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新型學徒制下校企人才培養探索
時間:2022-09-09 09:43:35
導語:企業新型學徒制下校企人才培養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企合作是目前公認的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關鍵手段,但校企合作存在很多問題,導致企業的參與度不高,人才培養成效不顯著。因此早期探索了現代學徒制,現在則轉向企業新型學徒制,這是一種更有效率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本文當中,基于比較視野分析了企業新型學徒制,同時結合綜合分析的方法,探討了企業新型學徒制下的校企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企業新型學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一、比較視野下的企業新型學徒制
本文研究的主題是基于企業新型學徒制,注意這個明顯不是現代學徒制,實施意義、指導思想上都存在不一樣的地方。從人才培養模式的角度來說,區別更大,現代學徒制是學校和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培育人才,但學校是主導,而企業新型學徒制雖然同樣需要簽訂協議,但企業和學校分別進行人才培養,并且工學一體。在企業新型學徒制上,突出的是企業的主導作用,人才的培養是為企業服務的,企業會主導并且確定具體的培養任務,然后企業和教育培訓機構會分別承擔相應的培養任務,企業培養會通過企業導師帶徒弟的方式培養學徒,而教育培訓機構則采取工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式。培養的人才主體上,新型學徒制主要是針對與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技能崗位新招用人員和新轉崗人員,培養的主體是企業,教育培訓機構則是起到輔助作用。這是一種新型的校企合作形式,推動校企深度合作。
二、企業新型學徒制背景下的校企人才培養模式
(一)企業新型學徒人才培養模式特點。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如下特點。首先是學生具有兩種身份,一種是學生,一種是員工。企業招工就是在招生,企業的新進員工入職,就相當于入校。相當于是實習的高級形態,學徒在學校就是學生,在學校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掌握崗位需要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在企業則是員工,要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實踐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薪酬。其次,企業新型學徒制是雙師培養,企業有師傅,學校也有導師,企業有專門的師傅帶徒弟,傳授崗位上的經驗、技能。而在學校,學徒有專業的導師教導,在課堂上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是一種全新的成長模式。再次,雙融學習,學徒在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學習是交替進行的,在企業的學習是在崗位上跟著企業師傅學,在學校則跟著學校導師學。這里邊需要科學地調配交替時間,學制具有彈性,并且呈現多元化的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工學交替的矛盾,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實現工學的真正融合。最后,經費雙補,人社部、財政部有專門的培訓???,來保證新型學徒制的落實,企業也要列支職工培訓經費專門來開展新型學徒培訓,在多方聯動下,保障資金的支持,實現校企雙贏。(二)企業新型學徒人才培養模式思考。企業新型學徒制本質上也是一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當然與傳統的校企合作不一樣,主要體現就在于能夠實現學校和企業的深度融合,共同致力于人才的培養,校企合作要實現深度融合,實際上也需要讓企業和學校真正地實現共同培養人才。在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當中,突出的是企業的主導作用,培訓任務由企業來確定,學校方面就需要去配合企業的培訓任務要求和工作目標。根據前文針對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突出的重點就是要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目前的訂單班有這樣的一種特點,但訂單班是企業配合學校,雖然都是與企業需求掛鉤,但培訓的主體是學校,企業的作用不明顯,人才培養上也是企業派駐人員到學校去任教。企業新型學徒制,表面上看也是這樣的模式,但實際上是企業和學校有著各自的工作模式,企業不必派人到學校,直接在企業內部擔任師傅,培育員工。而學校配合企業的培養任務重點傳授理論知識與技能。學徒、學校和企業三方要簽訂協議,明確各方權益以及學徒在崗培養的具體崗位、內容和權益保障等。對于一個比較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起點是招生,在企業新型學徒制下,則突出的是招工,企業要與學校合作,通過招工的形式招聘人員,而這些新進人員的培訓,針對的是企業的工作崗位,依托工作崗位來制定培訓內容,然后學校輔助企業承擔相應的培訓責任,幫助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培訓。可以從訂單班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要求嚴格遴選合格人才,明確企業和學校的職責,企業會根據近期急缺的崗位來進行招工,那么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研究招生方案,并且嚴格落實下來,然后與學徒之間三方簽訂協議,明確各自的職責與權力。招生工作由企業來進行,選擇符合相關要求的學徒人員,然后在合作學校注冊并錄取,未達到法定行為能力的學徒,要學徒、監護人、企業和學校四方簽訂合約,確定好學徒在職學習的崗位、內容與利益保證。要求企業要明確用人標準,學徒的職業發展通道與薪酬,并且要明確培養的目標、內容、期限、考核辦法,然后企業和學校共同研究選定合適的專業,組織“訂單班”,學校方面則與企業溝通,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案和相關的專業、專業目標、課程等,同時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企業在企業內部執行這一教學計劃,重點是突出企業工作崗位上的經驗培訓、技能培訓。而學校則重點是基于工學結合來實現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傳授。在科學的調配中各自達成教學目標,最終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企業和學校要共同制定評價體系和監控體系,建立與新興學徒制相適應的培訓管理制度,學徒管理制度,并且要落實到位。利用互聯網來搭建平臺,創造學徒、教師和企業師傅相互學習、交流和研討的學習共同體,以項目化的課題來展開培訓工作。
企業新型學徒制是目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的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現代學徒制的改進,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校企深度融合,是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周戈.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合作機制創新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6):416.
[2]董煥和.關于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幾點思考[J].職業,2017,(21):26-27
[3]劉忠彬,程潞,張沙等.企業新型學徒制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J].職業,2018,(03):26-27.
作者:楊 昭 史立華 韓彥林 楊 曦 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酒店信息化人才培養路徑分析
- 下一篇:創新創業專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