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象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1 02:17:00

導語:教育現象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現象分析論文

一、作為“教育學”的基石之一的教育現象

作為教育學的兩個重要立足點之一的教育現象,對于教育現象的研究在教育學中處于最本位、最基本、最重要的地位。教育現象可作如下定義:

1.教育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經存在或正存在于現實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認識的。

2.教育現象是教育實踐的表現物,或正從事著的教育實踐。它包括各種形式、各種類型、各種模式的教育事實。

3.構成教育現象的一個重要規定性是:以教與學為主體的客觀存在。在社會中的觀察、模仿等學習形式,雖可獲得零星的知識技能,但亦不屬于教育現象的范疇。

因此,教育現象是客觀的、實踐的、教與學的。上面是我認為的對于教育現象所要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認識。我們談教育現象,就不能脫離教育學的框架,必須要與教育學的本質相聯系起來。

二、作為社會現象之一的教育現象

從本質上講,任何一種教育現象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生產條件下的,所以其必然要受到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

首先,教育現象本身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就必然是紛然復雜的,它是無所不包的,帶有很大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獨特性。正如“世界上從來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種種現象都是可以作為教育現象來進行解釋的。從微觀的角度講,可以涉及到最細的課堂教學活動,甚至于某個時期流行的一種教育觀念或者教育方法,都可以說是一種教育現象,從宏觀的角度講,可以是一次教育改革,可以是一次教育運動。

其次是作為一種任何社會現象都無法脫逃的特性,教育現象也受到社會歷史時代條件的制約。

1.歷史性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都是帶有歷史性,我們可以在歷史上看到許多不斷發展繼承的教育現象。比如千百年來,許多現代的“原始人類”,比如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其教育方式,仍然是傳統的口傳身授式的,其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教育現象。

2.共時性

除了歷史性,任何教育現象都是和現時的其它社會及教育現象相互吸收影響的。比如歷史上的很多教育運動除了在發起國,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具有很大的影響的。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運動,其本身在它本國發展,還廣泛地擴展到它國,影響它們的幼兒教育理念,同時在當地生根發芽,成為種種“結合體”,比如在中國,就結合實際開設了很多的“蒙氏”幼兒班,極大地推動了我們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3.文化性

文化的多元性,決定了文化對教育現象的影響。每個國家的教育現象,都會深深地烙上本國的文化性質的。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決定了我們比較追求系統知識的傳授,而美國,舉例來說,其教育現象就是與其天然所帶有的自由平等的探究精神所密切相連的。

4.民族性

它是和文化性緊密相關的,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教育現象。比如書法課,其當然只能是在漢文化圈內得到最好和最易接受的文化素質教育方式,又如藝伎教育之于日本,除了在本國,在它國則很難有這樣的文化氛圍來產生這樣的教育現象的。

5.生產力因素的影響

毫無疑問,許多教育現象的產生,只有是在具備了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條件下才能產生的。比如當今最為流行的網絡教育現象,其產生的背景,只有在信息網絡技術、信息理論研究取得各種重大的突破、全球化、生活高速化、計算機的普及等各種條件的成熟下,才能真正產生。

因此,總的來說,我們認識、研究任何一個教育現象,都必須要考慮到當時社會所存在的影響因素。我們不能脫離社會來單純地考慮教育現象。

三、作為以教與學為本質特征的教育現象

教育中存在著三種教育的基本形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的的,只要存在著社會,存在著人,人的本質就必然要使社會存在著教育現象。在中世紀(或者說是封建時代)主要是家庭教育,它適應了當時相對較小的教育需求,在現代,主要是系統和正規化的學校教育,在現代對人才的巨大需求中,追求高效率與數量,而教與學在當代,則肯定是要討論班級授課制下的教與學。我一直以為,在本質上,課堂上的教與學就是一種認識活動,是一個“傳”與“授”的過程,否則,就無所謂教育,也就更無所謂教育現象的存在了。教與學的過程,也就是一個所謂“教育信息”的傳遞過程,任何教育的存在,正是存在著知識的等級差,才能產生流動,否則就不再需要教與學了!

把教學當作一個傳播的過程,根據奧斯古德所說的:從最普通的意義上來說,傳播是一個系統(信源),通過操縱可選擇的符號去影響另一個系統(信宿),這些符號能夠通過連接他們的信道得到傳播。而教學從本質上也是符合這個定義的。教師(信源)通過自己的教學語言把經過組織的顯性的如知識以及隱性的如人格魅力等,在課堂這個空間里,通過各種信息媒介的通道發出各種信息,學生再接受、消化、運用。因此,教育現象,最為主要和最為實踐的就是在課堂的教與學這個領域上,在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之中,我們討論和分析教育現象,就必須要分析和研究教師和學生兩大“群體”的各種特點和性質,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教育現象最主要而且最終服務于的,就是課堂的教與學。

參考文獻:

[1]柳海民.教育原理[M].北京: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胡德海.教育學原理[M].甘肅:甘肅教育出版社,1998.

[3]王策三.教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摘要】教育現象是客觀的、實踐的、教與學的。本文主要從教育學、社會現象、教與學的角度看待、闡釋教育現象。

【關鍵詞】教育現象教與學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