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制模式下先進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10-17 09:13:39
導語:學徒制模式下先進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的深入,智能制造人才培養體系的健全、人才發展機制的創新、人才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成為實現制造強國的關鍵保障因素。本文以金華市先進制造業為例,以學徒制培養模式為視角,探索“新訂單委培”人才培養模式,從相關利益者的訴求出發進行運行機制設計,為制造業解決人才困境尋找出路。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運行機制;校企合作
2019年3月,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了《浙江省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文件中規定優先支持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工作,以培養中、高級技術工人為主,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由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以下簡稱“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脫產或半脫產培訓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這其中企業承擔新型學徒制培養的主要職責[1]。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現代學徒制中學校一頭熱,企業積極性難以調動的局面,企業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主動尋求與學校合作,提出人才培養需求,或者能成為破解企業技工荒困境的有效途徑。
1相關概念及政策
1.1現代師徒制2014年5月2日,國務院了(國發〔2014〕19號)號《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文件,提出要“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2]。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專門了(教職成[2014]9號)《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文件,對如何開展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并于15年8月公布了首批165家試點單位名單[3]。2016年03月21日教育部(教職成司函〔2016〕31號)關于印發《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2016年工作要點》中再次強調要“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4]?,F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制培養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為適應現代工業化大生產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職教模式。在這些文件中提及的現代學徒制,其核心內容就是“校企聯合、雙導師培養、工學交替、崗位成才”。1.2企業新型學徒制。2015年7月2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了《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在12個省(區、市)進行試點,要求每個省(區、市)選擇3~5家大中型企業作為試點單位,每家企業選拔100人左右參加學徒制培訓[5]。2016年7月在河北等10個省(區)啟動第二批新型學徒制試點。2017年1月18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要制定實施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政策,加快推進工學一體、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培訓模式,健全勞動者素質提升長效機制,滿足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人力資源需求[6]。企業新型學徒制是與現代學徒制一樣,都是將職業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但不同的是,企業新型學徒制是以企業員工作為培養對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企業為主體、學校為輔助的“企校合作式”的技能人才培養方式,以培養企業在崗職工即“學徒”的職業能力為核心,以“企校雙導師”聯合培養機制作為支撐,突出企業為人才培養的主導者地位[7]。
2相關背景
2.1產業發展情況。金華市是制造業大市,依托市場,推動了市區汽摩配、義烏小商品、永康五金、蘭溪棉紡織、東陽紅木家具、浦江水晶、武義特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等塊狀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制造+市場”的獨特優勢。2017年,金華市五大千億產業增加值1839.6億元,現價增長7.0%,占GDP的47.5%。其中制造業增加值1102.1億元,增長5.6%;先進裝備制造增加值537.1億元,增長6.3%;健康生物醫藥增加值226.0億元,增長10.5%[8]。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6%、6.1%、13.9%、20%[9]。金華市的制造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在2019年金華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光電子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培育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重量級未來產業,力爭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各增長10%以上,力爭八大傳統制造業新產品產值率35%以上、規上產值4000億元。2.2人才供需情況。制造業作為金華市傳統行業,在人才招聘市場上一直以老大的身份出現。據人才市場數據統計,近幾年,金華制造業依靠其原有的基礎和體量依然延續著崗位貢獻最大,缺工最嚴峻的狀態,2018年制造業招聘崗位與求職者比例是1.7:1,從供求比上可以看出,1.7個崗位相對應1個求職者,崗位缺口較大的。