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時間:2022-06-15 09:40:29

導語: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摘要:體育院校中的幼兒舞蹈專業是培養掌握幼兒舞蹈教學理論基礎、基本知識等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進行研究,發現當前存在著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生源綜合素質較差、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過程偏重技能訓練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為此通過研究,旨在為解決后續問題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

幼兒舞蹈是培養兒童美育中的重要途徑,由于幼兒舞蹈在教學的過程中具備更加直觀、形象且生動的特點,以及能夠提升幼兒身體素質、情感以及審美,因此受到廣大兒童和家長的喜愛[1]。幼兒是人生發展的最早時期,在這一階段,其具備更加活潑的性格,并且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因此,如何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培養幼兒舞蹈職業人才的教學思想是當前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重點研究的內容。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后發現,當前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對其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到幼兒與其他年齡段舞蹈學生的差別,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造成了培養出的人才與真正的幼兒舞蹈職業需求人才相差較大的問題產生[2]?;诖耍恼聦w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進行研究。

一、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生源綜合素質較差

通過對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培訓學生在就讀高校前的就讀學校類型進行調查得出:目前有50%的學生來自普通高中;42.8%的學生來自藝術中專;6.4%的學生來自開設舞蹈藝體班的高中;剩余學生來自其他中專學校。上述數據隨著時間的變化,呈現出每年逐漸升高的趨勢。通過上述調查數據得出,目前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生源較為復雜,并且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當前藝術高考持續火熱,有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加入到了藝術舞蹈高考當中,因此降低了中專生在體育院校舞蹈專業中的占比[3]。但從目前體育院校的幼兒舞蹈職業生源整體來看,并不意味著高考生在所有生源比例中有所上升,就意味著生源的質量更好。通過調查數據得出,目前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會直接選擇高考文化分數要求相對較低的舞蹈專業,而其他選項當中的學生其文化分數也普遍存在較低的問題。同時,當前教學水平越高的高校,舞蹈專業,尤其是幼兒舞蹈專業中生源為中專生的比例越高。由此可以看出,當前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學生生源主要來自藝術中專、藝校的舞蹈專業學生和普通高中的舞蹈特長生[4]。對于藝術中專和藝校的舞蹈專業學生而言,由于其舞蹈專業學習相對較早,因此在接觸幼兒舞蹈職業培訓過程中,與普通高中的舞蹈藝術特長生而言相對更加容易。因此,在培訓過程中,由于不同生源學生存在較大差異,無法使用一種培訓方式,并且容易造成學生綜合水平相差較大的問題產生,影響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領域整體的培養質量和水平。

二、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過程偏重技能訓練

除上述問題外,在對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還發現其存在偏重技能訓練的問題。整合相關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大部分專業學生在就業期望中填寫的就職崗位為舞蹈教師,且大部分家長也在參與調查中表示,更希望其子女找到相對穩定的職業。然而在真正面臨就業時,大部分人才卻無法順利就職于此類工作崗位,究其原因發現,盡管大部分完成學習的學生具備較高的舞蹈技能,但缺乏舞蹈動作創新能力,只會死板地重復動作,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在社會的全面發展。而大部分幼兒舞蹈專業的人才表示,在考取舞蹈教師編制時對自身缺乏足夠的信心,產生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個人能力與自信心的培養。而在幼兒舞蹈專業中,并不是舞蹈行為標準、技巧應用強便可以代表具備完善的舞蹈能力,而是要求人才在進行舞蹈現場表演時,具備舞臺的隨機應變能力與表情管理能力,恰巧這些能力的培養正是我國當下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教育過程所不具備的。除此之外,在對此方面的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學生不具備舞蹈編導能力,盡管行為技巧可達到標準,但由于與創新表達相關的能力表現不足,導致學生在選擇就職崗位時,仍存在較多問題。此種現象不僅不利于人才就業,同時也對學生在社會的長久發展造成一定困擾[5]。且由于體育院校幼兒舞蹈本身便具備一定的表演特色,而學生僅關注自身的舞蹈技能,卻忽視了舞蹈表演中的形態美,導致舞臺問題十分明顯。另外,針對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相關課程內容更傾向于實踐教學,其內容中缺少對學生的社會教學。因此可以看出,我國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另一主要問題是人才培養過程過于偏重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對人才的創新能力、表演能力、編導能力的訓練,使輸出的舞蹈人才與社會需求呈現一定違背的現象。

