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促進家校合一發展研討
時間:2022-03-27 05:41:00
導語:三生教育促進家校合一發展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生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切入點,實施“三生教育”要堅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統一的基本途徑,整合力量,幫助家長提高綜合素質,轉變家庭教育觀念,用積極、良好的行為給學生作榜樣和示范,引導學生樹立“三生教育”真善美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為了使理論聯系實際,使“三生教育”知識深入家庭,使學生在老師和父母的關心、指導下努力實踐并體驗“三生教育”,讓每個生命在體驗中得到感悟,獲得升華,我校“三生教育”的實踐團隊教師于2008—2010年寒、暑假開展了“三生教育進家庭”的家訪調查活動,目的是將“三生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使學校與家庭在學生的“三生教育”問題上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關注他們的健康成長,促使他們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幸福生活,把“三生教育”的核心宗旨落到實處,體現了“三生教育”是一種務實務本的教育。只有當家庭的“三生教育”與學校的“三生教育”和社會的“三生教育”契合,目標一致,力量趨同,才能最大限度發揮“三生教育”的功效。在“三生教育”走進家庭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克服了很多困難,走訪了不同條件的家庭,用心做、用情做,得到家長的認可和好評,收到良好的效果。
1調查結果與分析
此次“三生教育”走進家庭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此次家訪內容涉及父母對孩子的了解、教育方式、認識和家長對“三生教育”的態度等七個方面。從問卷調查統計分析來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1.1學生接受“三生教育”后的表現
表1.你的孩子進入大學是否有所進步從分析調查來看,86%以上的家長認為經過“三生教育”的學習后,孩子比以前更能能主動參與家里的勞動,更加理解父母的疾苦,很多男同學會煮飯、能下地干活;在聯系方式主要靠手機聯絡的今天,也還有50%以上的同學經常給父母寫信,進行情感交流,報告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表達對父母的關心,對父母的批評教育能表示理解;大部份孩子都十分關心父母,被調查者中60%以上的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約60%的孩子會為父母慶祝,也有一部份孩子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知道父母生日,但認為不需要慶祝;只有14%的家長認為孩子沒進步,少部分孩子不會做家務,這與家長的溺愛與教育的缺失息息相關,父母沒能從小很好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導致到大學后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產生諸多心理問題。所以,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重要環境,而“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原始、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教育項目,任何家長都無法回避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所遇到的問題,同時教育也應該把課堂與實踐緊密的聯系起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清楚的認識到“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存教育是基礎,生活教育是方向”,培養學生熱愛生命,才能很好的生存,才能享受生活。
1.2學生的消費需求
分析:本校地處邊陲,在校學生多來自農村家庭,加之當地消費水平與省會學校相比略低,故80%以上同學的生活費在500元以下,也有少部份同學在700元左右,當然也存在一部份高消費人群,身為學生,衣食來源全靠父母,而家庭因素使學生們的消費水平與觀念參差不齊,給學生一個理財方面的學習,才能讓他們有計劃的消費,合理開支生活費。
1.3家長對孩子的了解
分析:誰不希望與孩子親密無間,但家長與孩子間的代溝日趨明顯,能做到者寥寥無幾。在被調查中,69%的父母認為基本了解孩子,只有15%的家長認為對孩子十分了解,而不了解的也仍有16%,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夠了解?又怎樣去培養與教育呢?絕大多數的父母知道孩子的生日,大部份父母會送孩子禮物,會為其慶祝,而30%以上的父母認為不用送禮,孩子不需要或連孩子生日都不清楚。父母需要關心孩子,孩子也要理解父母,彼此間應加強溝通和聯系,無論是一句祝福,還是一道特意準備的佳肴,就足夠讓他們滿足。其實許多付出與細心都不多余,要了解一個孩子,走近一個孩子,父母就需要一點一滴做起。分析:現在大部份家長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的同時,也開始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了。大多數家長會經常與孩子溝通,與他們談論學校里的生活,這是父母與孩子交流采取比較好的一種方式。也有部份家長采取與老師聯系,能準確的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溝通與交流,也需要一種適合的方式,彼此坦誠交流較好,否則會適得其反。
1.4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表11.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表現表12.在孩子遭遇挫折或考試失敗時,您如何教育孩子走出困境表13.當孩子向您問起關于死亡的問題時,您采取的應對措施表14.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哪些方面進行引導分析:在教育孩子方面,以前的父母之命不可違已不再實用,孩子接受了新的教育,他們有了自己獨立的新思想。90%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允許他們發表意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絕大多數的家長會給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走出困境,當孩子面對死亡的問題,父母也能加以引導,這些都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一種健康的環境。用愛的方式進行教育,能讓孩子易于接受并且有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打罵和過激的方式會讓他們自卑,甚至對生活缺乏安全感,而不聞不問,則是一種最大的漠視,它會摧毀一個孩子積極向上的態度。大多數家長希望在生活方面引導孩子,可見一個孩子懂得怎樣生活,才能更好地生存。
1.5家長對孩子的認識
表15.您的孩子目前最大的壓力來自哪些方面分析:現實社會的諸多因素讓孩子面臨著許多壓力,50%以上的家長認為孩子目前最大的壓力來自于學習成績,面對孩子的未來,約一半的家長主張讓孩子努力自己創造生活,而一些家長認為要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需要鍛煉,獨自去拼搏會讓他們變得更堅韌,更能經受風雨??墒瞧床牡缆飞夏切╁e誤的抉擇,年少的無知,輕狂的沖動,需要有人去勸阻、引導、指點迷津。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不代表家長代替孩子努力,而是家長指引孩子去努力,矯正他們的路,而路上的障礙由他們自己掃除。
1.6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
