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創造能力培養

時間:2022-10-08 08:34:06

導語:音樂教育創造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創造能力培養

形象發展創造性,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宗旨和出發點,該教學方法非常獨特,其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尤其是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奧爾夫的音樂教學內容可簡述為“節奏為基礎、朗讀入手、結合動作、使用奧爾夫樂器、能力訓練、即興創作”等多種形式,這些教學形式并不是單一的運用,而是將多種形式融匯貫通。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即興創作

即興創作作為發展學生創造能力,實現其創造性教學的有效手段它貫穿在奧爾夫教學實踐的始終。奧爾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一整套關于進行即興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上,學生們能夠進入多彩的藝術世界,大量的即興創造成分融入教學之中,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歌詞說白、律動、舞蹈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通過視聽練耳、體態律動、即興演奏、表演等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實踐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悟能力。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奧爾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采用各種手段——語言、動作、合唱和節奏進行即興創作,同時還借助奧爾夫打擊樂器及若干教具,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并即興表達自己的樂思,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了音樂的知識和技能,還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發展創造力??梢?,音樂教育是最富有創造性的一種教育形式。音樂教育者在傳授學生基本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礎——節奏

節奏能夠以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種多樣的節奏即興創編活動和游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培養其創造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在加登納的多元智能結構理論中,音樂智能主要由節奏的感受性組成。每一種智能都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環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這些智能得到開發和培育起著關鍵的作用。達爾克羅茲提出的體態律動教學法也提倡學生用全身心去感受音樂、演奏音樂。達爾克羅茲說:“節奏要靠行走能夠感受到”,通過行走他讓你整個身體都感受到現在的速度是什么,他也用整個身體的高低層面的變化來知道旋律的上行和下行。達爾克羅茲他從頭到底都是在行走,都是在用類似于舞蹈的方式去感受音樂,他讓學生在行走中體會節奏帶來的快樂。音樂亦是一種語言,在奧爾夫音樂課堂中教師重視語言動作來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比如用節奏的形式進行自我介紹,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感受節奏的魅力。教師也可讓學生模仿生活中最熟悉的聲音,感知音樂節奏,如讓學生模仿敲門的聲音及鴨子叫的聲音。這樣的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創造興趣。節奏的趣味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感覺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實踐,學生的節奏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音樂無處不在,教師應時常告知學生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音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載體——游戲

愛玩是小孩的天性,不是只有小孩喜歡玩游戲,成年人、老年人也都喜歡玩游戲,而在游戲中學音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們只有在這種放松愉快的心態下才能產生創造性的思想,從而激勵其創造的意識,在游戲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編新穎的旋律。通過游戲讓學生鞏固知識,在游戲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習趣味,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游戲中反映敏捷,臨場發揮靈活多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奧爾夫的課堂中,豐富的音響、鮮明的節奏、動聽的音調都會使學生情緒激動、表情愉快,這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肢體動作及奧爾夫樂器,將音樂通過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形式表現出來,在傾聽和用肢體動作表演音樂的游戲過程中,學生們能感受到歌曲所傳達的強大信息。音樂游戲與一般的游戲不同,它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感受,在根本上服從音樂的指導。如在《蝸牛與黃鵬》歌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創作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設計好游戲過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蝸牛、黃鵬、葡萄架等角色進行扮演,可以單獨扮演也可與其他同學合作。教師可以運用情景性故事再現音樂,讓學生根據歌詞設計故事情節及動作,比如讓學生根據樂曲的節奏模仿蝸牛爬葡萄樹的動作,每個人都能從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使音樂課堂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音樂活動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傾聽音樂,培養音樂感受力,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中快樂地游戲,在游戲中不斷深入地理解音樂,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中,喜歡音樂、享受音樂。

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音樂形象教育

形象性是包括音樂在內的一切藝術學習的共同特點,通過音樂形象教育培養學生們的發明創造能力,是音樂教育過程中的關鍵所在。雖然音樂形象并不是在一切音樂中都有明確的表現,但是,凡是主題鮮明的音樂作品一般都蘊含著生動的音樂形象,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音樂憑借聲波震動而存在,通過人類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通過有組織的音響直接刺激人的聽覺,根據不同音高、節奏、力度、速度、音色等種種表現形式引起聽眾的共鳴,對人的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感染作用。觀眾在有組織的音響下,通過音樂中的音高、音長、節奏、緊張度及風格等手段,能夠根據“同構”規律在大腦產生視覺對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范唱、范奏及精選的音響與音像材料中,應加強音樂形象教育。因為生動的形象對音樂作品的解釋能更加具體化,能更好地詮釋作曲者的心境及藝術觀念。比如圣桑的作品《動物狂歡節》,他在塑造“天鵝”的音樂形象時,以鋼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著大提琴奏出美麗迷人的旋律,勾勒出天鵝高貴優雅、安詳浮游的畫面。在欣賞此作品時,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生動的音樂形象,調動他們的審美感受力,在腦海中形成天鵝的形象。然后,老師可讓學生畫出腦海中天鵝的模樣或模仿天鵝的經典動作,用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梢?,在音樂形象教育的過程中,學生聽到觸動心靈的音樂,會潛意識地產生“再造想象”,進而促使“創造想象”的產生。

總之,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要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才能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五、結語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媒介、以審美為核心的一種教育形式,音樂教育者在培養學生欣賞能力、提高學生審美水平的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實踐及體驗不斷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欣賞美、感悟美的同時創造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升。

作者:張必強 單位: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