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審美教育新內涵及社會功能

時間:2022-09-22 10:35:55

導語:音樂審美教育新內涵及社會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審美教育新內涵及社會功能

摘要:音樂教育包括學習專業化的音樂理論知識以及培養審美意識等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音樂審美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時代特色。本文通過分析音樂審美教育的發展歷史,探究開展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意義,促進音樂審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音樂審美教育;新內涵;社會功能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開始意識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轉變教育觀念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認識到了音樂教育對學生未來成長的積極意義。此外,在全社會中推行音樂教育,展示音樂的獨特魅力,產生情感共鳴,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水平,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一、我國音樂審美教育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音樂教育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審美功能增強。越來越多音樂領域的專業學者開始研究音樂與社會的內在聯系,因而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音樂審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簡而言之就是利用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或者音樂活動對人們進行審美方面的教育,讓人們從中感受美、發現美、認識美并創造美,獲得人生的啟迪。

1.音樂審美教育理念的形成??鬃邮谴呵飸饑鴷r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認為,人的全面修養和音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表明音樂教育歷史悠久,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雖然我國音樂教育一直存在,但在20世紀之前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音樂教育體系。20世紀中期,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音樂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發展緩慢,音樂教育的效果較差。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發展音樂教育事業,比如增加音樂教育的資金投入等,音樂教育事業獲得快速發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對音樂教育存在偏見和輕視的態度,忽略了音樂教育對人們審美觀念以及健全人格的積極影響。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還沒有正確認識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以至于音樂教育的地位低于語文等文化教育,課時數量少,音樂教師大多由其他專業課教師兼任,教育教學理念比較傳統落后,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缺少實踐課程,久而久之,打擊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容易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抵觸心理,增加了音樂審美教育發展的難度。

二、音樂審美教育的新內涵

原有音樂教育主張追求情感表達,力爭與受眾產生情感共鳴。現代音樂教育在原有音樂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比如審美教育等,涉及的范圍更加廣闊。音樂不僅具有認知功能,還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可以利用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來激發人們的潛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表達自己的情感,排解心中的郁悶,有利于身心健康,因而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通過音樂了解生命的意義,感悟人生的真諦。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情感變化,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享受音樂的同時,幫助其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

三、音樂審美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1.音樂審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形成音樂理論知識框架,增長知識,欣賞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音樂,鍛煉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情感表達能力以及創造力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接受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音樂的節奏、音色等專業知識,了解了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以音樂為基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音樂成為自己人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實現音樂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

2.音樂審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要靈活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主動性,及時了解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音樂表達自己復雜的感情,讓音樂成為學生情感表達、凈化心靈的重要途徑。

3.音樂審美教育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必然會接觸到民族音樂。學生會系統的學習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語言特色、親自演唱民族音樂等,甚至還會對民族音樂提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對民族音樂進行創新,這不僅是對民族音樂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音樂審美教育的社會作用

音樂審美教育不僅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還會對社會發展產生促進作用。以人為本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所承受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更需要音樂等不同的方式來釋放壓力。與此同時,構建和諧社會對人們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市場經濟時代要求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培養目標,總而言之,必須重視人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以及終身發展,提高人們的創造意識以及創新能力。

1.音樂審美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創新能力。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對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對傳統勞動型人才的需求量減少,這就要求人們在掌握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主動學習,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音樂審美教育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鼓勵人們在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知識進行再創造,而創造的基礎是想象力,音樂審美教育會引導人們產生聯想,擴大人們的想象空間,給人們以靈感啟發,這符合市場經濟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強音樂審美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市場競爭力,為人們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2.音樂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娛樂功能相互促進。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最先接觸到的是音樂的娛樂功能,這也是音樂教育最基本的功能。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通過音樂教育人們,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人們在進行音樂創作之前,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主要以不同的聲音組合給人們以審美體驗,比如懂得欣賞音樂,了解受眾的喜好,所創作的音樂必須積極向上,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從這一方面來講,音樂審美教育具有社會性。

3.音樂審美教育實現了人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偶爾能從報紙或者其他媒體上看到因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原因自殺或者自殘的新聞,由此可見,心理疾病已經對人們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威脅。音樂涵蓋了人們的眾多情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和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音樂,在產生情感共鳴的同時,音樂會幫助人們消除負面情緒,發現生活的美好,重拾生活的信心,避免因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而產生的心理問題,遠離心理疾病,健康生活,快樂生活,有利于社會的安定。音樂是對當地文化以及時代文化的集中體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進行音樂審美教育,可以讓人們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感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開闊眼界。

此外,通過音樂審美教育還可以讓人們了解過去的歷史文化,銘記歷史,更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五、結語音樂審美教育符合我國開展素質教育以及藝術教育的理念,只有明確音樂審美教育的終極目標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和措施,通過聘請專業的音樂教師、組織音樂教師座談會等形式來提高音樂教育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全面健康發展。同時,在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還應引導學生多學習積極健康的音樂,遠離充滿負能量的音樂,健康成長,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姚思源.中國當代學校教育•音樂教育文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薛惠芝.自然科學課程中科學美及其美育功能[J].中國成人教育,2002,(8):20.

[4]林星蕙.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上),2011,(6):15.

作者:姜大治 單位:肇慶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