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在高專舞蹈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1-30 08:55:54
導語:新媒體在高專舞蹈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以手機等互聯網終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全世界的面貌。這對于高專舞蹈教學來說是挑戰和機遇并存,因此,應對新媒體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并將其全面應用于教學中,帶動教學模式、內容等多個教學環節的革新,推動高專舞蹈教學發展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新媒體;舞蹈教學;應用路徑
一、新媒體的特征與內涵
新媒體是新世紀以來廣泛興起的繼電視、廣播和報刊之后的第四媒體,其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依托,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字電視等為主要載體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與傳統媒體相比,其具有幾個方面的優勢和特點。首先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新媒體時代下,各類信息都可以點對點地即時性傳播。這與傳統媒體要經過一系列過程和環節才能將信息送用戶手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且傳播范圍也更加廣闊;其次是傳播互動性強,傳播內容豐富。在傳統的傳播過程中,傳統媒體是唯一的傳播者,所以整個傳播過程是單向的,內容也較為固定。而在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源,可以進行文字、圖片、視頻各種傳播,無論是傳播者之間,還是傳播者與受眾、受眾與受眾之間,都可以進行互動交流;最后是傳播形式靈活,傳播渠道多樣。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終端,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傳播和接受信息,并且可以選擇最佳接受渠道??梢钥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是對傳播業的一次行業大變革,同時也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產生了全面的影響,也標志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入了新時代。思考和探索新媒體在高專舞蹈教學中的運用,正是當代高校舞蹈教學中一個新的、重要的課題。
二、新媒體在高專舞蹈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將新媒體應用于高專舞蹈教學并不是盲目趕風潮,而是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激發學生興趣。舞蹈教學具有技能性特征,特別是一些技術訓練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繼而失去學習興趣。而將微信、QQ等新媒體運用于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學習,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是提高教學效率。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學會受到時間、空間、設備、師資等多方面的影響和限制,特別是在當下學生數量眾多的情況下,很容易對教學造成影響。而新媒體廣泛應用,則可以徹底打破這些束縛和限制,師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傳統的舞蹈教材只有樂曲、插圖及光盤,而現在更多的高專舞蹈教材視頻用二維碼取代了光盤,學生只要用手機掃書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自主學習,從本質上提升了教學效率;再次是擴展教學資源。通過對新媒體的有效利用可以對國內外優秀的舞蹈教學資源進行收集,并創造性地為我所用,以一種高效而節約的方式實現了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擴展;最后是引導個性發展。舞蹈作為一門審美創造活動,個性是舞蹈學習和表演中最寶貴的元素。傳統教學中,學生很難獲得個性展示的平臺,也難以得到教師針對性的指導。而在新媒體的幫助下,學生可以在網絡世界盡情展示自我,也會得到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實現個性發展??梢钥闯?,將新媒體運用于高專舞蹈教學中不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可以給高專舞蹈教學帶來全面而深刻的變革,應該得到高專舞蹈教師的關注和探索。
三、新媒體在高專舞蹈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學習模式方面。傳統高校舞蹈教學中,多采用教師講解、示范,然后學生進行模仿,整個過程是較為機械的,既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在新媒體的幫助下,可以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擴展和豐富。從目前將新媒體應用于教學活動的成果來看,在學習模式方面,主要包含宏觀、中觀和微觀三種形式,三者各有側重。宏觀形式是指將全部教學內容都與新媒體進行融合,中觀形式是指某一部分內容的融合。而微觀形式則是指某一個學習任務和目標的融合,三種方式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在要想真正發揮出新媒體優勢,不宜局限于某種固定的形式內,而是善于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融合,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比如,舞蹈組合的教學一般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師發到班級微信群或QQ群里的舞蹈組合視頻動作,要求以小組團隊合作的形式用手機看視頻學習動作,通過學習再每一小組拍好視頻發到微信群或QQ群進行展示,先是學生互評,再教師點評、師生互動、交流;在教新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已熟悉了音樂、動作、節奏,教師只需重點講解動作要領、節奏及指出學生分小組拍的視頻中易容出現的錯誤動作,這樣有利于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比如有的內容適于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這時候新媒體則主要起到補充和豐富作用,教師可以將相關內容上傳到微信公眾號、QQ群等,讓學生自主查閱;如果有些內容適用于新媒體形式教學,教師則可以利用新媒體具有的互動性、便捷性等特點,與學生展開交流和探討,同時準備一些擴展性資源,供學生進行擴展和延伸,鞏固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梢钥闯?,通過對新媒體的有效運用可以實現教學模式的變革,讓如何教、怎樣學的這個過程更加科學化、人性化。