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3-18 03:16:12
導語: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的經濟管理專業建設中因盲目擴大規模而忽視學生的整體素質,對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專業實踐能力、就業和創業指導重視不夠。要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必須加大大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的力度,擴大在校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渠道,提升學校的各類軟硬件建設,完善學校的創業和就業指導。
關鍵詞:大學生;經濟管理專業;職業素養;創業教育;創業培訓
近年來,由于高等院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的畢業生人數猛增,就業也越來越難,很多高校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趨于走低,因此越來越強調和重視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及有關素質培養。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和結構性失業已經成為比較嚴峻的社會經濟問題,經管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情況尤其如此。當前社會正面臨著經管類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低、創業困難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短缺的兩難局面,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1、對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
正如職業素質素養的“冰山模型”理論所述[1-2],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僅代表其外在特征,而冰山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如從業動機、工作態度、敬業程度、團隊精神和責任心等才是決定績效優劣的主要方面。因此,要全面提高經管類專業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就必須同時加大對大學生顯性、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力度,使其全面發展。然而,當前的高校更重視的是顯性職業素養,對隱性的職業素養(主要是崗位意識和職業認知)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各個高校的大學生更多地熱衷于獲取各種資格證書,并把這些證書作為尋求好工作的主要籌碼。顯而易見,高校對于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如職業道德、責任心等職業意識素養不夠重視。
2、對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高校仍然以教師授課或專題講座等活動形式向學生傳授職業生涯規劃及求職技巧,雖然這對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素養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與社會脫節,大學生沒有與社會親密接觸,不能通過切身的實踐活動鍛煉和訓練自己,從而使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因此,為了讓大學生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并在工作崗位上干出成績來,要全面地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效果,讓其加強實踐活動的鍛煉,走入實際工作,與社會親密接觸。
3、對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重視程度不夠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許多高校把提高大學生就業率作為其職業素養培養的主要目標。但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合格的人才是關鍵,高校應該把學生作為一個完整而豐富的人來培養的,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格健全、思想積極和道德高尚的合格勞動者和現代化建設者。當前,各高校的諸多考試和課程都是為了學生的就業和出國等目的,對其整體素質提升的重視不夠。盡管各高校也都設計安排并開設了關于在讀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一些實踐課程,但其目的主要是為解決高校就業率低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素質和動手能力的整體提升,未能全方位提升其綜合素質。
4、招生規模的擴大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
當前,經管類專業招生的規模持續擴大,加上許多大學新生向經管類專業轉專業,造成了師資力量的相對缺乏,而缺乏實踐和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難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經管專業招生規模擴大,造成相應的軟硬件設施滿足不了教學需求,大學生缺少綜合的或系統的實踐訓練,導致實踐能力較差。但經管類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加上現在大部分學生并不善于利用課余時間去參與實踐,鍛煉自己的實戰能力,而是僅僅滿足于學會老師課堂上教授的理論知識,造成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實踐能力差,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5、就業和創業的指導教育工作不夠完善
一是專業型教師相對欠缺。大部分高校的就業創業指導老師大多是行政人員或由輔導員兼任,且新教師人數較多,缺乏實踐經驗和系統的職業素養培訓。二是就業創業指導沒有針對性?,F行高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大多是大班授課,各專業混在一起,沒有根據經管類專業的具體需求設置就業創業指導課。三是對就業創業課程缺乏全方位的指導。大部分高校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建設落后,注重就業創業政策與程序的宣講,缺乏對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學習成才、就業創業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輔導。
二、提升經管類專業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1、重視大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力度
在讀大學一、二、三年級期間,高校教育就應該讓大學生明確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將來能夠做什么?準備做什么樣的人?讓大學生認識自己的脾氣、氣質、性格和稟性以及興趣、需求、動機、價值觀等個體特征和個性傾向。同時,讓大學生重視提高其職業道德、職業思想等,養成良好的行事習慣和職業作風,如未來社會崗位所需要的責任心、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職業操守等個人品質。
2、擴大在校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渠道
