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舞蹈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1-03 03:15:28
導語:體育舞蹈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生這個群體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希望,有必要在學生成長中為其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對于學生而言,為學生開展體育舞蹈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具有健美的身體姿態,使學生的動作靈活,富有感染力與表現力,更能夠豐富學生情感,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健心、健腦、健身作用,進而培養學生舞蹈動作表現能力。然而,受到傳統教育弊端的影響,導致體育舞蹈教學質量不高。對此,本文著重分析動作表現能力的體育舞蹈教學現狀,論述動作表現能力的體育舞蹈教學不足因素,提出動作表現能力的體育舞蹈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動作表現能力;體育舞蹈教學;改革
體育舞蹈是一個兼容體育特性與藝術特性的體育藝術,學生學習體育舞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藝術涵養,還能夠起到健身的作用。因此,自學校開展體育舞蹈教學以來,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并且推動了學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快速發展。而以培養學生動作表現能力為導向的體育舞蹈教學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變革,有助于創新教師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體育舞蹈的學習興趣。動作表現能力是決定學生體育舞蹈技能的關鍵因素,穩定、良好的動作表現能力,能確保學生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動作表現能力培養,引領學生將自身情感、思想、認知融入到體育舞蹈演繹中,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藝術感染能力,進而提升體育舞蹈教學質量。
一、動作表現能力的體育舞蹈教學現狀
體育舞蹈表現能力是指舞蹈者在藝術表演中運用自身外在形態動作,將舞蹈者自身藝術情感呈現出來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在此過程中,舞蹈者可以運用形態動作、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來傳遞舞蹈的內涵,給予觀眾一場視覺盛宴,使觀眾更好的感受舞蹈者的態度、情感,進而與舞蹈演繹形成情感上的共鳴。教育領域發展的今天,舞蹈被納入到體育課程中,雖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競技運動項目,但學生在舞蹈演繹中,不能夠只依靠舞蹈技能提升自身動作表現能力,而需要注重自身情感表達與舞蹈技能的相融合進行表達舞蹈內涵,進而才能夠確保學生舞蹈動作更具說服力、感染力。然而,據相關調查而知,在體育舞蹈教學開展中,68%的學生不理解舞蹈工作表現能力,在體育舞蹈學習中較為注重舞蹈技能與動作的掌握,導致體育舞蹈在演繹中缺乏情感,不能夠與臺下觀眾形成共鳴。同時,缺乏情感的融入,也是很多優秀舞蹈學生,不能夠在體育舞蹈演繹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原因。
二、動作表現能力的體育舞蹈教學不足因素
(一)教學模式單一。體育舞蹈教學模式單一,是影響學生動作表現能力培養缺失的主要因素。受到傳統教育的弊端影響,部分體育舞蹈教師,在授課中還是很難擺脫應試教育模式,采取一言堂、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較為注重舞蹈技能與舞蹈動作的培養,很少引領學生將自身情感、思想融入到其中,使學生舞蹈技能與舞蹈動作較為熟練,但在演繹中,舞蹈技能與動作感染力不足,導致學生體育舞蹈演繹流于形式,不能夠發揮體育舞蹈演繹的根本教育意義。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動作表現能力的培養,導致體育舞蹈教學質量不高。(二)學生人文素養低下。體育舞蹈教學是最具人文素養的體育教學內容,對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具有促進意義。與此同時,體育舞蹈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要求也較高,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人文素養,才能夠更好的演繹體育舞蹈作品。因體育舞蹈的各個舞種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影響下生成的,同時很多舞種還保留著較多的民族特色,學校開展體育舞蹈課程,不僅豐富體育教學形式,還能夠增強學生文化素養。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將舞蹈中的文化提煉出來,加以運用,為學生營造教學氛圍,使學生對舞蹈作品的內涵不甚理解,使學生人文素養較低。學生人文素養較低,導致學生對各個舞種的文化內涵認知不足,很難將這些元素融入到舞蹈動作上,導致學生動作表現能力培養不佳。
三、動作表現能力的體育舞蹈教學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學內容。創新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同理體育舞蹈教學應順應時展、順應舞蹈藝術發展需要進行創新,進而才能夠促進體育舞蹈教學的改革。體育舞蹈任何的創新思路與創新思維,都應該以教學為發展基礎。我國體育舞蹈項目發展較晚,很多內容都是借助國外發展理念而形成的,很少將本土文化融入到體育舞蹈教學中,導致體育舞蹈教學本土化缺失。因此,應整合體育舞蹈各種舞種,挖掘我國本土文化,將本土文化融入到體育舞蹈教學中,豐富舞蹈教學內容與形式,拓展學生舞蹈知識面,使學生在文化的認知上,以自身情感為導向,更好的言語舞蹈作品內涵,進而增強學生藝術涵養。將體育舞蹈內容進行擴展,立足于本土,挖掘體育舞蹈中文化內涵,有助于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進而培養學生體育舞蹈學習興趣。例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開展舞蹈動作與舞蹈訓練模式,還應該為學生拓展知識面,將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創作背景、地域特點都告知給學生,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舞蹈文化內涵,這樣學生在演繹舞蹈中,就能夠展現舞蹈動作的表現力,增強學生人文素養,進而提升學生舞蹈演繹能力。(二)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助于教師更好的培養學生動作表現能力,進而增強學生藝術涵養。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要創新單一授課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授課,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發揮教師引領性作用,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體育舞蹈教學。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教師應該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帶領學生理解各種舞種的文化背景、地域風貌,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體育舞蹈作品。首先,情境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融入到舞蹈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演繹舞蹈作品,容易引發學生情感。其次,互動式教學模式。開展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討、分析、演繹、感悟知識,進而有助于培養學生動作表現能力。最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借助互聯網平臺,構建體育舞蹈教學平臺,將體育舞蹈教學知識整合,歸納到互聯網平臺中,引領學生借助移動終端,學習、獲取體育舞蹈知識,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體育舞蹈。學生借助互聯網平臺學習體育舞蹈知識,對舞蹈知識全面掌握,有助于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情感為導向,引領學生將自身情感與認知融入到舞蹈演繹中,增強學生對舞蹈作品內涵的認知度,進而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體育舞蹈知識。(三)培養學生藝術素養。首先,豐富學生樂理知識,通過唱視聽訓練模式,借助鋼琴樂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進而促進學生掌握樂理知識。其次,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將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引入到體育舞蹈教學中,引領學生品味這些音樂,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情感上與音樂形成共鳴,更好的感受音樂內涵,有助于培養學生動作表現能力。同時,教師引領學生多欣賞一些舞蹈演繹作品,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舞蹈作品,豐富學生情感與認知,進而促進學生舞蹈演繹具有靈魂。最后,借助爵士舞、芭蕾舞蹈形式,增強學生舞蹈基本功,帶動學生舞蹈演繹熱情,增強學生舞蹈演繹感染力,培養學生舞蹈核心素養,進而促進體育舞蹈教學的改革。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舞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心態、品德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領學生將自身情感、認知、思想融入到舞蹈演繹中,這樣不僅能夠體現體育舞蹈中的靈魂,還能夠培養學生動作表現能力。同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帶領學生理解各種舞種的文化背景、地域風貌,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體育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袁曉璐.身體素質與體育舞蹈表現力的耦合及其訓練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9):221+223.
[2]杜娟.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與學生動作表現力的關系探討[J].才智,2015(09):64.
[3]李亞楠.體育舞蹈教學中音樂教育與學生動作表現能力的關系[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03):122-124.
作者:陳海麗 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基礎課部
- 上一篇: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匹配研究
- 下一篇:高校舞蹈教學與傳統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