(二)學習內容方面。學習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高校教學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新媒體又可以簡單高效地對學習內容進行擴展。這就需要教師在兩者間進行有機的平衡,讓新媒體的作用得到恰如其分的體現。首先,新媒體呈現的內容要直觀生動。傳統教學中,特別是教材中文字和圖片內容,因呈現形式單一,很難讓學生形成相應的畫面感,這對于學生的“手舞足蹈”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內容呈現時,要盡可能做到圖文并茂,視聽融合,給學生以直觀生動之感;其次,新媒體呈現的內容要更加豐富。對于那些在教材中已經有明確表述的作品,沒有必要再利用新媒體進行呈現,而是重點選擇一些相關的擴展內容,對教材起到補充說明作用。比如在學習一種民族民間舞時,教材中偏重于對內容和形式講述,對此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其產生背景、發展環境等進行說明;最后,新媒體呈現的內容要注重互動。內容的呈現并不是最終目的,更重要的在于以內容為引子,引發學生更加深刻的思考,給學生以更加豐富的啟迪?!皩W會跳舞不是唯一的目的,只有把學習舞蹈的精神、學習舞蹈的方法應用到其他學科之中才是舞蹈教學的目的”。[1]所以,教師在內容選擇方面應適當選擇一些討論性強的話題,并開放評論和轉發功能,便于學生進行討論和參與,將原本的單向傳輸變為雙向互動。(三)學習過程方面。雖然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是靈活多樣的,但是為保證其最終效果還是應該對具體的步驟和過程進行梳理。通常來說,整個過程可以分為準備、建構、應用和創造四個階段:首先是準備階段。在該階段中,主要是教師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思考哪些內容適合利用新媒體呈現出來,主要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個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一個是便于學生進行預習。比如對舞蹈作品的鑒賞,就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引入一些和作品相關的故事、趣聞等;其次是建構階段。在學生已經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直接轉入正題,利用新媒體進行內容展示,然后以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既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的即時討論,也可以通過留言、評價等來實現;再次是應用階段。在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后,則要將其應用于實踐中。而各種各樣的實踐展示也是新媒體最為擅長的。無論是文字性的心得感悟還是舞蹈表演視頻,都可以輕松進行展示,并接受師生的討論和評價;最后是評價階段。傳統教學中,教師很難在同一時間對諸多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而在新媒體的幫助下,教師可以通過單獨聯系的方式,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相似評價,同時也要借助各類移動終端的儲存功能,詳細記錄每一次評價內容,作為下一步學習和最終評價的重要參照。(四)師生關系方面。與一般文化課不同,高校舞蹈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師生關系和諧與否對教學效果起著決定性影響。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接觸和交往多局限于課堂,而在新媒體的幫助下則可以擺脫課堂的限制,隨時隨地地交流。以當下應用最為廣泛的微信群、QQ群為例,不僅可以用于教學,也可以讓師生之間以朋友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獲得感悟時都可以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并得到教師的及時回應,這種交流將會讓學生有一種被重視感,這種狀態下的學習則一定是事半功倍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藝術和舞蹈領域中的熱門話題,與學生進行談論,學生可以選擇實名或者匿名,并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師生一道,共同參與一些網絡活動,如表演比賽、直播展示等,既可以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也從本質上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而不是傳統教學中高高在上的教學權威。當師生關系處于長久的和諧狀態時,整個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五)舞蹈教材方面。綜上所述,近年來,新媒體的廣泛普及和運用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對教育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對于高校舞蹈教育來說,大學生們的時間較為寬裕,舞蹈學科本身也帶有技能性特征,是一門審美創造活動,所以可以利用新媒體從本質上提升教學質量。因此要結合新媒體和舞蹈教學的實際特點,創造性地為我所用。同時,也需要深刻認識到的是,積極應用新媒體教學,并不等于完全依賴新媒體,傳統教學中的口傳心授、講述示范等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不能因為有了新媒體便全部廢棄。特別是“由于新媒體是一種新生的事物和技術,它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還不夠成熟”[2],所以要善于新老結合、靈活運用,方能使新媒體的作用得到最大會的發揮,為高專舞蹈教學開辟出新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劉麗.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探究[J].當代音樂,2017(15):94.
[2]靳琪慧.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途徑探索[J].當代音樂,2018(1):16.
作者:呂小玲 單位:湘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舞蹈教學制約因素研究與分析
- 下一篇:民間舞蹈與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