三、師資綜合素質存在片面性

在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當中,部分教師是中專畢業,部分教師是外聘且來自各個歌舞團的資深演員。教師整體表現出表演才能突出但學歷較低的現象。通過對某高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水平調查得出,有61.9%的教師學習過教育學;42.8%的教師學習過教育心理學;14.3%的教師學習過教育哲學;38.1的教師上述幾種教育理論均有學習。從調查數據結果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未掌握教育理論方面的知識,并且在調查過程中得出,大部分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教師在學習期間并未接觸過教育理論,只是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在院校組織的培訓時了解到有關教育理論的相關內容[6]。因此,結合數據分析得出,當前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整體綜合素質不夠全面,并且存在專業技能強而理論素養差的問題。師資是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的主要執行者,即使體育院校舞蹈專業擁有最完美的教學計劃,也需要具體的教師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具體實施。在培養幼兒舞蹈職業人才的過程中,若師資力量足夠強大,常常能夠達到彌補教學內容缺陷的問題。而師資力量薄弱,則人才培養的效果將會無法滿足學生和體育院校對人才培養的預期要求,并且會使教學計劃中相對完美的教學目標也無法實現。為此,當前體育院校管理人員應針對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的不同來源,發揮其優勢,彌補缺點。

四、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手段單一

在當前培養幼兒舞蹈職業人才過程中,通常是采用講解和示范的教學方式。雖然對于一般舞蹈技能學習而言,這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但對于幼兒舞蹈職業人才而言,這種帶著任務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缺陷逐漸顯露,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未來學生在進行幼兒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同樣產生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同時,在培養幼兒舞蹈職業人才的過程中,院校教師對于教學科學原理的重視程度不足、未合理安排教學組織、未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等,也會進一步造成人才培養效果不佳。在進行科學系統的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有充足的科學系統的教材作為基礎和前提,但當前的培養過程中并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全面的科學教材體系,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仍然是沿用傳統體育院校的教材,缺少專業性和針對性,無法實現提升幼兒舞蹈職業培養效果的目的[7]。同時,在具體使用教材進行培養過程中,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教師也基本不會為學生訂購有關培養內容的課程教材,上課主要通過教師示范的方式完成。體育院校針對教師在培養過程中是否使用規范性的教學,也并未給出明確的規定。因此受到相關教材的缺乏、教材使用不規范等影響因素的存在,造成了當前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效果不佳的問題。因此,體育院校應當提高其對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規范化的重視程度,并以此為基礎,通過教師的不斷創新研究,提出更多形式的人才培養手段。針對當前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可以得出,實現體育院校幼兒舞蹈職業人才教育更有效的培養效果,應當結合上述提出的四個方面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于幼兒舞蹈職業而言,當前正是該職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體育院校在培養幼兒舞蹈職業人才時應當以培養滿足社會和市場需求的人才作為目標,以此不斷完善培養模式,實現舞蹈教學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歐繁榮,李欣.民辦高校本科休閑體育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05):125-128.

[2]郭秦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培養研究—評《舞蹈基礎與幼兒舞蹈創編》[J].領導科學,2019(21):128.

[3]傅小青.“演編教評組”五項全能的應用型舞蹈人才培養—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舞蹈學院30年巡禮[J].舞蹈,2019(01):98-100.

[4]呂良燕.國家標準框架下北京市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診斷與優化[J].職業技術教育,2020(02):52-57.

[5]劉璐.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課程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07):165-166.

[6]陳慧玲.“互聯網+”背景下《幼兒舞蹈與創編》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尚舞,2020(09):92-93.

[7]朱昭洲.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9(17):262-263.

作者: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