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通識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識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思想政治教育過多強調政治教育且實效性不高。通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相契合的地方,如何將通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共同發揮育人功能,最終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值得深思和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通識教育;教育啟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歷史等各方面原因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多強調政治方面的教育,忽視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并且沒有真正深入人心,教育實效性有待增強。開始于西方的通識教育現正得到很多專家及學者的高度推崇和支持,很多高校出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當前面對國內外各種思想的沖擊,加強大學生群體思教育工作,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迫切。目前通識教育在各高校蓬勃發展,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引入通識教育,對思政工作改進具有重大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涵義

思想政治教育指黨和國家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學生,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我國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忽視思想品德和人格方面的教育,而且缺乏社會實踐活動,影響工作實效。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叫通才教育,這種教育思想起源于亞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是一種在美國發展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世界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芝加哥等大學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資源采取多種方式著力開展通識教育。通識教育關注點在于如何做人方面的教育,從人格和人的心理角度促進人全面發展。哈佛大學在學校通識教育發展中很明確提出了他們的目標就是培養“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會中的健全公民”,換言之,就是培養具備一定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的人。20世紀初通識教育概念被引入我國,但由于不久之后專業教育模式興起,教育模式發生了轉變。最近30年來,伴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戰略的要求,一些知名大學,如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率先進行了通識教育的嘗試。為了適應時代培育人才的要求,在高校大力發展和推進通識教育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契合性研究

1.對象一致。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培育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識教育的對象可以是所有人,在大學開展主要面對的也是大學生,為大學生進一步專業學習打下基礎。2.目標具有契合性。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全面、協調地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但目前我國各高校更多傾向政治教育,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通識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是相對的,它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有效擴展學生在自然領域、社會科學和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識,將學生培養成有一定社會責任感的人。因此,從某方面說,通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它們都是為了培養能夠全面發展且適應社會的健全人。3.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契合性。我國學者林春逸認為:“通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完整的人’的追求,都注重對人的存在意義的追問,都注重對人的生命質量的提升?!?/p>

三、通識教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1.在高校中大力推行通識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理念。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實施,某些領域出現誠信缺失和貪污腐化等現象,這些現象對大學生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使得一些大學生存在缺失信仰、人文精神和社會道德責任感下降等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教育實踐中往往過多強調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單向灌輸的方式,致使教育中忽視人文和學生的品德教育,忽視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愛。因此,當前進一步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增強工作實效性尤為迫切。通識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注重促進人全面協調發展。2.學習通識教育方法。高校現有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論教育,忽視課后實踐,常常直接向學生進行正面價值觀和道德規范等灌輸,這種只注重課堂知識傳授的方式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忽視人的情感、道德教育和實際需要,致使大學生缺乏對人生問題和價值追求的深入思考,難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更談不上人格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培養。通識教育是通過啟發式課程教學、實踐鍛煉、生活體驗和自我修養等方法,強調實踐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實踐體驗,總結反思與感悟,促進心靈覺醒和境界升華。簡單地說通識教育就是強調通過“課堂上學習,活動中體驗,環境中熏陶”提高學生做人、做事的水平。教師要不斷學習通識教育教學方法,變單向灌輸式為啟發式教育,善用課堂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注重與學生之間平等互動交流,相互磋商,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推行體驗式教學模式,把學生帶到課外社會實踐中進行真實體驗,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環節教學,實現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知識的更好結合,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3.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包含在通識教育范疇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應該納入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之中。在構建兩者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時,首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課程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并且注重大學生人格和思想品德等心理方面素質培養,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其次構建課程體系時可吸取國外及國內一些高校教育建設的寶貴經驗,取長補短;其他高校優質課程也可拿來加以利用,進一步豐富課程體系。最后,在構建思想政治與通識教育結合的課程體系時,首先確保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真正掌握和理解,學以致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作者:戚少琴 單位:安徽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李曼麗.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秦在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