表17.在“三生教育”內容中,您最想讓孩子在哪方面得到鍛煉分析:在“三生教育”的三個方面,家長對孩子都有所期待,而在生存方面期待較高,大部分家長認為生存能力關系到孩子的生命與健康,孩子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在復雜的社會中立足,就是家長們最大的心愿。所以,學校將進一步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境,強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為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1.7家長對“三生教育”的認識與態度
表18.家長對“三生教育”的了解程度分析:大部份家長對學校開展的“三生教育”不是很了解,但基本上都表示支持,可見家長們對學校開展的活動有很高的信任度。而“三生教育”是一個貫徹生命、生存、生活的課程,不僅需要學生的支持,也需要得到家長的理解與配合,而學生,就是一個學校與家長溝通的紐帶,應充分發揮這條紐帶的作用。關于生命的到來,家長認為不僅要關愛自己,也要關愛他人。他們把親人視為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可見親情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學校的關愛與家長的關懷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希望讓這份愛的力量促進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2“三生教育”進家庭的必要性
家訪能讓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在家庭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因材施教,主動引導、幫助和協同家庭共同實施“三生教育”,主動爭取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家庭、社會對實施“三生教育”的積極作用。
2.1能增強家長的責任心,提高家長對生命、生存、生活的認識程度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但是有的家長不懂得如何教育,加上孩子沒有考取更理想學校,致使學生失去信心,家長失去愛心。因此,“三生教育”家訪活動,能體現學校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愛,同時對生活困難的學生也有進一步的了解,增強家長的責任心,以身作則,嚴格管理,注重情感,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只有教師與家長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識,才能促進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2能解決老師、學生在學校無法面談的問題由于思茅師專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教師對其的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現象,對家庭的了解更是無法深入。在認定學生困難程度上只能靠學生打來的證明及材料判斷,無法真實的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及困難程度,這就對學生的了解難免會存在偏差。所以“三生教育”家訪活動,能拉近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距離,面對面進行溝通和交流,形成有利于實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圍,對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外,不失時機的對家長進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宣傳,讓家長真正了解“三生教育”的含義,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2.3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狀態、言行舉止,教育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子女對所經歷的事件的認知與適應,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心理發展和健康成長。在家庭中,父母都應注意各自性格的長處與短處,不但要做到揚長避短,而且要做到取長補短,發揮各自性格的優勢,促使家庭保持和睦、融洽,對孩子性格的良好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應把教育內容時刻融會到日常生活之中,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2.4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
教師、家長、學生共同相處,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有利于意見的交換,有助于達成共識,更容易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家訪,教師可了解到學生在家表現,日常行為,家庭教育,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家長也能了解到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學校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常規,這樣家長能更有效地配合學校做好工作;教師上門家訪,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這是對學生的鼓勵。很多學生都表示這樣的溝通方式很好,大學老師家訪還是第一次。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幾乎所有家長都能接受老師的建議,并表示愿意和老師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3建議與對策
3.1教師要有“備”而行,有的放矢
教師的家訪是手段,目的是教育好學生,因此對不同家庭學生,家訪的側重點應有所區別。家訪要做到有針對性,要找到談話的切入點,把握好談話的內容,引導家長進一步認識生命、生存、生活的意義,才能提高教育的實效。
3.2利用有利時機進行“三生教育”進家庭活動
由于思茅師專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給家訪活動帶來了諸多不便。因此要找準時機,利用假期、出差、節假日的時間恰當的進行家訪。
3.3向家長提出建議
為其實施家庭教育提供幫助和指導;根據不同家庭存在的問題,為其提供有效解決存在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3.4做好家訪記錄
每家訪一個家庭,都應對家訪過程做詳細記錄,以便反思、總結,為下一階段的家訪做更好的準備和改進。此次開展的“三生教育”進家庭的家訪活動不僅提高和鞏固了我?!叭逃惫ぷ鞯目茖W性、實踐性,而且更加體現了我?!叭逃币匀藶楸镜目茖W發展理念,同時也使家長清醒的警覺到孩子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們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長期對孩子進行“三生教育”,首先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和影響子女,使家長和孩子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諦,懂得生存的艱辛,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認識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
- 上一篇:規范政務信息公開通知
- 下一篇:提高工作效能相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