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財融合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塑
時間:2022-04-28 11:28:15
導語:業財融合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業財融合是新經濟時代出現的新概念,是企業改善決策制定機制、精細化管理的必然選擇,它要求高校在培養財務人員時突破財務思維、革新傳統模。本文在闡述業財融合背景的基礎上,指出業財融合模式對會計人員的影響,進而提出高職院校在業財融合背景下重塑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業財融合;會計人才;培養體系
一、業財融合產生的背景
所謂的“業財融合”就是指將企業的財務和業務進行有機融合,這個新概念成為近些年“財務圈”的熱點話題,一方面為我們的財務會計指明了未來轉型的方向,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的財務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業財融合的產生離不開大智移云技術的推動、國家政策密集的出臺和企業發展需求的倒逼。本質上來講,業財融合的精髓其實就是財務商業本質的回歸,財務工作本身是不能脫離經營業務活動而獨立存在的,所以將財務和業務融合其實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將傳統會計的事后監督職能轉變為事中監控和事前預防。這就要求我們的財務人員在經濟新時代背景下不能再僅僅關注自己的職責區域,而是要從宏觀的角度將財務工作和實際業務聯系起來,幫助業務人員和其他部門解決問題,協助企業管理層共同致力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二、業財融合對會計人才培養的影響
(一)業財融合需要會計人員增強主動服務意識。最原始的會計資料都是來源于一定的經濟業務活動,財務部門通常都是伴隨著公司業務的發生和需要而存在。傳統觀念認為,財務人員就是進行基礎的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發揮著監督經濟業務的職能,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很少會深入關注經濟業務的發展。業財融合概念的出現顛覆了我們對財務觀念的傳統認知,它要求我們的會計人員要以經濟業務活動為主線,主動接觸業務,了解業務的來龍去脈,協同業務部門的人員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二)業財融合需要會計人員拓寬知識面。一直以來,大家對會計人員的定位就是“會做賬”,這也是導致現階段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將重點放在教會學生處理賬務上,但是隨著經濟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工作已經被機器替代,會計電算化和各種財務軟件的出現也給上述傳統的會計人才的培養定位觀念提出了新挑戰。業財融合新觀念的出現要求我們的會計人員不再是能簡單地進行賬務處理,它更需要會計人員拓寬知識面,不僅要精通會計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財務管理、成本預算、風險評估、法律和業務運營等多方面的知識。(三)業財融合要求會計人員學會用數據說話。財務人員的工作離不開數據分析和處理,在當前大智移云、區塊鏈和大數據的信息化時代,我們的財務工作更要用數據說話。業財融合要求將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把各職能部門連同一體,建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平臺,而我們的財務人員需要從這個數據庫平臺中挖掘和選取所需的信息,然后充分利用各種財務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顯然,業財融合背景下,我們財務人員就要不斷提高自己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和攫取數據的能力,學會運用Excel和SAS等數據分析工具,能熟練掌握各種財務軟件,學會用財務數據解決問題。(四)業財融合要求會計人員強化溝通協調能力。一直以來,有了部門劃分之后,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相對獨立性,這顯然與我們業財融合提出的融財務和業務為一體的初衷不相符。業財融合的理念需要我們的會計人員破除部門邊界,發揮團隊合作優勢,不僅要加強與部門內部人員之間的交流合作,更需要學會和業務人員的溝通協調,學會站在業務人員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甚至還需要學會和管理層溝通,學會站在戰略層面為管理層出謀劃策。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體系重塑的對策建議
業財融合是當前經濟發展體制下企業做好財務工作,保持自身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為了迎合這種財務人員的市場新需求,各高職院校應以領先的信息技術為依托,整合課程體系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團隊共建和就業服務支持,解決會計專業教學維度業務與財務深度融合的教學問題,重塑會計人才的培養體系。(一)課程體系建設??茖W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石。會計專業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學科,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設置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時基本上都是采取以“理論課程+實踐實訓”相結合的模式,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人才的培養更需要這樣的課程體系。當然我們需要變革的是將此課程體系按照企業的發展情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基礎支撐層,由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財務共享實訓構成;第二層是經營層,由專業方向課和數據可視化分析實訓及成本分析實訓構成;第三層是戰略層,由專業拓展課和財務預測實訓、管理會計實訓、資本運作實訓、稅務策劃實訓及預算管理實訓構成,構建這樣一個層層遞進、“理論+實踐”的課程體系才能迎合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理論知識需求。(二)實訓基地建設。理論的實踐離不開實訓基地,近些年各高職院校都在不斷加強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實訓基地建設。由于會計專業特點所限,校外實訓基地對會計實習生的吸納程度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我們要解決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訓難題還要從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著手。業財融合要求財務不能脫離業務,而傳統的會計專業的實訓課程多是以教學生處理賬務和看懂數據為目標。這種實訓模式的重心是關注財務,而忽略了對業務的研究,顯然與業財融合的本質有背離。為了迎合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高校應以專業課程資源和崗位實務資源為基礎,模擬制造業產供銷研六大經營活動過程,構建真實工作場景和多功能實訓空間區域的業財融合資源庫、仿真教學綜合平臺、大數據財務分析平臺和業財融合基地為一體的實訓基地,以期使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三)師資團隊共建。專業的師資團隊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之一。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主要來源于應屆的優秀畢業生,他們有扎實的財經知識理論功底,但是由于是直接由“學?!钡健皩W?!钡纳矸蒉D化使他們缺少了到企業基層實踐的經歷,所以在實踐教學這塊幾乎處于空白狀態。業財融合觀念的出現要求我們的教師不能再坐在教室里“教死書”,教師要走出教室,深入企業,了解業態變化,必要時要聯合企業導師共同制訂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組織編寫教材、打造金課,進行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定期或不定期的要求專職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和企業游學。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力爭打造一支理論功底過硬、企業實踐技能過強的師資團隊,以便能更好地發揮他們培育新時代會計人才的使命。
四、結語
綜上所言,業財融合是企業在經濟新時代提出的財務管理新模式,而高校又是財務人員輸出的主要陣地,為了迎合企業這種新模式下的會計人才新需求,各高校必須適時對會計人才的培養體系做出變革。業財融合新模式的出現也說明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和企業深度融合,只有在充分了解企業發展動態和需求的基礎上,高職院校才能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合理配備專業師資團隊。這種有的放矢的人才培養體系重塑也是目前各高職院校在尋求教育變革道路上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崔維瑜.業財融合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J].經貿實踐,2018(12).
[2]魏正濤.經濟轉型背景下業財融合對財務人員素質要求分析[J].人力資源,2019(6).
[3]許瑛.業財融合趨勢下財務人員的發展路徑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9(1).
[4]寧燕妮.業財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新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9(10).
作者:潘麗萍 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職教育產教全程融合人才培養探究
- 下一篇:英語教學“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