一是高校應與企業聯合培養大學生,擴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渠道和范圍,或讓企業提供實習基地及科研實驗基地。高校應積極與相關企業聯系,通過共建基地、聯合培養的形式,讓大學生在讀書期間就能感受到工作的氛圍和環境。二是使大學生盡早融入社會和企業參與解決經濟管理方面的實際問題。三是邀請一些專家、專業人士或企業家來學校宣講企業經濟管理崗位的實踐操作知識、企業文化和職業素質要求,完善大學生入職培訓。
3、整體提升在校大學生職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一個人的素質的高低,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實踐,獲得一定知識并把它變成自覺行為的結果。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高低也是其自身努力的結果。因此,一要早做職業生涯準備。大一為職業生涯探索期,在此階段要讓大學生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專業和職業、認識現實社會,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大二為職業定向期,要讓大學生從個人特質、所學專業、社會環境出發,綜合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大三為分化期,主要是確定畢業去向;二要讓大學生鞏固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加強專業素質培養,盡量開拓視野,關注行業新聞,注意經濟管理案例分析,有針對性地為未來工作做準備。三要積累實踐能力,讓大學生積極參加社團和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培養其溝通、語言表達、團隊協作、管理、創新、處理問題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四要有意識地培養其隱性職業素養,如吃苦耐勞、誠信、獨立性、責任心、敬業精神、團隊意識、職業操守等等。
4、加強專業實踐環節及軟硬件建設,全面應對擴招導致的人才培養質量問題
高校應加強專業實踐環節及軟硬件建設,致力于全面應對擴招所導致的人才培養質量問題。實際上,實踐環節對于工商管理本科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管理相關的技能和知識,可以增強其崗位勝任能力。高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一是重視模擬實驗室的軟硬件建設,進行財務會計模擬計算、ERP沙盤模擬、人力資源管理和電子商務實驗,為會計報表分析、情景管理模擬和市場調研等實踐環節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二是貫徹必修實踐環節,鼓勵自主實習。畢業論文結合實際調研和專業實習,實現畢業論文寫作的真實價值;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和實踐活動,支持學生自主實習,并適當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促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鍛煉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三是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師參與商界活動,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從而充實教學,而且向學生提供了更好更多的實習條件和了解企業運作的機會。四是鼓勵專業教師和高年級大學生主動承擔企業咨詢項目,實現與企業的良性互動。
5、建設專業化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和完善就業和創業教育體系
高校需要建立和建設一套完善的教師培養體制及其支撐體系,加強和完善就業和創業教育體系來進行職業引導,如鼓勵教師深入企業調研學習、支持教師到社會培訓班進修、準許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定期舉行班級集體聽課,教師互相觀摩教學,教學示范研討會,授課競賽等等,以加強培養經管類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以加強和完善專業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經管類專業大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是要么繼續深造要么直接就業。因此,高校教師要在不同的階段對于學生進行恰當的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盡快地走出迷茫期,引導學生豐富大學生活。在教學體系中加入職業素質教育和規劃相關的課程,同時配套本科生導師制,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進行引導,組織并鼓勵學生參加職業規劃和模擬招聘大賽,幫助他們進行個人職業規劃。高校教師對于畢業后直接進入不同組織從事管理工作或者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應當在職業引導中考慮他們的志向和特點,通過性格測試預期他們的職業發展方向,結合專業細分,有針對性地開設科學合理的專業課和企業仿真模擬相關課程,增加實驗課時,鼓勵學生到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實習,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建立創新創業平臺,提供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大賽,將所學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中。
從當前高校經管專業就業形勢的總體上看,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理論知識上的缺乏,而是實踐經驗和本身職業素養等方面的不足。由于當前教育上的諸多缺失,人才培養需社會需求的脫節,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要解決這些矛盾,作為培養人才和輸送人才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必須要與社會接軌,根據社會發展和社會需求及時調整自身專業方向,對社會需求做出相應的回應,這既是高校教育的社會責任,同時又是高校教育的社會義務。對于經濟管理專業來說,主要為社會發展培養經濟管理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科學性和持續性,其培養的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經濟管理專業要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專業的軟硬件建設,提升自身專業的社會效能,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對培養對象的職業素養的教育,通過實踐教育提升學生的隱性素養,擴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渠道,督促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職業素養,在最大程度上實現這種教育的職能性和有效性。
作者:張克榮 單位:阜陽師范學院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肖婧•麥克利蘭的素質模型[J].財經界:管理學家,2009(3):61-64.
[2]王紅梅,劉香•基于冰山模型的金融人才素養優化研究[J].中國商貿,2014(8).
- 上一篇:美術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策略
- 下一篇:高校教師教學激勵機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