通過調研發現,金華市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建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制造業人才結構過剩與短缺并存;二是制造業人才培養與智造企業所需人才并不夠匹配;三是企業在制造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四是制造業生產一線職工,特別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整體較低,發展道路不順暢。2.3產業發展機遇。2016年12月27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南》)?!吨改稀分袑χ圃鞓I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進行了預測:至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將達950萬人[10]?!吨改稀分羞€提出了推進制造業人才供給結構改革、加快實現產業和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人才關鍵能力和素質、打造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造就技藝精湛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優化制造業人才發展環境七項核心任務全面打造先進制造業人才隊伍等七項核心任務全面打造先進制造業人才隊伍,并提出要加大制造業人才培養投入力度,確保制造業人才培養的落實[10]。
3金華市先進制造業人才培養運行機制——基于學徒制模式
3.1目的。通過招生方法創新、培養方案優化、課程生態改良、新型學徒制教學、因材施教等改革措施,為制造類企業培養至少能夠穩定工作三年以上;具有相關專業的系統性專業知識和靈活運用能力;能夠熟練從事制造業相關崗位操作;具備班組長的基本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責任意識、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表達能力、信息收集和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愛崗敬業的制造業人才;全面解決制造業基礎人才用人問題。3.2學徒制模式實施方案——“新訂單委培”。所謂新訂單委培是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相關法律和國家相關部委的政策文件精神,應用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等方法、校企合作教學、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適合當前社會需要的新訂單委培方法。具體如下。(1)用人單位提早一年制定用人計劃,提出訂單,受托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牽頭與用人單位一起,共同制定并確認培養方案和課程開發計劃,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合作培養協議。(2)學校把訂單納入當年招生計劃,然后根據企業對生源地域的喜好和生源性格、習慣、生活環境等的要求,聯系相應地域的合作中學和中職,在對學生和家長進行行業、就業和職業發展情況,訂單培養方法和過程,訂單內容等情況的詳細說明后,通過學生自愿報名、檢驗學業成績、校企聯合面試等環節,擇優錄取通過檢驗和面試的學生,學生與企業和學校分別簽訂就業和入學意向協議,明確涉及各方的權利和義務。(3)實施三段式培養方案。根據對金華市制造類企業的廣泛調研和認證,針對制造類崗位的培養方案擬采取以下三段式培養:一年級,校內基礎教學年,完成大專層次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二年級,專業教學年,結合崗位實際情境、通過校企雙重師徒制和工學交替實施專業課程和通用能力教學;三年級,頂崗實習年,通過獨立完成崗位工作,積累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職業能力、養成職業素質、達成教學目標。(4)專業教學考核方法。每一階段結束,都由學校會同企業,對學生崗位操作能力和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分別考核,全部通過為合格,并結合職業資格證書和等級鑒定,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未取得,視為本階段不合格。3.3相關利益方的獲得感。3.3.1對于企業。有利于解決企業用工數量和質量問題;有助于解決企業人員頻繁流動的問題;有助于解決企業選人、育人成本高的問題;有助于企業獲得政府的培訓補貼;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品牌效應和社會影響力。3.3.2對于學生。能夠幫助更多的中學(職)學生實現大學夢;大學一畢業就能成為知名企業技術員,而非新訂單委培的學生只能從普通員工做起;一進校就簽訂就業保障協議,職業發展有充分保障;一年級專業基礎扎實,二、三年級在崗教學、工學交替,享受企業、學校雙導師指導,職業能力有充分保障;充分尊重學生和家長意愿,在充分了解行業企業的情況下選學校和企業,更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個性。3.3.3對于學校。有助于建立起穩定可靠的生源和高質量的就業渠道;引入企業兼職老師,強化了師資隊伍;節省大量專業實訓設備投入,有助于解決設備和技術跟不上企業發展的問題;有助于促進學校老師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鍛煉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學校做出專業特色,為學校的長久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能夠為企業和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學校的品牌形象。
4結語
現代學徒制由于學校是主體,企業缺乏積極性,但學校有生源,是人力資源的主要提供者,而企業新型學徒制雖是由企業主導,但由于本身招工困難,其提供的又是非學歷教育,人才引進難有保障,所以,兩者都存在一定弊端。新訂單委培是融合了現代學徒制以及企業新型學徒制兩種模式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既能發揮現代學徒制中高校學歷教育的優勢,又能激發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確保為制造業輸送穩定、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作者:陳曉萍 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論文
- 下一篇:培養藥學類創新創業人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