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6 04:45:42

導語:現代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一、基本現狀及效果

我們來察看一所市區初中段學校的日常教學。早上到校,學生進校門后刷一下卡,在學?!凹倚Mā被颉靶>W通”網站平臺上就顯示了學生的到校時間,同時一條短信自動發往家長手機,告知學生已進校。學生還可刷卡免費撥打經家長認可的幾只聯系電話,部分學校還將此卡開通食堂用餐、圖書閱覽一卡通等功能。課堂上,教師應用教室內的多媒體和計算機開展教學。所有課件,有自創的、集體備課形成的、縣市省級資源庫下載的。資源庫經過縣市省各級教育技術部門幾年的努力,資源已經較為充裕。部分英語教師會佩帶小型擴身器,輕聲細語說教。教育技術構造了各種教學環境,如多媒體教室、自動錄播教室、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基于Internet網的遠程學習系統等。2012年全市公辦中小學校實現了班班進多媒體。當前我市教育技術的應用方式主要包括:1.以音像技術為基礎的課堂多媒體整合教學方式。2.基于現代科學技術的創新實驗和科技制作活動。3.基于多媒體計算機的個別化交互學習方式。4.基于因特網的遠程通訊互動教學方式。在市、縣教育技術部門的指導下,一批自動錄播教室、電子白板互動教室、筆記本電腦班等前沿發展態勢項目,已相繼開展。如諸暨牌頭鎮有學校已實現每個學生在課堂上人手一臺電腦,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態度有了明顯改善,開始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盡管對教育技術的掌握花費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當他們逐漸熟練地運用新技術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和研究各種知識技能時,學習的興趣、能力和效率越來越高。一位蕺山小學三年級的老師在總結中這樣寫道:“學生興致勃勃毫不厭煩地在計算機上學習,他們實際上是要求多做一些事情,在以往的教學經歷中,我很少看到學生主動要求做額外的作業?!边^去人們經常擔心:學生整天跟計算機打交道,會因缺少和同伴的交往而變得孤獨。實驗得出的結論卻恰恰相反:運用新技術的自主學習比傳統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在調研中處處感受到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空間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講臺,借助于多媒體工具和平臺,教學可以從視、聽、觸多個角度展開,不僅教師的授課、指導、輔助要通過各類媒體進行,而且學生的學習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類媒體來實現。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創造和展示各種趨于現實的學習情境,把抽象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融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索能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各種網絡可以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網絡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一點也不落后于教師,甚至強于教師,師生之間確立了新型的關系。師生之間互相理解、真誠相待,教師依靠人格力量,以“人”育“人”,以“德”育“德”,像朋友式地幫助、引導學生,在與學生的合作中,提升自己和學生的生命價值。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清除在應試教育中競爭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孤助,形成和藹平等的師生、生生關系。

二、正視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存在的問題,落實素質教育

教育技術裝備對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有很大作用,但不是萬能的。學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綜合性的行動,我們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考慮其中個別方面。當前,尤其是要注意糾正在教育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幾種錯誤傾向,這些傾向表現在:

1.只重視教育資源(硬件和軟件)的數量,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片面追求高檔設備,缺乏對教學系統功能的研究。

2.應用方式單一,只把現代教育媒體作為教師的演示工具,只用于對知識的傳播,未能充分發揮媒體作為認知工具的作用,未能充分利用媒體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F在許多多媒體計算機,只是作為播放一段過程、現象的工具。這有時是需要的,但不能是單一的,如果計算機都只作為演示播放器就失去了意義。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更大的作用是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學習工具,通過它本身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由于它的交互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和歸納的能力,進行信息表達的能力。

3.對教育技術的應用只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沒有從改革教學模式出發,進一步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旧线€是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上加上了一些現代化手段,而使用現代的手段又基本沒有體現現代媒體的特征,比如多媒體軟件,只是一頁一頁地翻,而且滿頁都是字,倒不如用幾張投影片,如果多媒體計算機只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就沒有意義了。我們的手段要變,模式更要變。

4.應用中未能以認知教學理論作指導,基本停留在行為主義理論的框架中,未能發揮現代教學媒體在幫助學生進行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和意義建構中的作用?,F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主要是通過自己的發現、探索和意義建構等來獲得知識。如,可以使用一些專題的百科全書類的資源庫,讓學生在某個專題上自己去歸納知識。而目前我們則是靠大量使用試題庫,或大量的演示促進學生獲取知識。

