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院校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時間:2022-10-08 08:32:12

導語:農科院校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科院校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摘要:互聯網對大學教育的沖擊倒逼著教育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型跨越的新階段。本文在對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提出從打造多渠道學習平臺、革新教學方法手段、建立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創新教育模塊和完善教育考評機制等方面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途徑,逐步建立以能力提升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農科院校;人才培養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主要體現在能夠將分散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優質教學資源整合到一起,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對教育的沖擊正驅使甚至倒逼著教育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革新。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方法、規則和精神,成為高校轉變教學模式的重要思維方式。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發展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型跨越的新階段,農業高端人才的大量需求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農科類院校作為現代農業人才培養的搖籃,需要把互聯網思維嵌入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努力做好專業與產業對接、人才規格與社會需求銜接,推進信息技術與農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以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基于此,為全面了解農科院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狀況,筆者以河南農業大學在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2000份,收回問卷1963份,回收率98.15%,其中有效問卷1849份,有效率達94.19%。

1農科院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1.1互聯網學習現狀認知。隨著互聯網的推廣普及,使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從調查結果看,通過教師和學校的引導進行網上專業學習的學生占比為70.71%,但學生使用互聯網學習的效率不高。50.71%的學生表示在互聯網學習過程中,偶爾會遇到一些困難,26.13%的學生表示在互聯網學習中沒有遇到困難,認為互聯網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17.64%的學生表示在互聯網學習中經常遇到困難,認為傳統的面對面交流的方式更好,僅有5.52%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傮w來看,互聯網學習逐漸走入學生學習生活,如何把網上學習與傳統教學有機融合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需要思考與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1.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觀念更加開放、多元。傳統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授、學生傾聽的形式開展,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比較嚴謹,但容易形成枯燥、一言堂的學習氛圍。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調查顯示,42.38%的學生表示教師上課只使用PPT、投影儀進行輔助教學,35.52%的學生表示教師經常會使用一些現代教學方法,13.18%的學生表示教師偶爾會使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僅有8.92%的學生表示教師上課只使用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學方式正逐漸進入大學課堂,總體來看,學生對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并愿意主動嘗試使用。1.3創新教育氛圍及途徑。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引擎。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新生力量更應該把創新當作自己的責任,但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3.69%的學生認為創新是大學生的責任,27.99%的學生則不認為創新是大學生的責任,還有34.15%的學生認為“現在不是,將來會是”,僅有14.17%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傮w來看,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比較薄弱。本次調查主要從創新教育獲取途徑、創新教育氛圍、創新教育活動等方面了解創新教育狀況。從創新氛圍看,50.61%的學生認為學校支持創新、鼓勵創新,32.83%的學生認為學校對創新的鼓勵還不夠。如果有創新活動,76.67%的學生表示愿意參加。另外,大部分學生表示學校及學院組織的科技創新活動還不能充分滿足自身需求,創新氛圍有待改善。從創新影響力看,82.22%的學生表示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較大影響。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后天的培養和教育。因而,大學教育應積極探索如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和勇于創新的能力。1.4實踐教學及設施。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調查顯示47.13%的教師能夠兼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34.35%的教師授課時更重視理論知識,18.52%的教師更重視實踐能力。在理論和實踐教學安排上,能夠將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訓練穿插進行的約占44.65%,27.75%的學生表示實踐能力訓練方面的課程很少。僅2.32%的學生表示沒有實踐環節。在實踐配套設施方面,14.03%的學生認為實踐設施不完善,28.78%的學生認為實踐設施不太完善,43.67%的學生認為實踐設施一般,只有13.52%的學生認為學校實踐教學硬件配套設施很完善。加強大學生的理論基礎教育和實踐能力鍛煉,使學生真正做到懂“農業、愛農業,想干事、會干事”是高等農業院校的基本使命。1.5教育教學考核方法。教育教學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環節,也是評價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目前教學考核主要包括筆試成績和實踐成績兩大類,超六成學生表示當前學校考核主要采用筆試和實踐綜合評定相結合的方式,并且比較認可這種考核方法,但是期末考試形式尚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調查顯示,10.44%的學生表示本專業的考核非常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43.70%的學生表示本專業的考核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45.86%的學生表示本專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還比較欠缺。從調查情況看,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2“互聯網+”背景下完善農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2.1建設多渠道學習平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互聯網時代催生了知識體系的快速增長,教師和學校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以課本為基礎的傳統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學習平臺日益增多,慕課、學堂在線、愛課程等一大批專業學習平臺的興起,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有效地將分散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優質教學資源整合到一起,實現優質資源的全民共享。以課堂教學為基礎,打造線上線下多渠道學習平臺,嘗試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建立教師線上教學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線上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2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學習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課前學生通過視頻等工具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則變成師生互動交流的場所。老師的角色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引導者,也是知識的分享者。翻轉課堂重構了學習流程,使得教學信息清晰明確,復習檢測方便快捷,教學視頻短小精悍,這些特點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制作課程視頻或者篩選合適的視頻進行教學,在課堂的師生互動環節中,老師也要能夠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革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實施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是老師不斷充實提高的過程。2.3建立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實現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是指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探索構建實驗、實踐和實習多層次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各學科培養特點和目標,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依托學校實驗中心,整合實驗教學內容,創新新型實驗教學平臺,開展本科生自主設計、實驗和分析的探究式實驗。本科期間深入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通過計劃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實習引導學生到學校實習基地或者企事業單位進行長時間不間斷的專項實習,推進政用產學研深度融合。這種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涵蓋專業學習的全階段,為學生今后踏入社會打下堅定基礎。2.4構建創新教育模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創新不僅要挖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要求教師擁有創新精神。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具備相應的創新能力和知識結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教育觀點,從注入式教學向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方向轉變,教師在課堂上善于調控課堂教學活動,努力營造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誘發學生想象力,觸發創新靈感。在課本之外,以第二課堂為載體,激勵學生參加國內、省內、校內等各級各類專業技能比賽,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2.5改革教育管理考評機制,實現教育質量內涵式發展。現有教育管理考評主要采用期末考核方式,通常通過考前突擊復習就能在期末考試中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筆試成績在綜合成績中還是占主導地位,當前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監管還不夠。網絡學習、實踐能力和創新水平等方面還缺乏相應系統的考核方法。改革教育管理考評機制,加強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監管,完善學習成績考核層次,從理論、實踐、網絡、創新等方面全方位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結合農科院校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探索并實踐線上線下學習的成績認定及相關配套機制,嘗試構建多維評價體系,促進高等教育質量的內涵式發展,以適應信息時代社會經濟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祝衛東.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問題[J].行政管理改革,2016,7(7):57-62.

[2]李文軍.論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作用[J].求索,2017(9):67-72.

[3]孫誠,王占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師資隊伍結構現狀分析[J].大學:研究版,2010(8):70-79.

[4]孫忠富,杜克明,鄭飛翔,等.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研究與應用展望[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15(6):63-71.

[5]鐘秉林.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校內涵發展[J].探索與爭鳴,2017(8):33-36.

[6]張倩.案例教學法在商學教育中的創新性運用探究———基于MOOC和翻轉課堂的視角[J].上海管理科學,2016,38(4):121-124.

[7]欒召學.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技信息,2009(35):1104.

作者:栗瀅超 屈夢華 杜如宇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