們充分做好賽前準備。在學生充分了解比賽的形式和內容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參賽選題方向,盡最大可能在比賽中取得名次。(二)設計創新——創作流程。不同類型的比賽有著不同的創作流程,以計算機大賽為例,組委會會根據不同的參賽類別不同的命題,參賽同學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意向組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大家的集體配合,分工合作,在創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參與比賽必須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我們從歷年獲獎作品中可以看出,好的作品一定是需要創新的,因此,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比賽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三)競賽組織——參與競賽。在進行參與比賽的前期,會通過學校官方、宣講會、微信平臺等參賽的基本信息。以中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為例,此項比賽由教育部主辦,每年都會統一組織學校的師生參與,其中指導教師、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方向進行組隊。根據組委會的命題要求,由個人或者團隊進行創意設計,指導教師進行定期集中指導,從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四)賽后總結——經驗形成。在參賽作品提交之后會根據自己的參賽作品來總結和反思參賽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獲獎作品信息出來時,及時研究獲獎作品,總結自己與獲獎作品之間的差異,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下一次比賽之中擁有更多的獲獎經驗。在參賽之后,我們會開展一系列學術交流經驗分享會,分享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列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為以后的競賽提供更多的經驗??傊褪强偨Y在參賽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為下一次參賽提供經驗。(五)競賽成果多元轉化。在參與各項比賽之中,會有很多的作品和成果,這些成果會為以后想參與比賽的同學提供經驗,同時也能作為學術論文的參考依據。以廉政大賽的獲獎作品為例,其中的獲獎作品我們會做成展板進行展示宣傳,為學校、學院的建設進行服務,同時也能作為學術研討以及教師授課的范例。在這些應用過程中,我們把競賽推動發展的作用利用到最大化,將這些成果進行多元轉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將創新發展到極致。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賽后作品成果的多元化特點有著全面而多功能的作用。

競賽創新育人是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提出來的,賽、創、研、學也是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具有創新實踐能力學生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載體,為優秀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機會。在競賽過程中,不斷創新,積極開拓不同領域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最新的發展方向,鉆研競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積極討論并且解決這些問題,學習最新的創新作品,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能力以及創意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創研學四位一體育人模式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發展方向。賽創研學四位一體育人模式是一個新的創新的方向,需要鼓勵高校生思想轉變,提升就業觀念,高校需要大力推動競賽創新教育的發展模式,推動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在新形勢下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努力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高校需要促進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創新創業帶動整體社會的發展。高校競賽創新育人教育就是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幫助和平臺,引導學生提升競賽創新的能力和意識,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競賽創新活動開拓思路和視野,學生們在競賽創新教育中不斷成長。通過比賽,在短期內就能改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考的方式,長期的堅持,更能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更能明確個人發展方向。因此我們要努力加強學生的競賽創新精神,競賽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作者:霍楷 劉元芳 單位:東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