三、應用教育技術,加快推進素質教育

2012年9月5日,新中國以來第一次全口徑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國務委員劉延東作了《把握機遇,加快推進,開創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報告,意義十分重大。從科舉制度開端的應試教育,從頂層到學校師生,乃至于學生家長,都認為非改不可。去年教育部了第一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教育信息化發展進行了系統部署,從頂層設計開始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理念,促進素質教育。數字時代的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的一次深層次變革,也是事關億萬學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劉延東在報告中強調:現代教育技術“要符合學生特點和育人規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平等、有效、健康地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快樂學習、健康學習,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蔽覀冋J識到,素質教育的實施,從頂層設計到任務驅動,堅定而快速地在全國推進。“奧數”從2013年起不再成為高考加分項目,不再享受保送生資格。高考擬試點增加體育項目考試(體能測試)。我省高考選拔的多樣性和高考試題偏重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不再是解難題、偏題,試圖擺脫應試教育下知識構成的偏門性及選拔的單一性。浙江從2012年秋季開始的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新課制削減了必修課時,大大增加了通識類、興趣特長類課程,并由學生自主選擇。綜上,一個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的、素質教育的春天已到來。劉延東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報告中強調“: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作為事關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任務抓緊抓好,使廣大師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使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關切得到切實回應?!啊币鞔_責任,協同推進。”具體到本市,我們認為:

1.要通過制度保障把應用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作為優先發展戰略

制度上保障素質教育是教育發展之根本,必須加強領導,促進各校的內涵發展。根據市本級的調查,各級領導、老師和家長都認為素質教育是很好的,對其重要性,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目前難以全面實施,是因為慣性的發展思維、師生選拔評估制度嚴重制約素質教育。我們要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落實組織建設,加強統籌規劃,建議成立素質教育領導小組(把德育領導小組納入),負責統籌制定應用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的總體方案。

2.加強對初升高考試選拔的研究

推進素質教育,首先是教育觀念改變,其次是高考中考選拔標準改革,由此貫聯到課程標準制定,課本及習題編制。建議加試實驗操作和勞技制作項目,可采用及格制。對相關競賽項目在縣級獲獎者,可給予免試通過(如智能機器人、電子制作、實驗操作比賽等)。涉及到初中保送生的幾次考試,應由縣市命題,試題應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3.建立素質教育評估機制

(1)對學校的評估和評優,加大應用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的權重。(2)對教師評職稱、評優,加大應用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的權重。如評審高級、特級教師,不但要考察匯報課、學術論文,也要考察應用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成效。(3)在教材選定、中考命題等有關事項中,建議增加教育技術方面的專家參與。(4)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2012年10月召開的全國電教館長會議上要求“電教系統要發揮中間力量的作用,確實為教育發展做出應有貢獻”。他說:“電教館的名字聽起來老了一點,但是工作內容、工作機制和發展思路應該是新的。我們自己首先要定好位,要用行動、實踐、貢獻和效果去給自己定位”。當前任務“一是資源建設,二是抓好服務?!备鶕鲜鲆螅谥行W推進教育技術的應用,我認為我市電教館應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具體工作:①合理配置設備,建設教育技術環境(硬件和軟件)。②積極開發各類教學軟件,建設現代教材體系,參與教材選定、開發、應用。③開展教學試驗,探索和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參與各類教研活動。④開展專題研究,建立現代學科教學理論體系,參與有關評估。⑤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培訓,積極開展教師教育技術的各項比武。⑥創造條件,逐步建立基于互聯網絡的教育信息網絡系統,開發應用自動錄播教室功能,使學校加入教育信息網絡系統大家庭的行列。城鄉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經濟發展要轉型,從粗放發展、世界加工場向中國創造、可持續發展轉變,必須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試教育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也不可能是培養諾貝爾理科類獎人才的土壤。劉延東指出:“誰在信息化朝流中落伍,誰就會被時代淘汰。中國曾數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今天面對信息化的戰略機遇,我們再也不能坐失良機?!蔽覀儺斠灾粻幊Φ墓ぷ鲬B度,應用教育技術,全力推進素質教育。

作者:任關海工作單位:紹興市電化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