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體操教學策略探討
時間:2022-06-17 11:06:15
導語:廣播體操教學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體操是體育教學的重要部分,由很多分解動作組成,通過彎曲、伸展、跳躍等方式讓身體得到活動,使關節、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放松和鍛煉,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當前,學校對中學體育課程的重視度普遍不夠,體育課往往被語數外等“主課”代替,廣播體操的教學更是不盡如人意。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在初中體育課堂進行廣播體操的教學,從而讓體育課真正成為學生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重要渠道,真正踐行“我鍛煉,我健康,我快樂”的體育教學目標。
一、講解示范是前提
講解示范是指在廣播體操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正確、形象地示范各小節廣播體操的具體做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對整套廣播體操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而且對各個小節以及動作要領做到胸有成竹,不僅能說出來,還要能夠親身示范。廣播體操是實踐性非常強的體育運動項目,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但模仿能力有較大的優勢,教師如果不能親身示范,學生無法真正領悟其中的精髓,在運動中就不能把各個動作做到位。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在示范之前要注意對本小節體操進行大致的介紹和講解,如《第三套廣播體操———舞動青春》第二節“伸展運動”,顧名思義在于舒展全身,但由于是整套體操中的第二節,動作幅度不是特別大,教師讓學生們盡量打開、伸展自己的四肢。做了這樣的講解之后,教師一邊示范,一邊配以生動活潑的語言進行講解,從而達到語言和動作同步示范的良好效果。
二、反復訓練是關鍵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學生,還要有信心相信他們能夠學會、學好,在廣播體操教學中也是如此。一套廣播體操一般包括九個小節,每次講授新的內容之前,教師要注意及時讓學生復習前一節課教過的知識和內容,全班一起回顧、練習幾次,然后再講授新一節的內容。教完一節體操之后,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茶余飯后想一想在體育課上都學了些什么,或是把學過的廣播體操做一遍,既加深記憶,又能緩解疲勞,一舉兩得。教師還要注意在學習下一節課廣播體操時,將前面學過的小節進行鞏固,并且及時給學生復習講解,于無形中讓學生在腦海里將兩小節廣播體操聯結起來,增強記憶。在講解《第三套廣播體操———舞動青春》第八節“跳躍運動”時,第一個八拍左前45°左弓步跳,兩臂胸前平屈(握拳,拳心向下)這一節中,有些動作和第四節“踢腿運動”相近,但第四節動作是腳前邁成弓步,同時兩臂朝前上舉,而跳躍運動的弓步是要求呈45度左右,而不是正前方動作,手上的動作伴隨跳的姿勢,要求兩臂在胸前平屈。教師引導學生找到這些共性動作,發現各小節運動的不同之處,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記憶,而且更好地幫助他們準確地記住廣播體操的動作要領。
三、節奏律動是潮流
音樂節奏的律動是有聲的又是無形的,它主要通過聲音的變換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而廣播體操是有形、無聲的,通過形體的變換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可以說,節奏律動下的廣播體操教學把音樂的“聲”和體操的“形”完美融合在一起,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前,大街小巷隨處可聽見節奏律動的廣場舞,而這樣的潮流健身形式正漸漸走進校園當中,從小學到高中的不少學校都以流行歌曲《小蘋果》作為課間操運動旋律。作為初中體育老師,要學會結合潮流趨勢帶給初中體育教學的契機,讓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更好地接受體操、熱愛體操,教師要帶領學生在節奏律動中充分感受音樂體操的美,并在廣播體操中展示每個人對這種美的詮釋,這樣才能讓枯燥的廣播體操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總之,廣播體操教學要求教師語言和動作能夠同步示范,教師要帶領學生及時復習,在復習中找到各小節的關聯點,并將廣播體操教學與音樂律動結合起來,以期讓學生更好地學好廣播體操,增強學習興趣,提高身體素質,實現“運動、健康、快樂”的目標。
作者:盧宗海 單位:玉林市玉州區第八初級中學
- 上一篇:小學體操教學論文
- 下一篇: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